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概[清]刘熙载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89146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概[清]刘熙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诗概[清]刘熙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诗概[清]刘熙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诗概[清]刘熙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诗概[清]刘熙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概[清]刘熙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概[清]刘熙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概 清刘熙载诗纬含神雾曰:“诗者,天地之心。 ”文中子曰:“诗者,民之性情也。 ”此可见诗 为天人之合。“诗言志” ,孟子“文辞志”之说所本也。 “思无邪” ,子夏诗序 “发乎情止乎礼义” 之说所本也。关雎取挚而有别, 鹿鸣取食则相呼。凡诗能得此旨,皆应乎风 、 雅者也。诗序:“风,风也。风以动之。 ”可知风之义至微至远矣。观二南咏歌文王之 化,辞意之微远何如!变风始柏舟 。 柏舟与离骚同旨,读之当兼得其人之志与遇焉。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颂固以美盛德之形容,然必原其所以至之之由,以寓劝勉後人之意,则义亦通於 雅矣。雅 、 颂相通,如颂闵予小子 、 访落 、 敬之 、

2、小毖近雅 ;雅生民 、 笃公刘近颂 。“穆如清风” , “肃和鸣” , 雅 、 颂之懿,两言可蔽。诗序正义云:“比与兴,虽同是附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後隐,故比居先也。 毛传特言兴也,为其理隐故也。 ”案文心雕龙比兴篇云:“毛公述传 ,独标兴体, 岂不以风异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 正义盖本於此。“取象曰比,取义曰兴” ,语出皎然诗式 ,即刘彦和所谓“比显兴隐”之意。诗 ,自乐是一种, “衡门之下”是也;自励是一种, “坎坎伐檀兮”是也;自伤是一 种, “出自北门”是也;自誉自嘲是一种, “简兮简兮”是也;自警是一种, “抑抑威仪”是 也。“心之忧矣,其谁知之” ,此诗人之忧过人也;“独寐寤

3、言,永矢弗告” ,此诗人之乐过 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出乎外也;“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入乎中也。 “鸣 雁,旭日始旦” ,宜其始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持其终也。真西山文章正宗纲目云:“三百五篇之诗,其正言义理盖无几,而讽咏之间, 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义理也。 ”余谓诗或寓义於情而义愈至,或寓情於景而情愈深, 此亦三百五篇之遗意也。诗喻物情之微者,近风 ;明人治之大者,近雅 ;通天地鬼神之奥者,近颂 。离骚 ,淮南王比之国风 、 小雅 ,朱子楚辞集注谓“其语祀神之盛几乎颂 ” 。李太白古风云:“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盖有诗亡春秋作之意,非抑

4、骚也。刘勰辩骚谓楚辞 “体慢於三代,风雅於战国” 。顾论其体不如论其志,志苟可质 诸三代,虽谓易地则皆然可耳。汉武帝秋风辞 , 风也;瓠子歌 , 雅也。 瓠子歌忧民之思,足继汉 , 文中子何但以秋风为悔志之萌耶?武帝秋风辞 、 瓠子歌 、柏梁与群臣赋诗,後世得其一体,皆足成一大宗,而帝之 为大宗不待言矣。或问安世房中歌与孝武郊祀诸歌孰为奇正?曰:房中 ,正之正也;郊祀 , 奇而正也。汉郊祀诸乐府,以乐而象礼者也。所以典硕肃穆,视他乐府别为一格。秦碑有韵之文质而劲,汉乐府典而厚。如商、周二颂 ,气体攸别。质而文,直而婉, 雅之善也。汉诗风与颂多,而雅少。 雅之义,非 韦傅讽谏 ,其孰存之!李陵赠

5、苏武五言,但叙别愁,无一语及於事实,而言外无穷,使人黯然不可为怀。至 “径万里兮度沙幕”一歌,意味颇浅,而汉书苏武传载之以为陵作,其果然乎?古诗十九首与苏、李同一悲慨,然古诗兼有豪放旷达之意,与苏、李之一於委 曲含蓄,有阳舒阴惨之不同。知人论世者,自能得诸言外,固不必如锺嵘诗品谓古诗 “出於国风 ” ,李陵“出於楚辞 ”也。十九首凿空乱道,读之自觉四顾踌躇,百端交集。诗至此,始可谓其中有物也已!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子建则隐有“仁义之人,其 言蔼如”之意。锺嵘品诗,不以“古直悲凉”加於“人伦周、孔”之上,岂无见乎!曹子建赠丁仪王粲有云:“欢怨非贞则,中和诚可经。

