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84769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政治文明历程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模块综合模块综合( (一一) ) 政治文明历程政治文明历程(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解析 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周天子时期的封王,显然是对于天子礼乐制度不予遵守,体现出分封制维系下的宗法制的崩溃,故 D 项正确;材料

2、不是体现对于先王的尊崇,故 A 错误;B 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的意图;C 中各国说法绝对,材料是模仿周天子制度。答案 D2.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由秦王嬴政创立 B.春秋战国已出现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解析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故 A 项错误;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故 B 项正确;秦朝建立后,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全面取代分封制,故 C 项错误;郡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B3.宋

3、初赵普为相,谏官批评其“公以元勋当国,宜事损减,有司群臣书奏,尽必先经中书,非尊王之礼也” 。面对尖锐指责, “普引咎谢之”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宋初相权有凌驾于皇权的趋势B.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C.君权和相权既斗争又相互依存2D.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解析 材料中赵普对谏官的批评“引咎谢之” ,说明相权弱于皇权,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谏官对赵普的批评是针对尊王的礼仪,并非其权力的掌控,因而材料也无法反映宰相权力受到谏官的监督和制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赵普对谏官的批评“引咎谢之” ,说明相权弱于皇权,没有体现赵普相权与君权的斗争,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赵普对谏官的批评

4、“非尊王之礼”“引咎谢之” ,说明维护君主权威是公认的政治准则,故 D 项正确。答案 D4.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 。此条款表明英国( )A.与清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解析 南京条约是中英鸦片战争中方屈膝投降而非双方友好的产物,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 ”可知,这是英国殖民者在赤裸裸的培植代理人和粗暴的干涉中国内政,故 B 项正确;材料

5、条款中并没有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故 C 项错误;根据条约可知,英国殖民者干涉的不仅仅是司法主权,更多的还是中国内政,故 D 项错误。答案 B5.冯友兰讲:“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钱穆说:“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 ”两位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B.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D.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所经过的地区的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能说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故 A 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中国已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农民

6、阶级的局限性注定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故 B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结论正确,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遭到列强的镇压结论正确,材料3中并未体现,故 D 项错误。答案 B6.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 年)就中国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文中的“起义”( )A.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B.最终推翻清王朝C.是农民战争最高峰 D.基本推翻

7、北洋军阀统治解析 根据材料“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由此可知只有 B项符合的影响,故 B 项正确。答案 B7.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B.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C.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D.国民革命军和北伐解析 民国十六年一月是 1927 年的 1 月,湖北新军是时期的产物,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故 A 项错误;工农红军

8、和土地革命是在 1927 年 10 月后,故 B 项错误;八路军是 1937 年之后才出现的,故 C 项错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是从 1926 年 7 月开始的,1927 年 1 月达到高潮,北伐军所到之处得到农民的支持,故 D 项正确。答案 D8.这是一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对敌作战的木刻漫画,下列对其寓意的解读错误的是( )A.毒蛇象征着邪恶的侵华日军4B.剪刀喻指出击平汉路的八路军C.反映正面战场抗战的战术特点D.鼓舞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决心解析 漫画中平汉路破袭战是为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日军南下的一次突击战役,显然是敌后游击战的战略特点,不属于正面战争的作战,故 C 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

9、项说法均符合漫画信息。答案 C9.1945 年 9 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 。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解析 1945 年 9 月,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故 A 项错误;1945 年 9 月,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发出“剿匪”密令是针对共产党,表明蒋介石积极筹备内战,故 B 项正确;国共达成和平协定是在 1945 年 10 月,故 C 项错误;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是在

10、 1946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 B10.“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 ”这首诗赞颂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 1954 年一届人大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中“人民当家做主”说明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A 正确;B 涉及少数民族管理;C 是 1998 年才确立;D 是 1949 年形成。答案 A11.1963 年,周恩来指出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

11、须统一于中5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B.已隐含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C.中共对台湾政策向和平方式转变D.打击了美国“”的阴谋解析 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并非材料中的“1963 年” ,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B 项符合材料“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和平方式符合材料中“悉委于

12、蒋介石” “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 ,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表明是一个中国,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A12.根据 7 月 17 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外交活动上午 10 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 11:40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 1 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 16:50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

13、谈解析 日内瓦会议是 1954 年 47 月召开的,会议主要为了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故 A 项正确;由英国、苏联、法国参加,可排除 C、D 两项;联合国大会召开于 1971 年 10月,且当时与亚、非国家联系较密,排除 B 项。答案 A13.1973 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6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 , “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A.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解析

14、中美双方的关系早在 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就已经开始正常化,故 A 项错误;中美会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并没有促使世界格局的改变,故 B 项错误;中美两国从来没有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1973 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 ,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 。基辛格表示赞同”可知,毛泽东的这条横线,就是为了孤立和割裂苏联,故 D 项正确。答案 D14.“公元前 5 世纪,普尼科斯山建成一个半圆形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

15、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 )A.全民参与 B.轮番而治C.直接民主 D.公开透明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是公民政治,而非所有雅典人的政治,故 A 项错误;从参政方式上来说,具有轮流坐庄的特点,与材料中公开发言无关,故 B 项错误;直接民主是指雅典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上来,材料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雅典时代建筑保障参政公民能够亲眼看到国家政策出台的全过程,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故 D 项正确。答案 D15.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 ”这里

16、的“本性”主要指( )A.自然法 B.习惯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解析 自然法精神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罗马法存续的奴隶社会中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本性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精神和原则,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 B、C、D 项错误。7答案 A16.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 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项法规(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 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 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实际上扩大了内阁权力,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故 A 项错误;1688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削弱国王权力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行政权逐渐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