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6097303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两种经济制度的共性、个性、历时性和共时性荣兆梓内容提要:文章从市场经济的商品、货币、资本三大范畴,全面讨论了作为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认为社会主义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在商品、货币和资本关系普遍存在的基础上建立资源配置(也就是时间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社会主义是一种有可能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层面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它是一种可以容纳现代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新的市场经济,因此也是比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的市场经济。以此为基点,文章讨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关键词:现代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一、市场经济的

2、资本主义路径一、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路径马克思未能观察更未能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因此他始终认为,资本主义是 成熟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有充分的理由修正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现代 市场经济存在两种基本形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或者 说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与之相区别的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准确地说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比较两种经济制度,正确理解二者的共性与个性, 是正确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研究的主题。马克思从对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剖析中,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

3、制度的全部奥秘就隐藏在商品、货币、资本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矛盾和 相互关系中。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在它体内,神奇与腐朽天然结合,因此它在 历史上的进步与衰落同样不可避免。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中,就以无 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科学评价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 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一方面,资产阶级把中世纪普遍存在的以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 的私有制为基础的小生产,履行成为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 产;把中世纪分散的简陋的手工劳动,发展成为以集中的、先进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机器 大工业;科学同生产力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资

4、产阶级革命建立的国家政 权,强制地实施了一系列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法律和措施。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世世代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然作者简介:荣兆梓,1949 年 4 月生,江苏无锡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企业理论。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包含着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种子。 “随着大工业的 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脚下被挖掉了。 ” “代替那存在着 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的

5、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1 卷, 第 253,256,263,273 页)马克思以其毕生精力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科学地论证了这一制 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地走向衰亡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植根于资本本身的一系列基本属性。资本的生产目的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剩余价值,这就决定了它为生产而生产的本性。与 以往的任何生产方式不同,资本生产的目的不是消费,既不是原始共同体的生存性消费, 也不是少数剥削者家庭的奢侈性消费。资本生产的目的就是价值和使剩余价值本身,是其 自身价值的不断增殖。因此它必须不断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因此它必须不断

6、地生产和占 有剩余价值并且使之转化为资本。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能够超越以往任何旧的生产方式, 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推进社会生产力。资本的生存方式是不断的运动,他不断在价值运动中变换存在形式,事实上也只有在 这样的形式变换中资本才能取得自己的生存权利。在此运动过程中资本还必须不断地超越 自我,使自身价值一次又一次的增殖。因此资本天然是革新派,他不断推进技术和工艺的 创新,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产业革命,把社会生产力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正是从这样的 运动特征出发,科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一方面,科学在直接 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另方面科学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运用不断推进社

7、会 生产力的发展。当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应用时,资本才造成了与自己相适应 的生产方式。资本还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它建立在物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没有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普遍推广,没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发展,就不可能产生资 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不仅资本的生存依赖于物的普遍联系,而且资本的发展不断推进物的 普遍联系。资本主义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冲破了旧的生产方式强加于他的一切 藩篱与桎梏,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本以其空前强大的扩张能力将 商品货币关系推广到民族国家的范围,推广到欧洲,非洲,亚洲以及整个美洲新大陆,资 本以其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世界市

8、场,并且至今仍在推行经济全球化。如果不是技术的限制, 资本的扩张永远没有边界。一方面,市场的扩张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经 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拥有的生产力扩张到全世界。但是马克思同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资本的内在矛盾 构成社会生产力不可逾越的鸿沟。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第一,资本固有的劳动异化,在资本主义 的框架内是不可克服的。资本关系的发展建立在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基础上,商品 货币关系通过物与物的关系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这种颠倒了的经济关系在资本关系中表现 为物对人的支配,表现为劳动者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反过来支配

9、和控制劳动者自身,这就 是劳动的异化。对劳动者来说资本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他迫使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时 间此之外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这种异化劳动一方面通过物质资本的积累推动生产力进步, 另一方面却又抑制了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活力,妨碍了人的潜在能力的全面发展。第二,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因此 劳动的异化具体化为劳动者和资本家的阶级对抗。资本本来是劳动者创造的物化劳动,资 本家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阶级成为劳动的统治者,它既是劳动大军的指挥者,又是劳动产品和剩余价值的占有者。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 生产力,它按照有利于资本家阶