6、”此意足推风雅正宗。至骨 气情采,则锺仲伟论之备矣。公气胜,仲宣情胜,皆有陈思之一体。後世诗率不越此两宗。陆士衡诗,粗枝大叶,有失出,无失入,平实处不妨屡见。正其无人之见存,所以独到 处亦跻卓绝,岂如沾沾戈戋戋者,才出一言,便欲人道好耶!刘彦和谓士衡矜重,而近世论陆诗者,或以累句訾之。然有累句,无轻句,便是大家品 位。士衡乐府,金石之音,风之气,能令读者惊心动魄。虽子建诸乐府,且不得专美於前, 他何论焉!阮嗣宗咏怀 ,其旨固为渊远,其属辞之妙,去来无端,不可踪迹。从来如射洪感 遇 ,太白古风 ,犹瞻望弗及矣。叔夜之诗峻烈,嗣宗之诗旷逸。夷、齐不降不辱,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趣尚乃自古别 矣。野者

7、,诗之美也。故表圣诗品中有“疏野”一品。若锺仲伟谓左太冲“野於陆机” , 野乃不美之辞。然太冲是豪放,非野也,观咏史可见。张景阳诗开鲍明远。明远遒警绝人,然练不伤气,必推景阳独步。 “苦雨”诸诗,尤为 高作。故锺嵘诗品独称之。 文心雕龙明诗云:“景阳振其丽。 ” “丽”何足以尽景阳 哉!刘公、左太冲诗壮而不悲,王仲宣、潘安仁悲而不壮,兼悲壮者,其惟刘越石乎?孔北海杂诗:“吕望老匹夫,管仲小囚臣。 ”刘越石重赠卢谌诗:“惟彼太公 望,昔在渭滨叟。 ”又称“小白相射钩” 。於汉於晋,兴复之志同也。北海言:“人生有何常, 但患年岁暮。 ”越石言:“时哉不我与,去乎若浮。 ”其欲及时之志亦同也。锺嵘谓

8、越石诗 出於王粲,以格言耳。刘越石诗,定乱扶衰之志;郭景纯诗,除残去秽之情。第以“清刚” 、 “隽上”目之,殆 犹未觇厥蕴。嵇叔夜、郭景纯皆亮节之士,虽秋胡行贵玄默之致, 游仙诗假栖 之言,而激 烈悲愤,自在言外,乃知识曲宜听其真也。曹子建、王仲宣之诗出於骚 ,阮步兵出於庄 ,陶渊明大要出於论语 。陶诗有“贤哉回也” 、 “吾与点也”之意,直可嗣洙、泗遗音。其贵尚节义,如咏荆卿 、美田子泰等作,则亦孔子贤夷、齐之志也。陶诗“吾亦爱吾庐” ,我亦具物之情也;“良苗亦怀新” ,物亦具我之情也。 归去来辞 亦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诗云:“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又云:“即事如已

9、高,何必升华高。 ”可见其玩心高明,未尝不脚踏实地,不是倜然无所归宿也。锺嵘诗品谓阮籍咏怀之作,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余谓渊明读山 海经 ,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陶渊明自庚子距丙辰十七年间,作诗九首,其诗之真, 更须问耶!彼无岁无诗,乃至无日无诗者,意欲何明?谢才颜学,谢奇颜法,陶则兼而有之,大而化之,故其品为尤上。陶、谢用理语各有胜境。锺嵘诗品称“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 德论 ” 。此由乏理趣耳,夫岂尚理之过哉!谢客诗刻画微眇,其造语似子处,不用力而功益奇,在诗家为独辟之境。康乐诗较颜为放手,较陶为刻意,炼句用字,在生

10、熟深浅之间。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谓灵运“兴会标举” ,延年“体裁明密” ,所以示学两家者,当 相济有功,不必如惠休上人好分优劣。颜延年诗体近方幅,然不失为正轨,以其字字称量而出,无一苟下也。文中子称之曰: “其文约以则,有君子之心。 ”盖有以观其深矣。延年诗长於廊庙之体,然如五君咏 ,抑何善言林下风也。所蕴之富,亦可见矣。左太冲咏史似论体,颜延年五君咏似传体。韦傅讽谏诗 ,经家之言;阮嗣宗咏怀 ,子家之言;颜延年五君咏 ,史家之言; 张景阳杂诗 ,辞家之言。“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此鲍明远赋句也。若移以评明远之诗,颇复相似。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杜少陵简薛华醉

