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专业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8230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腹泻(专业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儿腹泻(专业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儿腹泻(专业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儿腹泻(专业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儿腹泻(专业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腹泻(专业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腹泻(专业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腹泻鹤山市妇幼保健院 江生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定义: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 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 特点的儿科常见病。一、概述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 半数。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二、病因 感染性腹泻(多见)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非感染性腹泻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乏及气候等 因素引起的腹泻。(一)腹泻的易感因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较少,消 化酶的活性较低,不易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且生 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

2、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的负担较 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1.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 力较弱;2.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 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 均较低;3.新生儿生后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 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二)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 (1)病毒感染 (2)细菌感染 (3)真菌感染 (4)寄生虫感染 肠道外感染 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内感染 病毒感染(80%婴幼儿腹泻)1.轮状病毒(rotavirus)2.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 肠道腺病毒)3.诺沃克病

3、毒(Norwalk virus)4.冠状病毒5.星状和杯状病毒 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1.致腹泻大肠杆菌1)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othogenic E. coli,EPEC)2)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C)3)侵袭性大肠杆菌 (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4)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 coli,EHEC)5)黏附-集聚性大肠杆菌 (enteroadherent aggregative E. coli, EAEC)2.空肠弯曲菌3.耶尔森菌4.其他: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

4、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真菌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 寄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肠道外的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 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由于发热 、 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 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外感染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减少,耐 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 菌、难辨梭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 量繁殖,引起较难控制的肠炎。(三)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原发或继发双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气候因素三、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

5、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 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肠炎病毒侵入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粘膜受累,绒毛被破坏绒毛缩短;微绒毛肿胀 并脱落 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膨胀载体减少双糖酶活性下降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G钠与载体结合偶联 糖、脂肪吸收减少 转运吸收障碍 1分子乳糖6分子乳糖 渗透压增加水样腹泻细菌性肠炎(1)肠毒素性肠炎产毒性大肠杆菌在小肠上部,通过菌毛上的粘附因子附着到小肠粘膜上进行繁殖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激活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A

6、TPcAMP GTPcGMP 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 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大量水样腹泻(2)侵袭性肠炎(导致渗出性腹泻)各种侵袭性细菌(如志贺氏菌属、沙门 氏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直接侵 袭小肠或结肠肠 壁黏膜充血、水肿、炎 症细胞侵润渗出和溃疡 形成含大量白 细胞和红细 胞的痢疾样粪 便排出结肠 炎症吸收来自小肠的液体以及某些致病菌产生肠毒素水样腹泻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食物质、量不当消化功能障碍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积滞在上消化道胃酸度下降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内源性感染食物分解发酵、腐败有

7、机酸(乳酸、乙酸)胺类肝解毒功能不全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毒素进入血循环肠蠕动增强 中毒症状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四、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病程 2周以内急性腹泻(acute diarrhea )2周2月迁延性腹泻(persistent diarrhea )2个月以上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急性腹泻 腹泻的共同表现 轻 重病因 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多见 起病 急/缓 急 胃肠道症状 为主 较重 大便次数 多 10次/天 多10次/天 脱水 无 明显 电解质紊乱 无 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 无 明显急性腹泻重型腹泻的表现1)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

8、吐咖啡色液 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 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 也可有少量血便。2)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和低镁血症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表现1.轮状病毒性肠炎(秋冬季腹泻)1)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2)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3)病初即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4)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5)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2.侵袭性细菌(包括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1) 全年发病,多见于夏季2) 起病急,高热可发生高热惊厥3) 腹泻频

9、繁,大便呈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4) 常伴恶心、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可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及感染性休克。5)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大便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3.抗生素诱发的肠炎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病程和症状与菌群失调的程度有关发热、呕吐、腹泻、不同程度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粘液,少数为血便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2)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 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外, 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停 药

10、46周发病) 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 主要症状为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粘膜下出血可引起大便带血,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3)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儿多见常并发于其他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时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细块(菌落)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剩、酶 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畸形等 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 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

11、见。人工喂养、营养 不良小儿患病率高。迁延及慢性腹泻的原因1.重症营养不良时胃粘膜萎缩,胃液酸度降低2.营养不良时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变薄。3.重症营养不良患儿腹泻时小肠 细菌增多,十二指肠内厌氧菌和酵母菌过度繁殖,游离胆酸增高,损害小肠细胞 ,同时阻碍脂肪微粒形成。 4.营养不良患儿常有肠动力的改变5.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6.重症营养不良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缺陷五、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1.诊断依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 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2.病程分类:急性、慢性及迁延性3.病情分类:轻型与重型4.病因学诊断:感染(病原学)与非感染因素鉴别诊断 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

12、胞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 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的感染或 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 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 生理性腹泻(physiology diarrhea)2. 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鉴别诊断 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常由 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需与下列疾病 鉴别。1.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2.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六、腹泻的治疗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 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衡 合理用药 加强护理 预防并发症急性腹泻的治疗 1. 饮食疗法 2. 纠

13、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口服补液(ORS)(2)静脉补液 3. 药物治疗(1)控制感染 水样便腹泻患者(占70%) :不使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 保护剂;粘液脓血便患者(占30%) :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2)微生态疗法(microcological therapy)(3)肠粘膜保护剂(intestinal mucosa protector)(4)避免使用止泻剂(antidiarrheal agent)补液方案 方案一(适用于无脱水者)ORS液服用量 年龄(周岁) 每次腹泻后 应提供 ORS液ORS液的量(ml) 的量(ml) 2 50-100 5002-10 100-200 1000 10 能喝多少给多少 2000补液方案 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