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607685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今年,市政协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 究。市政协九届三次全会期间,组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 邯郸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委员一起进行座谈; 3 月份,市政协有关部门负责人与市政府有关领导一起,参加了省政 府、省政协联合组织的“循环经济与可持续生产”高级论坛;5 月份, 0000 主席带领部分委员,同省政协调研组一起,到邯郸钢铁集团、 邯郸热电厂、武安市西石门村、天津铁厂、一五 0 电厂、龙山电厂、 紫山特钢集团、滏阳化工厂等地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 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

2、报告如下:一、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出现了良好势头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下,全市上下积极按照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1、规划先行,积极引导确立科学的发展方向。先后以市政府文 件印发实施了邯郸市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方案、邯郸市加快 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邯郸市中小企业清洁生产 示范项目试点方案,编制了邯郸市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邯 郸市发展循环经济基本思路与框架等。通过这些政策法规的建立和 实施,引导全市上下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明确发展定位,细 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自觉步入工作轨道。如邯钢自主创新, 编制出

3、台了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工作开 局较好。目前配合“十一五”计划的编制,市政府正着手制定邯郸 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邯郸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有关 指导意见,为今后全市循环经济发展描绘宏伟蓝图。 2、政策扶持,大力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去年全市认定享受国家 优惠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新增 14 家、累计达到 74 家,涉及免税 额 7585 万元。河北太行水泥有限公司等 38 家水泥企业生产水泥 389.74 万吨,综合利用各种工业废渣 149.38 万吨, 同比增长 26.52%;邯郸县金驰建材有限公司等 16 家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生产墙 体材料 21.8 亿块,综合利用各种工

4、业废渣 42.15 万吨;邯郸市紫山特 钢集团有限公司等 10 家煤矸石电厂总装机容量 18.45 万千瓦,生产 电力 13.8 亿千瓦时,综合利用各种工业废渣 134.49 万吨, 同比增长 5.99%;河北东山冶金工业公司等 5 家高(焦)炉煤气电厂,总装机容量 4.6 万千瓦,生产电力 3.3 亿千瓦时,综合利用高(焦)煤气 15.2 亿立 方米,同比增长 6.13%;河北赛博板业等 5 家企业生产刨花板等产品 56461 立方米,综合利用木材三剩物 69657 立方米,同比增长 16.57%;全市 17 家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企业,产生各种工业固体废物 606.57 万吨,综合利用 456

5、.87 万吨,利用率为 75.32%,其中煤矸石年 综合利用率达 86.25%,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 54.96%;紫山特钢集团等 6 家列入全省第一批清洁生产的试点企业,共投入资金 5323.5 万元用 于实施清洁生产,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废渣等各种固体废弃 物 55.65 万吨、节水 97.09 万吨、节约蒸汽 4.32 万吨、节电 176.8 万 度、削减二氧化硫 5592.1 吨及工业烟(粉)尘 423 吨、减少氨水排 放 7200 吨,取得了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高位统筹,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紧整 顿低水平建设项目 全市共关停小钢铁企业 149 家,关停小水

6、泥企业 57 家,淘汰落后生产线 9 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大气污染和资 源消耗压力。加大环保、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力度 积极谋划了邯郸热 电厂、马头发电总厂 2 个总投资 3.25 亿元的烟气脱硫项目和总投资 6 亿元的曲周、大名、邯郸县 3 个秸秆燃烧发电项目,以及总投资 2.5 亿元的垃圾燃烧发电项目;筛选了 6 个企业为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报省、国家,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同时狠抓企业节能降耗、工艺 革新,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等节约、环保工作。滏阳化工厂自主开 发研究“三氯乙醛清洁生产工艺”和实施“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尾气治 理工程”,这两个项目不仅消除了污染,减少了物料损失,降低了排 废,而

7、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加强重点区域污染治理,保护环境 武安 市从 2003 年开始,关闭了 46 座 100 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筛选了 21 家重点企业作为治污重点,投资 3.3 亿元安装环保设备 300 余台, 投产 16 家煤气发电站,年回收废煤气 41.25 亿立方米,有效减少了 当地污染。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建设 市西污水处理厂、 邱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用,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和中水回用工程正在 推进,峰峰矿区、曲周县、成安县、鸡泽县污水厂建设均争到国债资 金支持。加快生态家园和秸杆气化工程实施 全市建成沼气示范村 470 个,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园 16 处,秸杆气化示范村 13 个

8、,秸杆发 电厂 1 个(永年县秸杆发电厂,装机容量 3200W);年消耗秸杆 9274.2 吨,产气 660 万立方米,为 3582 户农民提供了生活用气 据统 计,去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75.32%,秸杆综合利用率 达 71.9%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1%,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5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到4.96 吨标准煤,节能率 5,节约能源 63.81 万吨标准煤,单位产品 能耗稳定降低率 86.67。重点耗水企业重复利用率上升到 96.67。4、典型示范,助推整体效应。紫山特钢集团从劣质煤发电开始, 通过延长产业链,形成内部良性循环的

