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9736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第10讲美国教育(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十七世纪至二战前美国学 校教育的发展 说明:(一) 美国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国家,却是一 个“后起之秀”,发展迅速而具创造力,在短短 的三百多年间,从一个殖民地发展成为超级强 国。它的教育从移植自欧洲到本土化发展,随 时代的变迁而演进,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极具多 样性、复杂性和典型性的教育体系。美国教育 的历史发展代表着西方教育在近现代的某些发 展趋向。(二)本讲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按照 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南北战争 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这样的历史分期,概括了解美国教育管理制 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 的历史发展,从中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2、美 国教育的基本特点。一、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教育一、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教育(一)概况 北美大陆,原为印第安人之乡,1492年意 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欧洲各国( 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移民纷至沓来,建 立北美殖民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 国力日益强盛,它的殖民势力在北美也就逐渐 占据优势。到了18世纪中叶,北美绝大部分已 开发的地区都落入英国殖民者之手。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教育大体上处于“移植 阶段”,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首先是移植性 ,表现为各殖民区的教育基本上移植或沿袭了 原居地或宗主国的教育模式。其次是宗教性, 不管是教会办学,还是社区或个体办学,主要 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儿

3、童信奉教义,教育内容和 方法也充满了宗教色彩。再次是多元性,由于 移植的对象各不相同,以及各殖民区的社会及 宗教状况的差异,各殖民区的教育在对象、目 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上都有诸多的不同。可 以说,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在殖民地时期就已开 始形成。(二)各级各类教育状况1.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受到较多的重视, 在18世纪60年代,英属殖民地人口不过160万 ,到1775年也只有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 、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 它们都是私立的,除Philadelphia College外, 全由教会掌控,办学目的是培养传教士和官吏 ,以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圣经、 修

4、辞学为主要课程。当时这些学院密集于东部 城市,且规模很小,1636年哈佛学院初创时只 有教授一人、学生3人,直到1775年哈佛的毕 业生也仅有40人(耶鲁学院35人)。2.中等教育1635年波士顿市创办了拉丁文法学校。此 后,拉丁文法学校就成为殖民地时期中学的主 要类型。它以升学准备为唯一任务。为了适应 学院的要求,便以七八年的时间主要进行古典 语文的教学,教学内容枯燥、教法机械、体罚 盛行。在殖民地后期,随着北美经济的逐步发展 ,机械制造、航海、商务、外交都需要通晓现 实业务的青年。为此,某些城市开始出现用英 语传授现代语言和实科知识的英语文法学校。 富兰克林(B. Franklin)更于1

5、749年提出设立文 实学校的建议,并于1751年在费城首先创办文 实学校。这种学校不重拉丁语而重英语;不重 古典课程而重实用课程;不仅以富家子弟为对 象,而且照顾到中产子弟;不限于男生而兼收 女生;不按正规时间而常业余施教;不设一种 学科而设多种平行学科;不收昂贵学费而收费 低廉。可是,这种方法灵活、适合多方面现实 需要的学校在当时未曾得到重视。3. 初等教育当时美国的主要殖民区是东部的新英格兰 殖民区、中部的亚特兰大殖民区和南部殖民区 。殖民地初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出现在东部 的新英格兰殖民区。该区是清教徒聚居之地, 特别重视教育。1642年该区通过了一个立法, 规定孩子的家长和监护人要为孩子们

6、提供教育 ,使之理解宗教教规和有关法规。1647年该区 又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 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该区兴起。与东部殖民区不同,中部殖民区的移民情 况比较复杂,由于移民来源不同,教派各异, 以致难以建立单一的学校系统,只能转而根据 种族、宗教和社区的情况建立多种多样的教派 学校或私立学校。南部殖民区的移民多为英国国教徒,其中 的种植园主仿效英国的富裕家庭,对子女实施 家庭教育,或者干脆送回英国读书,而贫苦家 庭儿童起初只能受到学徒训练,后来才通过教 会所办的星期日学校与慈善机构举办的贫儿学 校接受一点文化教育。黑人奴隶的子女通常就 不准学习读写。 二、独立战争至南北

7、战争时期的美国二、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 教育教育(一)概况独立战争(17751783) 使美国获得了独立 。当时美国许多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 家、教育家富兰克林、华盛顿、杰佛逊等人都 把免费的公立教育与大众政府和政治自由联系 起来,视教育为立国之本,要求政府承担教育 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 案,在提供地方办教育的物质条件方面采取了 一些措施,并把办教育规定为州的职权,各州 遂相继建立了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厅、局,正式 实行教育管理上的地方分权制,各级各类教育 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进步。到19世纪60 年代,单轨制的近代美国教育制度已见端倪。(二)各级各类教育状况

8、1. 高等教育(1)出现了州立大学。 独立以后,南部的 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于1785年创办了州立 大学(公立),西部的俄亥俄州和密执安州继之 。由于国会鼓励设立州立大学,因而各州纷纷 仿效。到南北战争前,全国27个州中有25个州 兴办了州立大学。欧洲从中世纪起,办大学向 来是教会的特权,美国由地方政府兴办大学, 是一个挑战传统的创举。(2)各教派为发展其势力,继续争相设立 新的高校。至1860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 其中属于教会的就有116所。(3)高校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轻 古典科目,重实用知识的趋势日益加强。到19 世纪初,物理、天文、地质、地理、气象、化 学、植物等自然科学

