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

上传人:luoxia****01810 文档编号:4606325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全国(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 2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1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5 至 12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第 I 卷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吧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

2、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第 I 卷共 21 小题,每题 6 分,共 126 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 Cl2 N14 016 Na23 M9 24 A1 27S 32 C1 35 5 Cr5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l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 ATP 的合成 B进行 mRNA 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

3、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港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C. 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来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台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 维管柬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为效应 B 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进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6等浓度的下

5、列稀溶液:乙酸、苯酚、碳酸、乙醇,它们的 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 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2N和 8mol2H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的转化率为 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B.10 C.15 D.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1V的 NaOH 溶液和2c、2V的3CH 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7ph f,则一定是 1 122c vc vB在

6、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c Hc CH COOc OH C.当 pH=7 时,若12vv,则一定是21ccf D.若 12vv,21cc,则 33()()()c CH COOc CH COOHc Na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4CuSO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4CuSO B. 2H O C. CuO D. CuS0452H O11 将足量2CO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2 33KClNO、Si O 、 B.32 44HAlSO、N H、C.22 4NaOHSO、S 、 D.6533NaCCOOHCO、HO、C H

7、、12.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g2H 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10ANB.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4AN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C.46g2NO和24N O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 3AND.1molNa 与足量2O反应,生成2N O和22N O的混合物,钠失去AN个电子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B.气体体积增大时,

8、其内能一定减少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15 如图,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分别通有方向相反的电流1I和2I,且12IIf;a、b、c、d 为导线某一横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四点,且 a、b、c 与两导线共面;b 点在两导线之间,b、d 的连线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庳强度可能为零的点是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6 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 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 能依次是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9、:/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17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 0.2O.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 仅 4080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910v,云地间距离约为 l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 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 60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 1510A 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 l1410W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 l106

10、V/m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 6610 j1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激发态能量2 1/nEEn,其中 n=2,3。用 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14 3hc EB.12hc E C.14hc E D. 19hc E19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 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 要 24 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 小时轨道”和“72 小时轨道” ;最后奔向月球。 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B卫

11、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20质量为 M、内壁间距为 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 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 N 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井与箱子保持相对静 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A21 2mv B 21 2mMvmMC1 2N mgL DN mgL21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波长为 1.2m,振幅为 A。当坐标为

12、 x=0 处质元的位移为3 2A且向 y 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 x=0.4m 处质元的位移为3 2A。当坐标为 x=0.2m 处的质元位于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方向运动时,x=0.4m 处质元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A1 2A、延 y 轴正方向 B 1 2A,延 y 轴负方向 C3 2A、延 y 轴正方向 D3 2A、延 y 轴负方向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第卷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 第卷共 8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

13、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卷共 13 题,共 174 分。22(6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往边长约为 40 cm 的浅盘里倒入约 2 cm 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中国校长网中国校长网资源频道 http:/ (2)将 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 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 l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 50 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