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8996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创新 话题一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 (一)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体现了时代的教育价值的取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以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可持续性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为特征的。世纪之初的中国基础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的重任。 经济全球化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交往与合作的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必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应素质。 进入信息时代,意味着信息技术已经由原

2、来的纯粹手段逐步演变成为人们生活的要素,逐步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人们要具有信息意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价值观和信息免疫能力。在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课堂讲授,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课程的内容、变革学习方法。 为克服人类面对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激增、区域民族矛盾激化等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能自

3、主地思考和规划人生。为适应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克服仅仅关注知识结果获得的功利主义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重新建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要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必须提高人口的素质,需要特别注重建立创新的体系。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很强的探究能力。突出创新、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我们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基础教育的目标的认识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由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到开始关注能力的发展。现在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纷繁变化的现代社会,人如

4、何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价值观,与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相一致,这才是人发展的核心问题。世纪末,当我们重新审视基础教育的重心时,我们发现对于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然后是能力问题,第三位才是知识问题。 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当然也承担着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的功能,但它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

5、处、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视为根本,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社会的选拔和其他挑战。这种既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在新课程的功能与目标中集中展现出来了。 传统课程的教育价值观只是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中,这种教育价值取向又演变为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这是当前许多地方升学惟一,分数惟一、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针对这种现象,许多教师尖锐地指出:“中华民族的复兴比升学、考试更重要。” 一些学校把升学率、考取名校学生的多少作为办学质量的“硬道理”;考上大学、考上名校的学生又把找个好工作作为“硬道理”。大家似乎忘记了,这些“硬道

6、理”的背后其实并没有人生成功的必然“道理”。我们的孩子成绩好,但能力不强;我们的孩子考上了名校,却不懂爱护动物;我们的孩子可以十七岁考上中科院研究生,但不会独立生活,不会面对社会,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最后只能退学。 许多中小学优秀教师指出: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眼睛盯在分数和升学率上,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学生能否得高分;他们只关注班里前十几名能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中考、高考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练什么。至于学生的个性完善以及终身发展,他们认为那是学生以后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教育专家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三年,更要关注学生的三十年,以至终身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

7、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育专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关注三个层面的问题,即哲学层面、科学层面和操作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哲学层面从本质上说,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立场,有自己的追求。这对教师非常重要。教师要看清时代,看清社会发展的方向,看清教育发展的方向。这样教师头脑才能清醒,

8、知道社会现象中哪些是比较长远的,哪些东西是短暂的、很快会过去的。面对时代、社会、教育,教师要有正确的信念和立场,有理性的审慎,有批判的眼光。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中,我们重新确立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有了这种教育价值取向,对于一所学校,我们就会重建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教育文化;对于教师个体,就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发自内心地赞同新课程的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改革教育方法。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但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

9、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依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要使每一个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充分认识到:要实施好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我们的观念要更新,教学方法、手段要改革,教学行为方式更要创新。 【案例】 反思目无学生的教学细节 【镜头一】某班墙上公告栏内赫然贴着内容类似的七份“保证书”,其中一份的内容如下:“如果我上自习课还要大吵大闹、和别人换位置或走来走去、跑出教室,由班主任惩罚或在年级办公室跪一个小时”,署名是“七年级某班学生林某某”。 这七份类似的保

10、证书是学生自己写的,老师没有看过内容就贴墙上了,也没有真的那样做。但这一现象说明,老师的教育严重“缺位”甚至“缺德”,要求学生写保证书的行为本身就不是真正从爱学生、对学生负责出发,更何况还有惩罚行为。我们知道,爱才是教育的根本。 这让我们想起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当校长时的一个故事:校园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每天都吸引着很多学生来看。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一个小女孩摘下了这朵玫瑰花,他便问小女孩是什么原因。小女孩害羞地告诉他,奶奶病得很重,她不相信校园里有一朵这么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是想让奶奶看看自己说得没错。听了小女孩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立即又摘下了两朵玫瑰花,对孩子说

11、:“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面对类似事件,恐怕我们的老师早就大喝一声:“不准摘!”然后是苦口婆心地教育,甚至会对学生进行处分。这种处理方式折射出的教育观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是多么不同啊! 【镜头二】在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分组讨论后,某位老师极力引导学生往自己预先设想的答案上靠拢。谁知学生并不领情,费了半天劲,还是没能说到教师设定的答案上。于是,老师失望而略显不满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们是怎么预习的?”说完,自己把答案说了出来。 这位老师并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发展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滞后的理念使其只为完成教材规

12、定的内容而教学,没有看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的意识和方法。应当明确,教学并不是简单地由老师设计好口袋,然后让学生往里钻。否则,表面上似乎很热烈,实质上根本就没有教育意义,因为它只解答了老师预先设定的问题,学生没有机会提出问题,更谈不上探索解决问题了。长此以往,学生的成就感、创新精神从何而来呢? 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镜头三】某节数学课的内容是“图形世

13、界”,老师不断地在黑板上画着不同角度的图形,让学生分辨有什么不同特点,气氛热烈,学生也的确积极配合,但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原来我们认为,数学课一开始就讲几何图形学生未必理解。但是发现,我们的结论是错的过于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好奇心。在这个班级中,原来预计学生要三天才能完成的几何图形制作,竟然一个晚上就完成了,而且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有的用硬纸板,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木头,外壳还涂上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事后,我问学生学数学好不好玩,学生都说好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自己动手做模型。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得好:“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

14、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与实验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多一点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激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提倡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健康的心态与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居然表面上也许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应该说是一种丰厚的回报,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是值得的。 (选自中国教育报年月日第版,本书作者

15、有改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标)中,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充分和恰当的落实。数学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整合的“文化资本”,数学要作为文化来学习。“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

16、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这些理念指导我们: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数学才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数学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数学面向大众”、“数学产生于学生的数学实践”这种意义上的数学教育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数学课程改革必须建立在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数学的现代发展、数学教育的人文背景以及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潜在能力的全面考查的基础上。 所有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在新课程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行为创新的基本依据。 (二)“纲要”中对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 如何在新课程中落实“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遵循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