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076344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1古今教育名家的思想(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简介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蒋荣清 jrqtzedu.org孔子(前551年9月28日 前479年4月11日, 亦即农 历8月27日亦即农历2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 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 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 )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 丘)贵族。 1.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 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 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 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 、日本、

2、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思想立志有恒;克己内省; 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2.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待考, 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 ,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 ,是故,子舆、子车、子居, 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邹 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 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

3、发扬了孔 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 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 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德育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孟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深造自得; 启发思维; 循序渐进; 专心有恒; 因材施教。 3.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 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 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著有昌黎先生集,外 集十卷,等等。是一位热心的教 育家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观 教师的任务:师者

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圣人 无常师”、“不耻相师”。教学观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 在博的基础上求精; 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4.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 日1200年4月23日) 字 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 、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 ,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 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 出生于南剑州尤溪。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闽学派的代 表人物,世称朱子,是 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观立志;主敬

5、;存养;省察。教学观 1朱熹的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 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 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 博学与专精结合。5.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529年) ,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 文成,人称王阳明。汉族,浙江 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 浙江省余姚市)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 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 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 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 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 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 统军征战,是中国历

6、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道德观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贯彻 “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 ,提出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1静处体悟 2事上磨炼 3省察克治4学生的学习习惯、解题习惯有问题(1)学生缺少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弥补知 识缺陷的意识(2)学生盲目做题,浪费了大题宝贵的时间 作业不在于量多,而在于质、在于精(3)审题习惯差题目没看清就做,往往漏掉条 件,或把条件看错(4)学生往往还没想好就做发现不行再回来 ,既浪费时间,也养成了坏习惯(5)概念不清,乱套公式、定理、法则, 对知识一知半解(6)运算错误多原因在于算理不清,运 算习惯

7、差(7)书写不规范原因:一是许多教师在 这方面自己也很不注意;二是平时考试 、作业习惯不好(8)解题后缺乏回顾、反思,解题效益低 5没有掌握基本的常用的思维方法和 解题策略例证:有些学生不大会用特殊值法、排 除法等三、精选例、习题四性: 典型性、梯度性、新颖性、综合性三贴近:考纲、 课本、 学生“面中取点,点中求精,精中求活,活中求变”.1.依据学情原则所选题目的难度要根据学情而定,目 标定位要准,过高学生“吃不了”,过低 学生“吃不饱”。对小灵活、小技巧、 小综合性的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要多 选,对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的题目要 适当选,对偏题、怪题不选,另外,还 要引导学生见识一定量的中等难

8、度的创 新题。2.创编结合原则每年高考数学试题都是在“继承”的基础 上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为了适应高考的变化 和创新要求,需要教师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经 典数学题在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方面的优秀经 验,另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数学题中不适应时 代要求的命题理念和考查方法。要善于对课本、考题中的典型题目进行改 编,并在此基础上提倡原创。3.课本为本的原则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是众多教材编写 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题目中有的是以 往高考题的改编,有的是原创,有的是对 教材中知识点的补充与延伸,它们是高考 试题的主要生长点,是“母题”,是“本 ”。因此要引导学生将课本题弄懂、弄透 、融会贯通。4.创新性原则增强

9、试题的创新性是近两年高考数 学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创新性试题倡导 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多途径、多 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解答过程能充 分顾及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及兴 趣爱好,使每位学生的优势领域、潜能 和创新思维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复习选题要适度增加创新性的训练题。例1(1)天津09理数形结合之好题2新情境问题教材中有关抛物线的几个典型题 例3(1)例3(2)例3(3)考题考题一只蘑菇周围还有很多蘑菇例4(1) (形同质异问题)例4(2)(形异质同问题)四、 如何讲题1.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 鼓励。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积极思考,坚决

10、 杜绝一讲到底,“目中无人”。当例题给出以后,教师 不应跳到前线充当解题前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 间,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有时老师敢当“傻瓜”。好处:有效克服“一听就懂,一丢就忘,遇新不会 ”现象。特别提醒:高考后期复习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学生。教师要做好自己责任田,不占学生自留地2.教会学生解题策略2.1 解数学题,什么最重要刀儿快 融会贯通纹路对 思路快捷原来,要学好数学融会贯通的数学理论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才是最重要2.2制胜武器思路敏捷,融会贯通是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传统方法-三习一海 最新武器- 1.弄清习题的元素构成、元素特点、元素用途(解题思路就能做到快捷准确) 2.弄清

