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606364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红蜻蜓”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红蜻蜓说课稿杨溪中心小学 赵风波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飞的第一课时红蜻蜓,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演唱歌曲红蜻蜓。一、说教材1、 教材简析: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时年38 岁的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四三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和田园气息。1924 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歌曲为大调式,整首作品

2、为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 旋律起伏、深情,开始两小节从“ 5 1 3 5 ”情绪一下子发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非常深情。第二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

3、年生活的向往。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尝试在欣赏中哼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4、教学难点:根据力度要求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不断调动学

4、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四、说教学过程2(一)创设情境导入语: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森林狂想曲片断。(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自由体态律动,放松身心。)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用柔和温婉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歌曲教学过渡:童年的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1、初听红蜻蜓感受歌曲。(播放红

5、蜻蜓音频教师提问:歌曲描写了什么?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2、教师播放轻音乐版红蜻蜓做背景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3、听教师范唱。(教师跟伴奏范唱,并划拍规范范唱。)4、欣赏视听动画版红蜻蜓。(学生可以小声哼唱,尝试跟原唱划着三拍子。)5、学唱歌曲(1)学习歌曲曲谱。 ( 红蜻蜓谱例) 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 (四三拍指挥图示和体位划拍法)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分小组唱曲谱。(2)合唱曲谱。 ( 红蜻蜓歌曲学习)(3)学习歌词。 教师弹琴,教唱第一段歌词。【教师:在学唱时,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渐强和渐弱记号,做到及时换气,强弱

6、处理得当。 】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自学第二段、第三段。(小组内合作后反馈演唱。)【教师:给学生 3 分钟时间,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教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小组唱或推荐代表独唱。)】【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分别轻声唱第二段、第三段歌词。(4)分演唱形式演绎歌词。教师为第一段设计“齐唱+领唱+合唱”演唱形式演绎歌词。 (教师注意倾听学生歌唱时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音准到位,声音谐和。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属于本组的演唱形式演绎第二、三段歌词。 (教师键盘伴奏或放 红蜻蜓伴奏。 )(三)表现歌曲1. 注意气息的运用。歌曲红

7、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 (四三拍指挥图示)(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3(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 注意节拍。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

8、大起大落。【设计意图】在本堂课中,我尽力使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3. 完整演唱歌曲。 ( 红蜻蜓伴奏)跟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4)注意高音的弱声与气息的配合处理。(四)对比体验快速演唱教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速度的版本,给你们

9、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五)欣赏二声部合唱结束歌曲学唱的教学(日语版红蜻蜓)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接着尝试用“lu(噜)” 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二声部歌曲的合唱效果,体验感受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和艺术魅力,为第二课时学习红蜻蜓的二声部合唱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拓展。(六)课堂小结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