11、歌 云:“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照愁绝倒。 ”此虽意重 推薛,然亦见鲍之长句,何、刘、沈、谢均莫及也。陈孔璋饮马长城窟机轴开鲍明远。惟陈纯乎质,而鲍济以妍,所以涉其流者,忘其 发源所自。谢玄晖诗以情韵胜,虽才力不及明远,而语皆自然流出,同时亦未有其比。江文通诗,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此诗之多情而人之不济也。虽长於杂拟,於古 人苍壮之作亦能肖吻,究非其本色耳。庾子山燕歌行开唐初七古, 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 本者,尤不可胜举。隋杨处道诗,甚为雄深雅健。齐、梁文辞之弊,贵清绮不重气质,得此可以矫之。唐初四子,源出子山。观少陵戏为六绝句专论四

12、子,而第一首起句便云“庾信文章 老更成” ,有意无意之间,骊珠已得。唐初四子沿陈、隋之旧,故虽才力迥绝,不免致人异议。陈射洪、张曲江独能超出一格, 为李、杜开先。人文所肇,岂天运使然耶?曲江之感遇出於骚 ,射洪之感遇出於庄 ,缠绵超旷,各有独至。太白诗以庄 、 骚为大源,而於嗣宗之渊放,景纯之亻隽上,明远之驱迈,玄晖之 奇秀,亦各有所取,无遗美焉。宣和书谱称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余谓太白诗佳处 亦如之。太白诗举止极其高贵,不下商山采芝人语。海上三山,方以为近,忽又是远。太白诗言在口头,想出天外,殆亦如是。李诗凿空而道,归趣难穷,由风多於雅 ,兴多於赋也。“有时白起,

13、天际自舒卷” , “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即此四语,想见太白诗境。太白与少陵同一志在经世,而太白诗中多出世语者,有为言之也。屈子远游曰: “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使疑太白诚欲出世,亦将疑屈子诚欲轻举耶?太白云“日为苍生忧” ,即少陵“穷年忧黎元”之志也;“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 , 即少陵“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之志也。太白诗虽若天乘,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故放言实是法言,非李赤之徒所能 也。幕天席地,友月交风,原是平常过活,非广己造大也。太白诗当以此意读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人之” ,神仙,犹古人之耳。故知太白诗好言神仙, 是将神仙当贤友,初非鄙薄当世也。

14、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学太白诗,当学其体气高妙,不当袭其陈意。若言仙、言酒、言侠、言女,亦要学之, 此僧皎然所谓“钝贼”者也。学太白者,常曰“天然去雕饰”足矣。余曰:此得手处,非下手处也。必取太白句意以 为祈向,盍云“猎微穷至精”乎?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 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二句是杜诗全旨。凡其云“念阙劳肝肺” , “弟妹悲歌里” , “穷年忧黎元” ,无非离愁而已矣。颂其诗贵知其人。先儒谓杜子美情多,得志必能济物,可为看诗之法。太白早好纵横,晚学黄、

15、老,故诗意每之以自娱。少陵一生只在儒家界内。杜诗云“畏人嫌我真” ,又云“直取性情真” 。一自咏,一赠人,皆於论诗无与,然其诗 之所尚可知。杜诗只“有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杜陵云:“篇终接混茫。 ”夫“篇终”而“接混茫” ,则全诗亦可知矣。且有混茫之人, 而後有混茫之诗,故庄子云:“古之人在混茫之中。 ”意欲沈著,格欲高古。持此以等百家之诗,於杜陵乃无遗憾。少陵云:“诗清立意新。 ”又云:“赋诗分气象。 ”作者本取“意”与“气象”相兼,而 学者往往奉一以为宗派焉。杜陵五七古叙事,节次波澜,离合断贯,从史记得来,而苍莽雄直之气,亦逼近之。 毕仲游但谓杜甫似司马迁,而不系一辞,正欲使人自得耳。“细筋入骨如秋鹰,字外出力中藏棱” , 史记 、杜诗其有焉。近体气格高古尤难。此少陵五排五七律,所以品居最上。少陵以前律诗,枝枝节节为之,气断意促,前後或不相管摄,实由於古体未深耳。少陵 深於古体,运古於律,所以开阖变化,施无不宜。杜诗有不可解及看不出好处之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少陵尝自言之。作者本 不求知,读者非身当其境,亦何容强臆耶!昌黎炼质,少陵炼神。昌黎无疏落处,而少陵有之。然天下之至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