11、数学的来龙去脉、结构布局、要点特征(融会贯通便可基本达到)2.3 天下习题解题的快捷思路程序 迷途的羔羊 经验丰富的牧羊人说: 路途遥远不可怕;悬崖峭壁不可怕; 岔路陷阱不可怕; 找不着路标,迷失了方向,那才是真可怕!数学习题,也是如此计算繁琐不可怕;疑点难点不可怕;综合性强不可怕;辨不清线索意图,思路找不着方向,那才是最可怕!2.4深藏浅露的无形世界 有形无形原理世上事物,都是由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 构成的;无形部分虽然看不见,但它们 却往往是事物的核心.天下习题无数, 不过三个元素 已知、求解、理论,便把习题构筑 已知习题的有形元素; 求解也是习题的有形元素; 数学理论包括各种数学定理、定义

12、 、运算规则和技巧、思想方法等;是习 题的无形元素。它们虽然没有直接出现 在习题中,却是习题存在和解答的基础 !题海寻踪 求解指示目标区域; 理论标明可能路径; 已知提供辅助判断; 思路快捷还有何难?辅助判断根据已知, 角的范围加以限制,因此对变 量的范围要引起重视.精彩回放一、习题的元素构成 天下习题无数, 不过三个元素 已知、求解、理论,便把习题构筑 二、习题的元素特点和元素用途求解提示目标区域;理论标明可能路径;已知提供辅助判断;思路快捷还有何难?五、 如何实现 刀儿快 纹路对(一)要强化“重点”内容的复习 知识层面: 1.突出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容 两个数:函数,数列 ;两个式:三角式

13、,不等式 两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 两个率:概率,变化率 ;两个量:平面向量,空间向量(理) 2.突出新课程高考新增的内容 算法初步;幂函数;函数零点;三视图; 茎叶图;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推理与证明;不等式选讲(lB)、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lB ) 3.突出知识交叉点 (1)以向量知识为主线:向量与三角、向量与解析几何、向量与立体几何、向量与几何等。 (2)以函数知识为主线: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算法、函数与数列、函数与导数等 。 (3)以概率知识为主线: 概率与计数原理、与函数、与数列、与方程、与不等式、与三角函数、 与几何、与线性规划、与实际生活等交汇

14、。技能层面:突出十三种技能 (1)函数图象的变换技能; (2)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判断技能; (3)数列求和、求通项技能; (4)三角函数中角的配凑及三角式的恒等变形技 能; (5)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应用技能; (6)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范围的确定技能; (7)空间角的处理技能; (8)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的探究技能; (9)概率运算技能; (10)可导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以及单峰函数的最 大值和 最小值的判断技能; (11)合情推理技能; (12)数据处理与图表信息处理技能; (13)心算与估算技能;能力层面:突出七种能力 (1)推理论证能力 (2)抽象概括能力 (3)空间想象能力 (4)运

15、算求解能力 (5)数据图表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思想层面:突出四种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 (4)化归转换思想例如:化归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实际上是在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 之间的相互转化; 函数与方程思想实际上就是把待解决的问题转 化归结为函数问题或方程问题; 分类讨论思想实际上就是在问题的局部与整体 之间相互转化 可以这样说,以上三种思想方法都是转化与变 换思想的具体体现各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判别式 法、配方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 等),实际上都是实现问题转化的具体手段所以,转化与变换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因

16、此,高考中对这种思想方法的考查所占比例 非常大这不但是由于命题者在主观上十分重 视,而且也是因为转化与变换思想在数学解题 中客观上是不可避免的 转化与变换的一般原则 化生为熟:把一个待解决的新问题转化归结为 一个已经解决的旧问题; 化繁为简:把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 比较简单的问题; 化非典型为典型:把一个不是很典型的没有现 成解决方案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有现成答案 或者有现成的解题方案的问题 一般与特殊的转化(例:赋值法解客观 题) 常量与变量的转化(例:不等式恒成立 问题) 数与形的转化(例:向量方法) 局部与整体的转化(例:数列求和的技 巧) 数学各分支之间的转化(例:递推数列 求概率) 相等与不等的转化(例范围)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转化(例略) 等等 5.(二)要准确定位,要搞清楚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