9、独特形式。其产业形成采煤、 发电、特钢、制砖的链条;工艺形成自煤发电、自电炼钢、自轧成特 种钢材的流程;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是电厂粉煤灰和废气制砖、煤矿 排水用于发电和特钢厂冷却循环水、冲灰水经沉淀后用于浇灌农田, 焦粉末用于烧结矿,焦炉煤气用于加热炉,烧结矿用于高炉的资源开 发链;追求目标就是“吃干榨尽”劣质煤、废水源,促进电力、钢铁 多增附加值,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条,把增值环节最大限度地留给自身, 年创利税近 1.7 亿元,上交财税近 6000 万元。武安市西石门村,针对其矿区塌陷范围较大,地质灾害和地质环 境破坏严重的实际,组织实施了“筑坝护安、围坝建园、植树封碴、 尾砂造田”的地质环境治理

10、工程,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经济社会 生态同步恢复发展的道路。累计投入 10145 万元,利用废石筑坝、尾 砂填地,建起了 2400 米的长坝,造田 1500 余亩,其中喷灌 200 亩、 建温室大棚 11 个、果园 30 亩,封碴植树 60 余万株,绿化荒山 3800 亩,筑路改河 4400 米,使多年的尾砂库、废碴堆、采矿坑变成了千 亩良田。抓住这两个典型,市委市政府认真进行了总结推广。紫山特钢 “吃干榨尽”企业内部资源,靠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值增效的经验, 已在多家媒体宣传;西石门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做 法,引伸为在全市实施“千矿万亩”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当前全市发

11、展循环经济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由于我市是一个资源型结构偏重的老工业城市,经济增长主要靠 钢铁、电力、煤炭等少数产业的拉动,为我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 设节约型社会带来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原材 料工业比重较大且产品层次偏低,普通钢材产量占 50以上;企业 规模偏小且布局分散,全市 40 家钢铁企业平均能力 51 万吨,年产量 超过 500 万吨的只有邯钢一家,相当一部分企业缺少配套的节能降耗 及环保设施。二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方式粗放。重点工业企业用 水增长高达 12.56%,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 4.96 吨 标准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35.15%,工业废弃

12、物累计堆存量高达 8000 万吨,利用量为 1800 万吨,仅占 22.50%,大量工业废弃物得不 到有效利用,综合利用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环境污染严重。2004 年, 在 37 个可比城市中市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第一、粉尘排放强度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均排第六,在全国 113 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中 尽管比上年前移 27 个位次,但仍倒排第 38 位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和 繁重的工作任务,改进的相关措施不配套,甚至不少工作存有薄弱环 节,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观念跟不上,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 和部门还没有形成循环经济的社会共识,不少人对循环经济的具体要 求、如何实施等,不甚了解。甚至有的认为是高层

13、领导的事,与已无 关,怕牺牲局部利益,工作不够积极;有的把一些传统的经营方式, 简单的生产环节也认为是循环,工作缺乏生命力,更谈不上带动全社 会参与。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现行的环保法律的立法观念还局限 于“污染治理”的思维定式,围绕循环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法规还没 有出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国家和地方政府产业导 向欠具体,衡量各行业相关项目的用能设备和能效标准不规范,使得 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心存疑虑,无所适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诸 如相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信贷政策以及 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倾斜都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不少 单位工作内容、发展目标、体系建

14、设、推进举措、监督制约机制等还 没有来的及规划,有的地方管理体制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确、各自为 战、处于无序状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缺乏更大程度 地发挥。在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改革 要求的现代管理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补 偿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缺位和错位,制约着企业提高资源综合 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任务加重。这些单位 由于技术装备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科技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差,加 上资金短缺,企业无力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维护 职工生计,没有心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些现状的存在,无疑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困难。横

15、下决心解决, 有利于把打造河北“南厢”经济增长极,建设四省临界区中心城市变 为现实。全市上下必须凝心聚力,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三、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进一步构建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物质不断利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在理论上体现 最充分的是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在实践中集中解决的是生态系统 与经济社会系统的矛盾。这一属性,决定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是一种 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再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再利用、再循环为原 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 体,以清洁生产为主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经济和 社会及生态的良性发展。根本目标和出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把经济

16、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循环 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在经济 运行中,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 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既然如此,在我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就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 义。尽快创建符合市情的循环经济模式,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 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走好新兴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立市、立 县(市),进而带动农业的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具体体现;是建立 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确立战略制高点,塑造市场竞争优势 的重要举措;是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国际贸易产品对环保要求趋于严 格的现状,打破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基于上述 认识,我们必须着眼于解决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抓紧 选准载体,尝试创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目前,应在原有工作的基 础上,进一步构建三大发展模式。第一,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 抓住生产和消费领域这两个重点,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