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7573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林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椒县中医院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秦林2012.9.1前 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 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 感染最为常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 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 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 数及疗程不合理等。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结合本人 在本院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实践,制作了抗菌药物 规范管理及相关知识培训材料,对感染性疾病中 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 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 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

2、期达到提高 我院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 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分级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 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 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 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 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 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

3、效控制细菌耐 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1年全 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要求 ,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 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 治工作方案(卫医政发2010111号)、 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卫医政 发2011 号)和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卫 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卫医 政发2011 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 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 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 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 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 形给予警告、限期

4、整改、通报批评处理; 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 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 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 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 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 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 现为人民群众提供 安全、有效、方便、价

5、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 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 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 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 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 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 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 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 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 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

6、采购 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核 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抗菌药物使用率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 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 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 超过24小时。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 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 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 处方权或调剂资格。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 人员

7、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 。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 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 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 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 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

8、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 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 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 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 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 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 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 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

9、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 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 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 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 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 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 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 低限)。(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 完全的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 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 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 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 短

10、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 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 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 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 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 发。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 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 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 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

11、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 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 菌病。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注意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 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 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 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 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内酰胺类与氨基 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 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 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 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根据抗菌药的作用特点,分为4类:类: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12、类: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 万古霉素) 、类:速效抑菌剂, (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 ;类: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抗菌药联合用药的结果:协同作用,拮 抗作用,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类和类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类和 类合用产生拮抗作用,而其他类间的合 用常表现为相加作用或无关作用。同一类别的同类抗菌药间的合用疗效并不 增加,但会增加毒性,如氨基糖苷类间的 合用。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等 合用时,因作用于细菌同一靶位而产生拮 抗作用。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 获得耐药性。后者是指细菌多次接触药物 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药物失效。细菌耐药性可在三

13、个水平进行传播:通过细菌在人群中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 人; 通过耐药基因在细菌间从一种菌传播到另 一种菌,常由质粒介导; 通过耐药基因在细菌内遗传元素间的传播 ,如质粒-质粒,质粒-染色体。 耐药性的产生可分为:染色体介导,垂直传递给子代;质粒介导,可通过质粒-质粒传播给其它菌,通 过质粒-染色体产生垂直传递。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药物不能到达靶位:细菌细胞壁的渗透性改变 ,产生屏障作用;细菌内主动外排系统作用增 强。 细菌产生的酶使药物失活:如-内酰胺酶和钝 化酶。 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其它:如对氨基苯甲酸浓度增加导致磺胺药耐 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

14、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 ,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 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 ,常不能达到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 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 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 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 、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 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5、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 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 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 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 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 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 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 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 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 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 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 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 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

16、)高龄或 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 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 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 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 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 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 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 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 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 用抗菌药物。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 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 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 属预防应用范畴。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 药方法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 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 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 染或可能的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