9、方面的学科都在大学课程 体系中取得了巩固的地位。政治、经济、法律 、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也逐渐进入大学 课程或得到加强。2. 中等教育(1)文实学校取代拉丁文法学校成为这一 时期美国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美国独立以后 ,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开拓疆土和振兴 实业都需要中级人才,而拉丁文法学校只教授 古典知识,企业主不愿纳税举办这种脱离实际 需要的学校,家长也不愿让子女接受这种无助 于就业的教育,故此类学校渐被淘汰,而文实 学校则得到了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美国中等教 育的主要类型。(2)文实学校蜕变成一种既考虑就业又为 升学做准备的中等教育机构。最初,在富兰克 林的方案中,升学准备并未被列为文

10、实学校的 办校目标。文实学校取代拉丁文法学校以后, 为了满足富家子弟升学的需要,只好兼顾升学 和就业两方面的准备。到了19世纪初,当权的 保守派批评文实学校重理轻文,又重新强调古 典语文,加之收费越来越高(文实学校是私立的 ),遂使文实学校向拉丁文法学校转变,造成了 新的矛盾。(3)出现了公立中学。文实学校向拉丁文 法学校转变不利于解决普通人民的就业准备问 题。为了满足当时对具有中等教育水平的实际 工作者的急迫需要,波士顿市于1821年率先创 办了公立中学。这种中学免收学费,学生经济 负担较轻;课程丰富,侧重实用科目,利于学 生就业;学校由政府管理,易于适应社会需要 。所以,这种修业三至四年的

11、公立中学在南北 战争之前便已逐渐发展起来。3.初等教育(1)普遍设立公立小学。美国建国后,标 榜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公立小学逐渐增多。 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有 文化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劳动人民为争取 教育权而斗争的结果。(2)引进兰卡斯特导生制。为了解决普及 教育面临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引进了英国的 兰卡斯特导生制。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 到美国宣讲导生制。(3)借鉴西欧近代的教学制度。到了19世 纪3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的呼声更高,广大儿 童开始涌向小学。但是,此时美国初等教育的 设备、组织、师资和教学水平仍然低于西欧。 1843年,贺拉斯 曼(Horace Man

12、n,当时任麻省 教育厅长)考察德国,提出借鉴当时普鲁士的教 学制度,同时大力宣传卢梭、裴斯塔洛齐等欧 洲教育家的思想,美国各地的小学遂开始采用 西欧近代的教学制度。三、南北战争至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教三、南北战争至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教 育育(一)概况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上的第 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使美国最终摆脱了封建 主义和英国殖民主义的束缚,使美国的资本主 义在全国范围内飞速地发展起来。至19世纪末 ,美国的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与此相适应,美 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初等教育日 渐普及,中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师范教育因而 兴旺起来,高等

13、教育更进一步向满足工农业发 展需要的方向前进。到20世纪初,现代美国的 学校制度已初步形成。(二)各级各类教育状况1. 高等教育(1)借鉴欧洲的大学研究制度,创立大学 研究院,开发大学的科研功能。学习当时欧洲 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美国于1876年 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 致力于高深的学术研究。(2)发展农工学院。南北战争以后,美国 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 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这些学院大多是根 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两个摩雷 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兴办农的( 业)工(艺)学院。工农学院初办时,由于侧重现 实效用,课程不合传统规格

14、,也由于众多贫苦 学生求学其中,曾被讥为“放牛娃学院”,但正 是这些院校使到美国的高等教育较早地显示出 实用化和大众化的趋势。(3)继农工学院之后,其他公立的高校纷 纷创办,形成了公立高等院校与私立院校交互 影响和制衡的髙教格局。2. 中等教育(1)公立中学迅速发展,取代文实学校而 成为美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公立中学本来 是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两方面要求的4年制综 合中学,由于此时学生逐年猛增,准备升学者 日少而准备就业的日众,所以逐渐以职业准备 为主要职责,课程随之发生变化,加强自然科 学和实用科目成为其显著特点。(2)出现了职业中学。1880年麻省理工学 院创办了工业中学,1888年明尼苏

15、达州首创农 业中学,此后各种职业中学不断涌现。在美国 生产现代化的时代,中学密切配合建设需要, 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中等教育学制趋向扩展,并细化为初 、高中两个阶段。为了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 等教育面,从1888年起,就不断有人提出改革 原来的8(年,初等教育)4(年,中等教育)学制 。到20世纪初便逐步兴办了6(年,小学)3(年 ,初中)3(年,高中)制的学校,小学、初中 毕业都可转入相应的职业学校。于是形成了主 要是633制和84制并存的美国中小学学 制。3.初等教育(1)初等教育逐步普及,出现了主导学制 类型与学校类型。到1890年,除南方外,8年 制小学比较通行。1908年美国教

16、育协会正式建 议设立6年制小学,从此这两类小学成为美国 主要的初等学校。(2)课程进一步扩展和细化。读、写、算 仍为主要教学内容,另外增加了自然常识、史 地、音乐、体育,有些学校还开设卫生、缝纫 、烹饪课。各校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宗教教育 的地位。(3)幼儿教育机构不断增加,并被 纳入初等教育系统。这一时期美国初等 教育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这就是自从 1860年波士顿市率先办起福禄培尔式的 幼儿园以后,到1900年为止,美国已有 许多地方将幼儿园纳入公立学校的系统 之中,成为初等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4. 师范教育(1)小学教师的培养开始受到关注并趋向 正规化。殖民地时期,初级学校是穷人子弟就 读的场所,教师通常是教士或者白奴,小学教 师被视为下等行业,当然谈不上培训。美国建 国后,尤其是在19世纪30年代,公立小学日益 增加,需要造就大批教师,加之对于教育专业 已有所认识,师范教育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1839年麻省最早学习普鲁士创立师范学校, 其后各州相继仿效。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