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84774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经济文明历程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模块综合模块综合( (二二) ) 经济文明历程经济文明历程(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解析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

2、“协田”不符,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 B 项错误;从甲骨文卜辞到四时田园杂兴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故 C 项正确;精耕细作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协田”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C2.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对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关于合金成分叙述的制图。这一制图能够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铁器产品多样化C.手工业生产规模化 D.冶炼业分工细致解析 材料中不同的青铜器具采用不同的合金制剂说明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的器具为青铜器非铁器,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根据青铜器具的形状和制剂的情况得出生产规模,故

3、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青铜器生产分工状况,故 D 项错误。答案 A3.宋会要辑稿食货商税:“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2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解析 “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故 A 项错误;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与材料的内容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不符,故 B 项错误;“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商税在政府收入中的重要性,故 C 项错误;“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表明商人的合法权益受政府保护,故 D

4、项正确。答案 D4.(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 ”永乐三年(1405 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1402 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解析 材料中“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表明更关注政治上王之称藩,故 A 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

5、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但非唯一,故 B 项错误;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 “倍偿其价” ,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故 C 项错误;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答案 A5.据统计,1842 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 8.4%,1867 年上升为 21%,到了1885 年就以 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 )A.说明传统经济受到外国商品的冲击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3解析 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棉制品大量进口,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故 A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大量进口,未

6、体现棉制品完全取代国内棉制品,且 B 项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在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上升,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因而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的结论,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的大量进口,不能反映西方生活方式,故 D 项错误。答案 A6.“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洋务运动

7、对经济的客观作用解析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的时间判断, “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洋务运动有关, 马关条约签订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出现在一战期间,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的时间判断, “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洋务运

8、动有关,洋务运动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到 19 世纪 90 年代破产,历时 30 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故 D 项正确。答案 D7.上海 1890 年有 168 129 人,1910 年时激增至 1 185 859 人。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上述现象( )A.表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B.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C.导致小农经济走上了瓦解之路D.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4解析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入转为资本输出,而后者并不

9、会直接导致大规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故 A 项错误;无业人口的激增,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市场,故 B 项正确;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走上了瓦解之路,故 C 项错误;仅仅上海一地的人口激增并不能推断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故 D 项错误。答案 B8.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 。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

10、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解析 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公民国家,与材料中“剪辫令”不符,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 D 项错误。答案 C9.1961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应波浪式向前发展,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还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把 1961 年搞成一个“实事求是年”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 )A.纠正党内右倾

11、错误 B.贯彻落实“八字方针”C.放缓农业发展速度 D.推动工业快速发展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号召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实际是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 B 项正确。答案 B10.下图是 19882006 年我国 FDI(外商直接投资)占 GDP 的比重情况。下图中的信息反映了我国( )5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相关提及,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在 19882006 年,我国 FDI 占 GDP 的比重在 1994 年前后的巅

12、峰时期也不过只有 0.12 左右,这种比例和份额并不能看出我国引进与吸收外资的力度,故 B 项错误;根据图表我们不难看出,对外开放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故 C 项正确;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也并不是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故 D 项错误。答案 C11.1979 年 12 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 1969 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 )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解析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故 A 项错误;1979 年 12

13、 月接受经济援助是对外开放的体现,故 B 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内改革的表现,材料中呈现的对外开放的内容,故 C 项错误;“完全突破”太过绝对化,中国 1992 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 D 项错误。答案 B12.“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不可以得出( )6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C.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D.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伊比利亚半岛” ,可得

14、知此题主要考查了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故 A 项正确,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可知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C13.全球通史记载:到 18 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 )A.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B.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D.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答案 A14.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只有

15、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 )A.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B.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解析 材料中的历史前提应当从经济上考量,代议制民主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 A 项错误;手工工场出现属于比较古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 B 项错误;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开始的,故 C 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欧洲由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故 D 项正确。答案 D15.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

16、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7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 ”致力于实现“这项任务”的新政措施是( )A.保护劳工权利,缓和阶级矛盾B.防止盲目竞争,恢复工业生产C.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D.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解析 “政府直接招雇” “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属于典型的“以工代赈”的特点,这有利于缓解失业压力,故 C 正确;A 属于缓和社会矛盾;B 属于工业救济措施;D 属于现象,不是材料主旨。答案 C16.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 。由此可见(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解析 1918 年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