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就业压力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84721 上传时间:2018-06-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缓解就业压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缓解就业压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缓解就业压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缓解就业压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缓解就业压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缓解就业压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缓解就业压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消除对劳动者的性别歧视。以前,在很多行业和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优先录取男性员工的现象,这样的做法给女性求职者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 力。 2.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劳动者的年龄构成来缓解就业压力。比如通过增加受 教育的年限来延缓青年人进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以及适当提前退休者的退休 时间来为其他求职者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3.应加强劳动力在地域间的流动。这需要有关部门及时提供必要的求职及 用工信息,促使劳动力由人口密集的地区向劳动力缺乏的地区流动,由劳动力 需求量小的地域向需求量大的地域流动。这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4.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也能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第三产业的蓬勃 发展

2、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餐饮业、服务业、零售业等行业,都可以 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在国家放宽发展第三产业政策的同时,广大劳 动者也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投身第三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在那里找到适合自己 发挥的天地。 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措施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的措施 1准确合理地界定促进就业税收政策的期限。我国的就业问题是长期的社 会经济问题,具有浓重的历史及政策因素的背景。我国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 需求的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并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制约因素。就业压力不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减轻或消失。税收 政策应从长期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目前促进各类人

3、员就业的税收政策执行期 限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未做期限规定。促进就业再就业是我国政府的长期重要 任务,应对就业再就业税收政策的执行期限作出统一规定并适当延长,在与就 业形势对应的较长时期内实行税收优惠促进就业。 2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减轻劳动力供给,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由 于劳动力的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的参与率和人口数量,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 同时,要降低劳动力的参与率,进而降低总人口中就业的劳动力数量。税收政 策应当鼓励发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教育投资。对家庭 的教育投资,可以考虑在个人所得税中列支扣除;对于企业的教育支出,允许在 税前扣除。其次,鼓励对失业和下岗人员进行再

4、就业培训,对再就业培训单位 给予税收优惠减免,鼓励其进一步发展。 3完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首先,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以 往形式单一和覆盖面窄的状况。鼓励劳动者进行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 企业时,通过给予一定期限的免税或减税的直接支持让其积累一定的经济实力, 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扩大优惠税种的范围,充分发挥税收的激励作 用。另外,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项目要实施税收优惠。最后,加大就业税收 优惠政策的管理,确保政策执行效果。税务机关应着重加强与工商、劳动保障 等部门的联系和信息共享,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 4运用税收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经济发展 水平

5、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越来越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是今后就业的趋势。在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劳动力就业总 量的 70%,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 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政府可以采取对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 策,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信息发布、培训、咨询、 中介机构等行业,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在税收发票的最低营业额、注册资本、资质要求等方面降低门槛,让民间资本进入,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落实优惠, 实行减免税政策。 二、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思路 面对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政府采取什么就业政策,以缓解日益严重

6、的就业压 力,这既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是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的必要措施。当前,政 府劳动就业政策的着眼点应该是尽可能地减轻短期就业的巨大压力,在促进市场 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期目标。因此,劳动 就业政策的基本思路是逐步缓减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一方面控制劳动力供给,另一 方面增加劳动力需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一,控制劳动力供给的政策。这是劳动就业政策的基础。控制劳动力供给 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控制劳动力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为达到这个 目的,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控制人口数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 的惯性,使得

7、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数仍然很大,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 根本上扭转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二是适当延长劳动者的受教育时间。这样 可以推迟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缓减失业;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降低结构失业 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国家人力资本的竞争力。三是适当提前在职职工退休年龄,空 出岗位吸收失业者就业。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使社会保障负担加重,人力成本提高, 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第二,增加劳动力需求的政策。解决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增加劳 动力需求的根本途径就是:一方面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另一方面提高就业增长 弹性系数。具体包括以下一些政策措施: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拉动就业需求增长。在

8、就业增长弹性一定的 情况下,提高就业的关键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率。此时,经济增长与就业成正比例关 系。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预计经济增长可提高 2 个百分点。这样,我国经济 增长可保持在 7%8%之间,就业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收劳动力就 业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做引导,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国民经济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就可提供 80 万个就业岗位,而我国第三 产业每增长 1%,就可提供 130 万个就业岗位。从各地人才市场和各种职业介绍 中心提供的资料也表明,用人需求最多的也是第三产业。3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

