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解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8271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9.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电图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常见心电图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常见心电图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常见心电图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常见心电图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心电图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电图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电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 贺红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产生 原理:除极与复极, 心电向量, 心 电综和向量心电图导联体系肢体导联(limb leads):标准导联与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组成额面六轴系 统 胸导联(chest leads):各胸导联位 置心电图组成:P 波,P-R 段 , P-R 间期; QRS波群,ST段和T波,Q-T间期,U波 心电图测量:心率测量,各波段振幅测量,各 波段时间测量,平均心电轴测量(横向:走 纸速度25mm/s则1mm=0.04s;纵向:整电压 1cm=1mV则1mm=0.1mV)正常心电图 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2、: P 波:形态(钝圆),方向(I,II,aVF,V4-V6向上;aVR 向下),时间(0.12s),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 导联0.2mV) P-R 间期:时间(0.12-0.20s) QRS波群:时间(0.06-0.10s) ,波形与振幅(I,II,III 主波向上,I导联R波1.5mV、aVL导联R波 1.2mV,aVF导联R波2.0mV ,aVR主波向下且R波不 超过0.5mV;V1、V2导联主波向下且R波不超过 1.0mV;V5、V6导联主波向上但R波不超过2.5mV )正常心电图 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Q波:时间0.04s,振幅同导联R波的四分之一 ST段:下移不超过0.05

3、mV,上移V1、V2导联不超过 0.3mV, V3导联不超过0.5mV, 余导联不超过0.1mV, 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一致,振幅一般不低于同导 联R波的十分之一 Q-T间期:时间0.32-0.44s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心率小于6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心率大于100次/分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n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T波群完全 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 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 250500次/ 分钟。最初的颤动波常较粗大,以后逐渐 变小

4、,如抢救无效最终将变为等电位线, 示心脏电活动停止。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各自不同的心 电图改变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各自不同的心 电图改变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各自不同的心 电图改变左心室肥厚:左室面 QRS波群电压升高, QRS波群时 间延长,电轴左偏,ST- T继发改变右心室肥厚:右室面QRS波群电压升高,电轴右偏, ST-T 改变心肌缺血: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1、心内膜下心肌 缺血: T波高大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倒置)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1、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一、基本图形及机制1、缺血型改变: T波改变2、损伤型改变: ST抬高3、坏死型改变: 病理性Q波 二、心肌梗塞分期及典型演变1、早期:高耸直立T波2、急性期:病理性Q波,ST抬高, T波改变3、近期:病理性Q波可持续存在,ST抬高恢复, T波倒置渐变浅4、陈旧期: 变化趋向恒定。急性心肌梗死: 三、心肌梗塞定位诊断前间壁,前壁,下壁,后壁,侧壁,右室 四、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改变1、非Q波型心肌梗塞:单纯ST- T改变及规 律演变2、心肌梗塞合并其他病变:右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 五、鉴别诊断单纯ST抬高可见早期复极综和征,急性心包 炎,变异型心绞痛。常Q波也可见于其他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