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09651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5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章十七年的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十七年文艺运动与文艺 思潮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1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 表大会”的简称,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 开。 2大会的重要报告: 郭沫若作总报告 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茅盾作关于国统区文艺的报告 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周扬作解放区文艺的报告 新的人民的文艺。 周恩来政治报告的部分 内容 “抗日战争期间在 国民党统治区域成 立的中华全国文艺 协会,也就是今天 的大会发起团体之 一,除了很少几个 反动分子被淘汰以 外,那个团体的文 艺工作者几乎全部 都团结在新民主主 义的旗帜之下,并 且他们的主要代表 人物也几乎全部都

2、 来参加了这个大会 。” .成果: 7月14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 会通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 , 产生了新的全国性文艺组织中华 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 ,常务委员21人。 确定全国文联机关刊物文艺报。 会后还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意义: (1)第一次文代会是全国文艺工作 者大会师,是两大阵营的会合。 (2)大会最后作出“决议”,把毛泽 东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 兵服务的方向,作为发展新中国的人 民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中国文学艺 术工作者以最大努力来贯彻执行。这 对十七年文学创作起决定性影响。 二、第二

3、次文代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23 日10月6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重要报告:周恩来作了为总路 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报告, 周扬做了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 作品而奋斗的报告,茅盾做了新的现 实和新的任务的报告,邵荃麟作沿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前进的报告。.大会成果与不足: (1)大会改组了文联的下属机构,如将全国 文学工作者协会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2)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学 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准则。 (3)大会把创作英雄人物形象问题作为文 学艺术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同时还讨论了 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什么样为新英雄 、以及英雄能不能写

4、缺点等问题 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 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关于电影武 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中的主 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 批判。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关于电影武训传 编导: 孙瑜 主演:赵 丹 武 训故事片(上下集,黑白)。昆仑影业 公司1950年摄制。.毛泽东对电影武训传的 批判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 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的讨论 7月23日至28日人民日报连载的武训 历史调查记、实际上为这次批判作了总 结。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像 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

5、外国 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 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 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 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 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 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 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 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 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 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 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 民族的反动宣传,就是把反动宣传认为正当的宣 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 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

6、如此之多,说明了我 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 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 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 史人物(如像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像电 影武训传及其他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 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 。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 难道不是事实吗?一些共产党员自称已经学得的马 克思主义,究竟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为了上述种种缘故,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 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求 得彻底地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关于对这场批判的评价和 影响 (1)评价:

7、 一、普遍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态度; 二、不恰当地评估资产阶级思想对文艺队 伍的影响; 三、错误地将思想意识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来批判; 四、错误地采取群众运动的粗暴方式来处 理复杂意识形态问题。(2)影响: A、这次运动使周恩来、周扬、夏衍和郭 沫若等人不得不作检讨,与武训传相关 的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B、武训传批判形成了以后一系列思 想与政治批判的模式,强化了毛泽东的权威 地位,损害了党内民主,加深了毛泽东对国统 区知识分子的偏见,为随后开展的对陶行知 的重新评价铺平了道路四、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 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 批判是新中国成立继对电影武训传

8、 批判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 和文艺思想斗争。 (1)关于红楼梦研究简介。 旧红学 索隐派 新红学 考证派(2)俞平伯简介。 俞平伯(1900-1990),名铭衡,我国著 名的诗人、学者、红学家。 俞平伯是红学研究中新红学派的代表 ,其观点主要体现在红楼梦研究 和红楼梦简论两本书中。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主要观点 : A红楼梦是作者自传,是记录作者 自身情场经历的真实人物的“写生” B红楼梦主要观念是“色”“空”观念。 C红楼梦对钗黛没有褒贬倾向,“是 一面公平的镜子 D红楼梦脱胎于金瓶梅 不足:以繁琐的考证替代了科学的分析。.批判过程和规模 1954年9月至10月间,李希凡、蓝翎 在文

9、史哲、光明日报先后发 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 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对 俞平伯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等进行批判 。 1954年10月10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 政治局的同志和其他有关同志写了 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 .对批判本身的价值评判 作为一次文学讨论事件,李希凡、蓝 翎对俞平伯上述的学术观点提出质疑 本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这种讨论从某 种意义上对学术自由与学术研究的深 入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次学术讨 论因为政治因素的介入发展成了对俞 平伯进行的政治性围攻和人身迫害毫 无疑问是错误的。这样严重损害了学 术自由。五、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的文艺思想 胡风的文艺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他在 195

