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6087072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大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齐治平之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体感知文化背景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 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 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 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 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 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 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 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 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 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 重要的篇章。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 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 合编成一

2、书,这就是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 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 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 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 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 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 ,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 一篇政论文。.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 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 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 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 化基础知识和礼节。.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 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

3、其实也和前一种 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 博学”的意思。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 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 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 子思所写)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 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 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 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 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 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 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 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 式。全篇将道德修养 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 起,将人生哲学和政 治哲学合而为一,是 儒家“入世”思想的全 面体现

4、。疏通文义第一段() 【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 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 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 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 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 ,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注释】(2)明明德:前一个“明” 作使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 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 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 ”应为“新”,即

5、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 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至善”。(5)得:收获。第一段()【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 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 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第一段()【原

6、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 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 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 枝节。(13)厚:重视。薄:轻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 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第一段参考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完美的德行, 在于使人民受到教化,成为新人,在于达到 善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 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 ,内心就会宁静;内心宁静,遇事就可以坦 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然

7、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 。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事皆有 开始有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 ,那么,就接近于道了。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 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 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 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 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 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 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 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 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 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 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 了,才能修

8、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 ,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 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 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 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 养作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 ,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 那是不可能的。他所重视的反而 薄弱,他所轻视的反而厚重,从 来没有这样的事情。第二段()【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1),毋(2 )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 ,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注释】 (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2)毋:不要。(3)恶(w)恶()臭(xi):厌恶腐臭的气味 。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u)味的含义宽泛。(4)好(ho

9、)好(h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 (ho)色,美女。(5)谦(qi):通“慊”,满足。(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第二段()【原文】小人闲居(7)为 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 厌然(8),掩(9)其不善, 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 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注释】 (7)闲居:即独处。 (8)厌然:掩盖的样子。 (9)掩:遮掩,掩盖。 (10)著:显示。 (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 指外表。第二段参考译文所说的使自己的心意诚实, 指的是要做到不欺骗自己,就像 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容貌(一 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满足。 所

10、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 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 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 闪闪,掩藏自己的不善而设法显示 自己的美德。其实,人家看我们, 就像是洞察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 掩饰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 叫做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 表现出来,所以君子必定要谨慎对 待独处的情况。第三段【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身(1)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 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 “心”。 ()忿懥(zh):愤怒。 第

11、三段参考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 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 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 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 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 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 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 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 。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 心。第四段【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 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 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 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12、。 【注释】之:对于。辟:偏颇,偏向。 哀矜:同情,怜悯。 敖,骄傲。惰:怠慢。 硕:大,茂盛。第四段参考译文之所以说整治家庭的关键在于修养自 身,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他们亲近相爱的人 多有偏爱,对于他们鄙视讨厌的人多有偏见 ,对于他们畏惧敬重的人多有偏爱,对于他 们怜悯同情的人多有偏私,对于他们认为怠 慢失礼的人多有偏见。所以,在喜爱某个人 的同时,能知道他的不足,在厌恶某个人的 同时,能够了解他的长处,这种人普天之下 实在少见!因此有句谚语这么说:“没有一 个人知道自己子女的毛病,没有一个人知道 自己庄稼长得茂盛。”这就是说不搞好自身 修养,就无法整治好自己的家庭。第五段()【原文】 所谓治

13、国必先齐其 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 ,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长 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注释】 (1)悌(ti):指 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慈:指 父母爱子女。第五段()【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7)帅(8)天 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9)帅天下以暴,而民从 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注释】 ()机:作用。()偾(fn):败坏。 ()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 的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 的代表。 (8)帅:同“率

14、”,率领,统帅。(9)桀(ji):夏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 商最后一位君主。二人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第五段()【原文】是故君子有诸(10)己而后求诸 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11) ,而能喻(12)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 齐其家。【注释】 (10)诸:”之于”的合音。(11)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 ,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 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12)喻:使别人明白。参考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好国家必须先整 治好自己的家庭,原因在于,不能 教育好自己家人,而能教化别人的 事情不曾有过,所以,君子不必越 出自

15、己的家族,就可以推广教化于 全国。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奉 侍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 侍奉尊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 于统治民众。一家讲究仁义,整个国家都会 崇尚仁义。一家谦让相敬,整个国 家都会谦让相敬。(统治者)一人 贪婪暴戾,全国都会群起作乱。它 的作用就是这样。这就叫做一句话 可以败坏事业,一个人可以安定整 个国家。尧、舜用仁义来引导天下 ,民众就跟从他们追求仁义。桀、 纣用暴虐来引导天下,民众就跟着 凶暴。统治者形式上的命令与他们 实际的嗜好相反,那么民众是不会 听从这种命令的。因此,君子自己身上具 备了某种美德,然后再要求 别人拥有某种美德。首先要 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

16、再去批评责备他人。假如自 己不能做到有善无恶,推己 及人,而想使其他人明白善 恶的道理,这是完全不可能 的事情。所以讲,治国的前 提在于整治好自己的家庭。第六段()【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 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 (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 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5)。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 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 (10)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 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第六段()【注释】(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老” 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老人看待。 (2)长长:尊重长辈。 (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 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4)倍:通“背”,违背。 (5)絜(xie)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