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8317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二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东西方的先哲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考点一、孔子的生平1自学礼乐:15 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 书 礼 乐 ,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2从政失败:50 多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礼治社会的理想,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3周游列国:55 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4献身文教:68 岁时回到鲁国,整理编订六经 ,专门从事教育。二、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1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 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

2、” ,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2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3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

3、培养“成人” ,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六经” ,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其中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三、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对中国(1)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2范之中。(3)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2对世界(1)亚

4、洲:汉朝以后,儒家经典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史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探究 依据史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提示 孔子不反对求富,但是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封建经济兴起。史料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颜渊探究 根据史料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提示 孔子提倡“仁”和“礼” ;主张“贵贱有序” “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史料三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

6、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 2000 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史料四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 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3探究 依据史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提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思想方面,他创立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在教育方

7、面,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在政治方面,他的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且对后世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但他主张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孔子的历史影响1国内(1)创办私学: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主张“内圣外王”: 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 ,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3)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国外:亚洲许多

8、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孔子在世界上有深广影响,尤其对东亚诸国产生过重大影响。儒学传到西欧后,法、德等国先进的思想家们从儒学这个完全不同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中得到很大的启发。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材料反映出孔子 ( )A主张用残酷的刑罚统治人民B主张用“政”和“刑”来治理人民C主张用“德”和“礼”教化约束百姓 D主张“政” “刑” “德” “礼”并用解析:选 C 本题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德” 、 “礼”等关键信息,从而不难看出孔子的意图是主张用“德”和“礼”教化约束百姓,故答案选 C。2.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9、,则不复也。 ”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选 B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说的是:4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该名句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反映的是启发式教育,故选 B。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年表(部分)年份年龄大事记鲁襄公二十五年二岁齐(大夫)崔杼弑其君,立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三十五岁鲁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奔于齐,季氏执鲁政。鲁定公四年四十八岁吴兵破郢(楚国都),楚

10、昭王奔随。鲁哀公四年六十一岁孔子自陈迁蔡,楚侵蔡。据何新孔子年表编制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守城门的人)曰:“奚自(从何处来)?”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材料三 孔子曰:“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不困不成行。 ” (汉)刘向说苑(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生活时代的政治现象。该政治现象反映的实质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孔子针对以上政治现象而提出的主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述孔子的言行。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

11、中“崔杼弑其君,立景公” “鲁三家共攻昭公” “吴兵破郢”这几句话分析其现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分崩离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分析其主张;结合孔子的生活时代背景,孔子思想的目标以及其思想的局限性等方面评价其言行。答案:(1)现象:大夫夺权;诸侯争霸(混战)。实质:分封制、宗法制瓦解。(2)主张:施行德治、礼教;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倡导“仁”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评述:孔子身处乱世,心系周礼,具有旨在重建社会秩序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政治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但在践行上缺乏客观可能性。2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

12、多德考点5一、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1从御医之子到学园精英:17 岁时的亚里士多德到雅典求学,师从柏拉图,并成为阿卡德米学园的精英。2从王子之师到“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邀请做了其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在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并征服希腊以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立了吕克昂学园,他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历史上称他及其弟子们为“散步的哲学家” 。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哲学(1)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 ,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2)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

13、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3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4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5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6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名师点拨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 ,反对两极。(2)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

14、“过犹不及” 。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史料一6沉思中的亚里士多德 鼓励争论的亚里士多德探究 依据史料一 ,指出亚里士多德突出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提示 思考和争论。史料二 在吕克昂学园,有一门伦理学课程,讲授人生哲学。亚里士多德向人们讲述: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探究 从史料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什么思想?他这种思想有何特点?提示 思想:中庸之道思想。 特点:从伦理学角度强调中庸之道;强调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否定两端。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1贡献(1)他是“第一

15、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他的论著是系统的,他们的讨论也是分门别类的,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正如他所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正是这种精神,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3)他是一名职业教师,如果说柏拉图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那么亚里士多德则继承并发展到更高的水平。2局限(1)作为一名哲学家,其基本哲学观常徘徊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2)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在其著作中时常体现这一阶级的思想局限。1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论”命题,如“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 “三段论”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哪一方面的成就( )A生物学 B逻辑学C伦理学 D生理学7解析:选 B 亚里士多德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2关于“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一种尊师但不盲从的师生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