10、4年7月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一份 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 即“三十万言书”)。“五把理论刀子” 胡风在意见书中,认为林默涵、 何其芳的文章中对诸如树立共产主义 世界观、深入工农兵生活、改造思想 、民族形式、写重大题材等五个理论 问题的解释,是宗派主义和庸俗机械 论者放在读者和作家头上的“五把理 论刀子”,并指出:“在这五道刀光 的笼罩之下,还有什么作家与现实的 结合,还有什么现实主义,还有什么 创作实践可言?”.批判的过程 1953年,文艺报的第2号和第3号上发 表林默涵的胡风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 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 现实主义的路?开始对胡风文艺思想进 行全面的清理与批判。

11、54年7月胡风递交了他的“三十万言书”。同 年,毛泽东在胡风的三十万言书上写 下按语,直接将胡风文艺思想确定为“资产 阶级唯心论、反党反人民的文艺思想。” 1955年5月13日、24日和6月10日,人民 日报连续公布三批关于胡风反革命集 团的材料.胡风问题的定性 胡风问题已经被确定为:“一个暗藏 在革命阵营的反革命派别,一个地下 的独立王国,是以推翻中华人民共和 国和恢复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为任 务。” 1955年5月18日,胡风被捕,后判无 期徒刑。 1955年5月25日,通过决议,把胡风 集团定性为“反党、反人民、反革命 集团”,开除胡风的一切政治职务, 所有与胡风有较多联系的人,他们所

12、有的文艺观点和活动都被判定为反革 命的言行,并由此开始了全国的肃反 运动。 胡风案株连2100多人。 胡风本人在监狱里关押直到1980年平 反,出狱不久胡风逝世。4对胡风和这次批判的评价 关于胡风问题的批判,不仅在政治上完全 错误的,而且在学术上也是极不民主的。 胡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个性和 创作性,并有自己思想体系的杰出的文艺 理论家、批评家和诗人。 胡风文艺思想体系中,固然包含着个别片 面的成分,但深寓着可以发人深思的独特 见解。尤其关于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以及艺术规律等问题的探索,在我国当代 文学理论的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现在 看来也是相当深刻的。 六、“双百”方针的提出与

13、文艺界的 新气象 “双百”方针 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齐放”方针。在全 国工作重心由群众性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 设的时代背景下,1956年5月2日,毛泽东 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该方针,5月26日 ,陆定一对该方针作了系统的阐述。该方 针的提出,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 极性。 1.双百方针的提出步骤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全 国工作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为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 文化生产力,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 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向科学 家、文艺家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报告。 1957年春,毛泽东写出了关于正确处理

14、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 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篇文章, 都强调了文学创作应该自由发展。双百方针提出的主要观点 文学艺术工作者和 科学研究工作者应 该有自己独立思考 的自由,有言论的 自由,有创作和批 评的自由,有发表 自己意见的自由、 坚持自己意见和保 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同时,毛泽东还 说:“艺术上不同的 形式和风格可以自 由发展,科学上不 同的学派可以自由 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 制推进一种风格, 一种学派,禁止另 一种风格,另一种 学派,我们认为会 有害于艺术和科学 的发展。艺术和科 学中的是非问题, 应当通过艺术界科 学界的自由讨论去 解决。” .双百方针的作用。 A在

15、创作上,“双百”方针召唤出文学创作 的繁荣。表现为:新的文艺刊物大量出现 ;许多老作家重焕创作热情;反映人性、 人情的作品出现;干预生活题材作品的出 现。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坛出现了一批干预生 活,表现人性人情的优秀作品,如王蒙的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邓友梅的在 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 宗璞 的红豆等。B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方面 ,大家努力摆脱教条注意的束缚, 对历来争议很多的问题,进行了再 认识和新的探索。七、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八、大跃进前后的文艺运 动 1.新民歌运动就是大跃进开始后第一个文 学的群众化运动。 2.“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 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 作方法,是指“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 主义”的结合。它是在“大跃进”运动中提出 来的。 到了1960年全国第三次文代会的时候认定 它是“最好的创作方法”,取代了原先的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九、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十、文艺界“左”倾思潮的恶性发展。十一、十七年文艺运动的教 训: 1.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生活的关系 。 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 3.正确地对待中外文艺遗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