9、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吸纳 劳动力非常有限,不仅如此,还排挤出大量劳动力,集体经济近几年发展缓慢,吸纳 劳动力比起上世纪 80 年代来大为减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却非常快,已经成 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因此,要鼓励失业人员向民营、个体、外资企业转移 或自办企业。 发展中小企业。西方国家的政府采取各种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 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稳定社会。这些国家的中小企业户数占企业总 户数的 95%,安排就业 60%以上。在我国已登记注册的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 吸纳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75%。据有关数据统计,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就业率是:0.480.661,2:322

10、也就是说,同样的资金投入,安排就业的人数是不同的。在今天大企业资金和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广大 的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发展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就是在非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部门是指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很小的生产规模的生产和服务单 位。非正规就业就是指一些非正式的、零散的、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收入、临 时性的就业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服务要求的提高,这种非正规 就业将会成为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拓宽思路,千方 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第三,促进劳动力与

11、外资经济结合的政策。利用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扩大劳 动力就业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劳动力输出和资 本引进要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估算,目前在外资企业的从业人员近 2000 万,占职工总数的 12%,近年来 40%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目前,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2%,但劳动力的输出仅占国际市场劳动力输出量的 0.22%, 我国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也远远低于一般水平。2:323从总体来看,世界劳务市 场求大于供,就业的空间是大的。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努力,通过外交、政府间友好 交往进行劳务洽谈,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同时充分发挥民间渠道在劳务输出方 面的作用,

12、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这样,既可腾出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又扩大了 就业,也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第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 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财政投入的力度。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 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条件。国家应调整财政转移支 付政策,加大对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投入,改善环境条件,尤其是基础设 施的改善,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条件,并引导农民发展劳动密集型农副业, 促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家庭手工业、农业技术服务、 农业机械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另 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和缓解城镇的就业压

13、力。 发展农村小城镇,促进非农产业与小城镇相结合的政策。推进城市化 战略,是实现我国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发展小城镇,是城市 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发展要以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水平为 基础,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不能违背规律人为制造小城镇。小城镇的发展,既 可以成为农村工业相对集中和进一步发展的腹地,促进农村工业化,又可以吸纳农 村剩余劳动力。当小城镇发展起来后,又可以带动商业、饮食业、文教卫生等第 三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因此,政府应采取各 种政策,如取消户籍限制,鼓励城乡流动,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实行官逼民富 政策,使小城镇

14、建设不仅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而且成为缩小城乡差 别的主要途径。 第五,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加强就业服务的政策。积极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中介作用,实行“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方针,促进劳动 力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具体政策有: 尽快制定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和建立全面、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法规。 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比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户籍限制、小城市到大 城市的障碍等。同时,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两条能够做 到,劳动力才能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流动起来,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就业服 务体系化建

15、设是就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总 体规划,加强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推动就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职 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管理等内容。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规划,加强指导,完善法规,实施监督,力争使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一个台阶,为缓解我国 就业压力发挥作用。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增强就业竞争力。职业培训是提高 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城镇结构性失业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正处在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 对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采取多方筹集资金的方法,发展职 业培训教育。

16、要坚持实行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相结合,作为求职、上岗的凭 证,努力提高上岗职工的劳动技能。 对特困群体要更多采取救助促进就业的办法对特困群体要更多采取救助促进就业的办法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费保障制度。但是在前期的实施 中,有些地方的“低保”制度没有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却把工作重点放在了 “严控”享受“低保”人员的资格上。例如,有的地方在核定家魔收人时没有 根据地“一刀切” ,扣除一个“或有收人”;有的地方规定享受“低保”的人员 不能饲养宠物,不能用手机等。有些媒体还把个别当成普遍,炒作“带着金戒 指领低保”的现象。这些问题引起的社会后果是很坏的。政府支付了巨大的政 策代价,反而引起不满。 纠正上述问题的办法是和“低保”制度密切结合,对困难群体更多采取救 助促进就业的办法。在“低保”政策中,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之外再增 加一个层次的救助办法,对积极就业的由政府给予一定的工资补贴。例如,享 受“低保”的特困人员哪怕参加临时性的工作,在他们获取的工资之外,每一 小时工作政府另外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