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6408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陈 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切入 想像揭题 激发兴趣 1、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写家乡的课文,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自由畅说) 3、请同学们带着想象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4、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古诗中的诗句,有谁知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 5、作者的家乡真的像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梳理步骤 初读课文 感知大意 1、请同

2、学们独立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师走到学生中间抽读字音或易读错的字;关注学困生;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 3、课文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段呢?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 (1、2 流水,3、4 小桥,5、6 人家) 学会梳理课文内容也是我们五年级同学应有的一种本领,看来我们 502 班的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梳理,很好!(三)、读悟交融 顺学而导 领悟写法 1、同学们,不管是小桥、流水还是人家,作者在书写它们的时候都饱含着一份深深的情,浓浓的意呀!你可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美

3、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来表达这份对家乡的爱的呢?请你找一找,读一读,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生自读自悟,师走下讲台当顾问,了解学情,随时帮助学生排忧解疑 3、全班交流。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或归纳方法等。 预设如下:(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体会得较到位,师不必作过多的引导。 ) 景色美(1)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 、 出示第一自然段。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

4、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读出“景色美”:反复读读,品品,哪些词句引发了你的想象?师范读:此情此景在我们眼里是那么美,老师也想美美地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你就走在这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做什么?(从“清澈见底、终年、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词句中想象画面。 )、小结:这个美丽的世界上,何处无水呢?唯独记忆中故乡的水美得和谐纯净,此时,她也许是在月下想起了故乡的水,也许是在游览名山大川时想起了故乡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学生想象作者吟诵出这段美文时的表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 童年乐“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

5、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你有过像作者这样养鱼养虾养螃蟹的经历吗?能描述一下你当时的心情吗?你是这样,作者当时也一定有着说不出的快乐,请把你的快乐送进句子里读一读。“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同学们,让我们也想象自己站在木桥上吧,此刻,你看到清清的河水上飘着什么呀?野花都有什么颜色呀?多美的一幕,谁能用你的美读再次让我们感受这份丢花乐?“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作者想起了当时什么样的情景?那

6、情景里有关于童年,关于家乡的快乐。当时与现在,该是多么长的时间呀,可他(引读) ,你从字里行间读懂了什么?A 读句子,想象: B 创设情境引读感悟:童年,故乡的桥,水,有着她美好的梦想,怎不留恋呢?假如,两鬓斑白的她,现在就站在异国他乡的一座桥上,她一定想起了这一幕。闭上眼睛,她就吟着“一条小小的木桥”她也想起了儿时捉小鱼的快乐情景她还想起了在茶树下的那一幕家温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老家虽然矮小、潮湿、简陋,但却非常爱它。直接传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

7、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从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从这几句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人和美“大家过着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读这三个成语,想象邻里之间的和谐生活,体会宁静祥和的美。 )(四)了解作者生平,提升感悟:1、导:家乡景色美,童年乐,家温馨,人和美,这是作者心中关于家乡的美丽记忆,所以,她一生都无法忘记家乡,一起读读最后两句话。你可知道“那段日子”是指哪段日子?(在家乡生活的日子) ,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

8、,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家乡的一切都那么美好,这是作者思念的原因之一,其实,作家谢冰莹的一生坎坷,了解她的生平,你会从她的文章中读出另一番感受。自己读读这段资料,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补充阅读资料(谢冰莹生平简介:生于新化大同镇谢铎山一乡村,父亲为清末举人。她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1921 年夏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未毕业即投笔从戎,1926 年冬前往武汉两湖书院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女生部受训,1927 年随叶挺的革命军西征,开始创作从军日记 。1929 年 5 月入读北平女师大。后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1935 年因“抗日反满罪”在日本被捕。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9、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 。抗战后期还在重庆主编刊物。曾任北平女师大、华北文学院教授。1948 年应聘到台湾师范学院任教授,后一直不能回到大陆。1956 年出家,法号“慈莹” 。主要著作相继被译成英、日等 10多种文字。 )(学生谈谈从资料中得到的信息,简单了解谢冰莹生平事迹。 )3、小结:一个可说出生在大户人家的小姐,在那样的年代英勇地参加了战斗,在敌人面前不屈服,不愧是女中豪杰。但不幸的是,因为政治的原因,离开祖国后,她到死都没能回到祖国,回到故乡。所以,故乡,祖国,成了心中无法抹去的思念。只是,所有的思念,都化为这样几个字小桥流水人家。 (反复吟读)【设计意图:有关作者生平资料的

10、拓展,有效地反哺于文本,使学生更深入体会到思乡情之浓,提升感悟。 】六、作业设计:1、写读书记录卡:摘录课文中值得你积累的词句,并在卡中写上自己的读后感。2、推荐阅读:找谢冰莹的作品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七、板书设计:小桥流水人家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联

11、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享欢乐。 、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能不爱它念它呢?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读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既可以把静止的文本变成充满情趣与生活气息的立体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同欢共乐;又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 (5)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一直爱恋着家乡! 、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通过这节课的读书

12、交流,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 、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预设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质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把

13、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揉合。 ) 四、回归整体 小结学法 积累延伸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学法。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 。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课文、领悟写法、小结学法,既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表达了什么,也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 3、积累语言:(1)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2)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4、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为本单元主题活动浓浓的乡情作准备。 ) (设计意图:设置作业超市,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所长,展露自己的才华, 在轻松惬意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 五、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思念 景色 间接抒情 家乡 热爱 生活 直接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