10、级的形式发展。 “在现代制度下,生产力不仅在于它也许 使人的劳动更有效或者是自然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更富于成效,而且他同时还在于使劳动 更加便宜或者使劳动对工人来说生产效率更低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第 263 页。 )科学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运用, “通过积极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 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为机器 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册第 208 页)资 本在对科学的利用中,必然出现以客体的智能化弥补主体异化的发展趋势,对客体的改造 的关注甚于对主体智能提高的关注

11、。生产的两大要素发展不平衡注定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 的死穴。这对矛盾在资本主义宏观经济中表现为积累和消费的周期性冲突,表现为财富与 贫困的同时积累,表现为私有制市场经济中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因此马克思断言资本主 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之后 100 多年的世界历史,对马克思的社会科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论 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历史证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的分析 是科学的、深刻的、准确的。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现象和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且还在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的支配地位和劳动者 阶级的从属地位没有改变,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与

12、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冲突仍然在继续 深化,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矛盾冲突有时候激烈有时候缓和,有时造成局部的危机冲 突甚至战争,也有的时候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 力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安宁,他给了广大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太多的贫困和灾难,也 给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广大的劳动者阶级在高度繁荣旁边的相对贫困和失业。更加令人 担忧的是,表现为资本主义形式的空前强大的现代生产力,已经扩展到“地球村”的尽头, 社会生产力与地球生态圈生态环境的矛盾正在考验人类社会的协调能力。建立在私有制基 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有这样的全球协调能力吗?第二,市场经济的生命力比原先想象的要强,

13、进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比原先 想象的要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资本主义的市 场经济发展了一种大中小企业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得生产社会化的两个方面,大规模 生产大规模销售与范围不断拓展的市场竞争形成一种有机的平衡。 (二)资产阶级的国家 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经济职能,作为阶级事务的委员会,资产阶级国家在长期的社会动荡和 危机中逐步学会了用比较长远的观点看待阶级的利益,学会了通过让步和协调谋取阶级统 治的稳固和整个阶级的最大利益。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突出的表现在宏观经济调控和福利 国家政策。这些既有利于调和阶级矛盾,延缓危机的发生,同时也就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运 行

14、和发展。 (三)随着资本全球化的推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范围的不平等交换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以此获得在本国范围内缓解阶级矛盾的更大余地,而把更多的矛盾留 给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在全球范围维持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生 产力继续发展。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 矛盾发展的大趋势。一个合理的科学推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结论仍然有 效,而这个结论的实现也许要比原先预计的时间更长。 无论如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是有限度的。 从时间上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终爆发迟早会到来;从空间上看,资本主义所创

15、造的 先进生产力不可能为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人类共同享有, 全球范围的贫富分化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那么,超出这一限度的发 展是可能的吗?超出这一限度的生产力又将在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式下发展?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路径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路径如前所述,20 世纪社会主义就在在超越资本主义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产生的。资本主 义世界的后进国家俄国,特别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 全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示范,找到了一条在资本主义主 导的世界市场秩序下实现经济超越的民族振兴之路。这就无怪乎 20 世纪下半叶

16、,会有那么 多的亚非拉国家宣称奉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曾经是发展中国家谋求解放和发展的一面旗 帜。但是,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并未“一路凯歌前行” ,她在曲折中前进。根本问题是,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主义没有找准自己的历史定位。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人们在实践中摸索,一直到中国的 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以后,才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概念,因此才走上了一条理 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历史上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但是 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差异性比人们一开始理解的要小,而 二者之间在组织现代生产力的体制与机制方面共性的东西也比原先理认为的要多。在这个 问题上,到目前为止,人们的基本认识其实仍然没有完全到位,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公有资 本范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地位的认识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样作为市场经济,它们的共性特征包括:一,商品是市场经济 的基本细胞,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包含了个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出现的原因一是职业专门化为特征的旧式分工,二是 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