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固醇症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92728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胆固醇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胆固醇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胆固醇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胆固醇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胆固醇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胆固醇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胆固醇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胆固醇症前不久有报道说,香港影星刘德华的健康亮起了红灯,在体检中他被发现患有高胆固醇症。而调查显示,北京人中高胆固醇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北京市卫生局对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最新调查结果证实,北京人胆固醇、盐、脂肪的摄入量均超过国际标准。其中,北京人膳食结构中,胆固醇摄入量平均为 412.4 毫克,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应低于 300 毫克的水平;脂肪摄入量过高,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水平上限的 5%;食盐摄入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的一倍。而维生素 A 和钙的摄入量则低于人群正常需要水平,这使本市居民中高血压、高血糖和体重超标的人越来越多。专家分析,影响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因素有七

2、个,其中最重要的是膳食、运动和精神压力。 胆固醇高容易造成动脉粥样化,引发胆固醇高容易造成动脉粥样化,引发冠心病冠心病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专家温绍君说,人体血液中的成分包括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等,它们都是血液中的脂质物质。高血脂症是人体脂肪代谢异常的表现,主要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血脂症。温大夫说,患高血脂症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因此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往往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被发现。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是脂肪,就像油一样,它们不能溶于血液中。血液中胆固醇过高,油脂就会沉积到动脉管壁上,形成斑块。通常情况下,大斑块最容易引起心绞痛,而小斑块在破裂后将油脂释放到血

3、液中,形成血栓而完全堵塞冠状动脉血管,心肌梗塞就会发生。 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与精神压力有关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与精神压力有关 实际上,人们自身合成的胆固醇足以满足身体需要,不必再摄入胆固醇。专家分析,引起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有: 一、遗传因素。据统计,每 500 个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们常常过早地发生冠心病。 二、膳食因素。爱吃肉、动物下水和油腻食物的人,胆固醇往往容易升高。 三、体重。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人胆固醇比较高。 四、体力活动。不爱运动、不爱劳动的人胆固醇水平会增高。 五、性别和年龄。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妇女在 50 岁以后,胆固醇水平高于男

4、性。 六、饮酒。过度饮酒可损害肝脏和心肌,导致高血压,并升高甘油三酯水平。 七、精神压力。许多研究都证明,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可引起血胆固醇升高。另一方面,有些人往往吃许多高脂肪食物来对付压力,这也是血胆固醇升高的重要因素。 膳食低脂低油降低胆固醇膳食低脂低油降低胆固醇 温大夫建议,高胆固醇患者可以通过膳食疗法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首先是少吃肉类食品、精致食品、油炸食品和糕点,少吃脂肪高的食品,喝牛奶最好选择低脂、无脂品种。鸡蛋每周只能吃二到四个。多吃一些淀粉和纤维素高、热量低的食物,如干豆类、燕麦、大麦等。同时要注意经常锻炼身体,以减少体重,降低血压,减少压力,提高心血管功能。一般来讲,改变膳食

5、几周后,患者的胆固醇就会下降,下降幅度依赖于体重和膳食改变的情况。但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膳食疗法仍不能使血胆固醇降到理想水平,就需要看医生,服用降脂药物。 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改善生活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改善生活生活方式改善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胆固醇可以降低 7-9%。此外,即使已经服用了降胆固醇药物,还需要坚持生活方式改变,只注重药物不重视饮食控制和锻炼,也不能把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目标值以下。 生活方式改善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1.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控制总热量:主食每天 4 两(女)、6 两(男),以全麦面包

6、、燕麦、机米、土豆、南瓜为佳,少吃点心,不吃油炸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尤其注意隐蔽的动物脂肪如香肠、排骨内的脂肪。每天每人烹调用油 54 63 155 57.7 67.3 160 61.4 71.7 165 65.3 76.2 170 69.4 80.9 175 73.5 85.8 180 77.8 90.7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黄油等,注意看不见的脂肪,如香肠和排骨。避免过多摄入糖、饮料和点心注意零食的热量,如每天多吃两把花生,一星期就会增加 1.3 斤的脂肪;多吃 2 两葵花子,相当于多吃 4 两米饭。避免快餐食品,薯条、炸鸡、冰淇淋、汉堡包都含

7、有惊人的热量多吃蔬菜、粗粮和水果改变烹饪方法,多吃蒸、煮、拌,避免油炸食品。坚持规律锻炼养生指南: 一.合理饮食调养: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主要来自饮食。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 3050 克。糖类食品也要限制,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饥饱适度,

8、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二.绝对戒烟忌酒: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三.提倡适量饮茶: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适量饮茶能消除油腻饮食而减肥。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四.适当运动减肥: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饮食

9、控制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五禽戏、太极拳、打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时经常参加体力劳动。要控制体重的增长。 医学界认为,为了降低胆固醇,也应该减少一些含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尤其是心、肝等动物内脏。蛋类每星期以不超过三四个为原则,尤其尽量少吃蛋黄,包括各种鱼卵、蟹黄等。 烹调用油应采用植物油,此外,也必须限制醣量,最好禁止食用纯糖类食品或饮料。尽量少吃全脂牛奶、巧克力奶、奶油及各种乳酪,多吃脱脂奶及豆浆。 肉类方面,应该禁吃肥肉、猪皮、蹄膀、香肠,及各种有油的牛羊猪肉等。海鲜方面则应避免虾、蟹、蚌、牡蛎。 此外,各种精致甜点如蛋糕、巧克力仅量少吃。各种动物油脂、椰子油等应禁食,以人造黄油

10、及植物油取代。 不含胆固醇的食物 日常饮食中其实有许多不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硬壳果类,如杏仁、核桃;五谷类、蛋白,水果类 果酱、果冻;此外,还有蔬菜类、花生、花生酱,植物性油脂及人造奶油、面筋、豆类与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尤其多吃水果,水果含果胶,也能降低胆固醇。 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天大约吃 68 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均衡饮食 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 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

11、鱼、酸乳、生乳酪。 应加以限制的食物 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例如,速食米及马铃薯)、白面粉、汽水、酒、盐。避免糖分高的水果及果汁(例如,葡萄汁混合 50的水饮用)。也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玉米片、蕃薯。豆类及马铃薯可以一周吃 2 次。 增加高纤维饮食 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例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也町加一杯果汁,以迅速提升血糖浓度。 纤维本身也可延缓血糖下降,餐前半小时,先服用纤维素,以稳定血糖。两餐之间服用螺旋藻片,可进一步地稳定血糖浓度。 戒烟禁酒

12、 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1.制热能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标准面粉、玉米、小米、燕麦 等含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胆固醇的排泄。 2、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可多吃一些鱼,尤其海鱼,但一周 23 次为宜,每星期不应该食用超过 3 条大约手掌般大小的鱼。3、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因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收缩能力。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酱、虾皮、绿色蔬菜等,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镁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冠状动脉张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另外,缺乏锌、铬等微量元素也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 4、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有利于心肌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环,促使胆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血压病的发展。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肾的负但.水果要少吃,只有在血糖低时才吃.最好吃苹果.淀粉类要少吃,土豆一周吃两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