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09730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12项能力大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909届届高考历史高考历史1212项能力大解析项能力大解析20092009年年4 4月月2323日日师傅领进门师傅领进门, , 修行靠个人修行靠个人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可判定:纵观近年来的高考可判定:“ “能力型高已能力型高已 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作为高考命题依据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作为高考命题依据 2009 2009(历史科)考试说明(历史科)考试说明 ,就有,就有 关高考考查的知识、能力及层次要求等问关高考考查的知识、能力及层次要求等问 题,明确提出了四大块题,明确提出了四大块1212项能力要求。这项能力要求。这 不仅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权威依据不仅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权威依据, ,也为我们也为我们 的

2、复习备考提供了行动指南。因此,深入的复习备考提供了行动指南。因此,深入 研究、理解这十二项能力要求,将是攻下研究、理解这十二项能力要求,将是攻下 被誉为被誉为“ “天下第一考天下第一考” ”的高考的关键。的高考的关键。熟知熟知 “ “十二项能力要求十二项能力要求” ”的意义的意义1 1获取和解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材料 (1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 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2 2调动

3、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 (4) 4)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5) 5) 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6 6)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3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 (7 7)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8 8)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9 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 4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 (1010)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

4、问题 (1111)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1212)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历史学科高考能力要求解读(一)获取和解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材料(1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 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成 综合性的信息解读综合性的信息解读1、(2009无锡调研卷)如右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 “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

5、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 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 历史价值在于( ) A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 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 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 B获取和解读材料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A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处理图表2、(2009年苏州调研卷)右 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 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 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 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 国家的支持B A获取和解读材料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2009

6、年南通市高三调研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 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 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 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 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 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 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根据

7、材料三、四,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4分) 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 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4分) 获取和解读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4、(2008江苏历史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 必应悉行仿造,虽不能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 主张( )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历史事实)5、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 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 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

8、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历史现象)AC 获取和解读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6、(扬州市调研卷)下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历史结论)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B. C. D.B7、(2008山东文综29第(1)小题)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 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 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 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9、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 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间浙,十之二三;河洛以 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半。 汉冶萍公司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 以为非者亦半”?(分) 获取和解读材料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原因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 于北方);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的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 会威胁专制统治。9、(2007年江苏高考)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

10、想 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 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 范获取和解读材料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实质C获取和解读材料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目的 8、(08年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 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 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 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

11、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D10、(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4)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 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获取和解读材料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实质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D11、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获取和解读材料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把握其特征 A获取和解读材料 对有

12、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推究其影响 12、(2008江苏历史24选做题B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 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 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 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3)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 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2分 ) 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 世界的君主制度。调动和运用知识(4)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5) 了解历史事实,

13、分析结论 (6)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 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 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要求我们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 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 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原理等完成 任务,解决问题。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我们的思维速度 与品质,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 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1、(2008南通调研卷)左传记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 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 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材料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作用 B.宗法制的作用 C.郡县制的作用

14、 D.君主专制的作用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解释2、(2008年广东单科,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 共产党观点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 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C 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BD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解释 3、(2009年镇江调研卷)(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 罗 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 行 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 统 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

15、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 版) 材料四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 地 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 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 殖 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 (3)材料三、四两则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 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4分)(4)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3分)评价:材料三认为在运动中的遭遇“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材 料四认为甘地对“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不同:材料三 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材料四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可能的原因: 作者受到时代的局限:前者写于1983年,当时“文革”的“左”倾影 响尚未完全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