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093230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先秦阶段质量评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三单元) (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安阳模拟)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周公礼贤下士,殷切求才B.周公在宗法关系上属于小宗C.周公地位高于成王D.周公反对分封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材料讲述的是周公辅佐成王的故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充分表现了周公礼贤下士,殷切求才的姿态,故A正确。B、C、D与材料信息不相符。2.(

2、2010武汉模拟)左传昭公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材料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灭亡殷商 B.巩固疆域C.镇压叛乱 D.恩及兄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材料关键信息“以蕃屏周”,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巩固西周统治,故B正确。3.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道:“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西周分封先代帝王后裔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周王室的特权地位B.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的稳定C.奖励其功勋D.保护贵族的高贵血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西周分封的对象包

3、括王族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封先代帝王后裔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其名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统治。4.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所列史实是关于“周天子分封鲁国”的史实,从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可得出B正确。A、C、D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理解。5.诗经中小雅大田篇云:“有龠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导致“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4、”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瓦解 B.奴隶制瓦解C.分封制瓦解 D.铁器牛耕出现【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从“遂及我私”可知当时出现了私田,表明当时井田制开始瓦解,A是题干现象的表达;B与C是井田制瓦解的结果,“遂及我私”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影响,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体现就是铁器牛耕的出现,故选D。6.(2010武汉模拟)“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泽卤(盐碱地)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中所提到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芍陂【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材料信息“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

5、,说明此水利工程在关中地区,属秦国,故B正确。A是秦始皇为统一越族地区而兴修的运河,它沟通了湘水和离水;C是秦国兴修,位置在四川地区;D是春秋时楚国兴修,位置在淮河流域。7.“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要发展变化不因循守旧,这样可以成就霸业,可以治国。由此判断A正确。8.(2010湘潭模拟)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

6、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司马迁认为秦朝不实行分封制,“使后无攻伐之患”,实际上是肯定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故B正确。C、D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A与材料信息不相符。9.(2010南宁模拟)朝议制度是指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奏事和朝议。皇帝借此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 丞相 B.太尉 C.九卿 D.郡守【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判

7、断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朝议是指中央一级官员朝见皇帝和议事。A、B、C均为中央高官,可参加朝议,郡守属于地方官员,不能够参加朝议。故应选D。10.“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的文字维系了中国的统一”,故C正确;关于字母文字是不是欧洲

8、分裂的主要原因,材料并未论述,故A没有判断依据;B、D在材料中并未涉及。11.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即君权神授,代表天统治人民。由此判断C正确。12.“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一说法应该是指( )A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B汉

9、武帝实行的“推恩令”C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D罗马帝国实行的行省制【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斑马式”的含义,象斑马身上的条纹交错并行。西汉初期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郡”与“国”交错分布,形成“斑马式”地方省级组织,故选A。13.(2010济宁模拟)刺察是皇帝通过自己控制的监察系统,甚至使用特种刑狱部门,对各级文武官员进行监督和审察,或用以了解社会的政治情况,加强对社会和百官的控制。汉武帝对地方实施的比较有效的刺察措施是( )A御史制度 B刺史制度C通判制度 D厂卫制度【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在理解历史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注意区别不同时期实行的刺察制度的形式。A

10、、C、D分属于秦朝、宋代和明朝。14.(2010北京模拟)2009年7月30日10月7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右图是其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推测为家书的残片。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图片说明东汉时期( )A.已经出现较成熟的造纸技术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C.更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拥有文化的人很多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题干材料和图片信息主要涉及的是东汉时期“纸”的原料、加工技

11、术、质量等问题,并未提到造纸术外传、造纸术发明后的影响等问题,故A可从题干信息中得到印证,B、C、D没有材料信息作支撑,因此选A。15.山东临沂是历史文化名城,下图是城内的“洗砚池”文化遗址。传说,东晋时期的“书圣”幼年时刻苦练字后便到池中洗刷砚台,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这位“书圣”是( )A钟繇 B顾恺之 C王羲之 D柳公权【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临沂”“洗砚池”“东晋”“书圣”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王羲之。故应选C。A项人物是曹魏书法家,B项是东晋画家,D项是唐朝书法家。16.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其运作模式基

12、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C.宋代三司使制 D.元代的中书省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既有分工,也有合作,通过协商的办法为皇帝制定政令,具有专制模式下的“集体领导”色彩,故应选B。17.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他的这一观点在其治国政策中表现为( )A实行府兵制 B实行两税法C颁布均田令 D实行纳庸代役【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落脚点在“不失时”,即保证农时。纳庸代役规

13、定服徭役期间,农民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这样农民的生产时间就较有保证。18.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下列对材料所反映的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B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力量D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能力。诗的题目及第谣和诗句“风吹金榜落凡世”均表明材料描写的制度是科举制,唐朝科举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故C不正确。19.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严格维护坊市制C城市商品经济繁

14、荣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材料表明:唐朝时期,坊市分开,市的开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违者要被判刑。20.(2010绵阳模拟)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D.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昭君出塞是汉朝实力较弱时与匈奴“和亲”的表现;唐朝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和亲”使者的情形,反映的是唐朝开放、和睦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对中原经济文化的向往

15、。因此D符合题意要求。A、B与题干信息无关,C评价不准确,汉代并未实现对匈奴地区的有效管辖,唐朝也未形成对吐蕃地区的有效管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6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左传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的原因。(5分)(3)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5分)【解析】本题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取代西周分封制为主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