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6300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课堂细节实施有效教学(数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课堂细节关注课堂细节 实施有效实施有效 教学教学一、有效教学的含义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 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 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 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 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 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 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可以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 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 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案例一堂蚯

2、蚓课我的感悟:教育不能用统一的、固 定的模式去教育孩子和学生。这样, 会扼杀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应在丰 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情感 。在课程理念上,明确提出“提高数学科学 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在任务上,培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二、有效教学的7种教学行为 美国教育家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 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7种 教学行为是:“有效的班级管理、良好的课 堂氛围、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 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 功率”。1、教师要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班级(课堂)规则的制订。

3、一开始就要立规,使每一个学生明确上课要注意的事项。课堂规则不要太多,48条为宜,少了不全面,多了则变得繁复而没有约束力。其次,教师要形成自己一贯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流畅?当教师形成自己稳定的风格且学生适应后,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学生自然就会知道,形成自觉习惯,这样保障了课堂教学不被打断而流畅。第三,对问题行为低调处理。问题的行为干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如果抓住不放,其实就是在扩大这个非主题,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问题行为的处理上。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注意松紧结合、张弛有度,课堂教学是有节奏感的,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另一方面,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教

4、学是组织化、结构化的,要注意整体与部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以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3、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 、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 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4、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 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 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 的画面、实验演示)等。5、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 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 的甚至是无效的。” 6、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 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 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 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 7、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 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 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 成功的体验。三、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 核心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新课程改革 以来,我们的教师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促 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想尽一切办法来转 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面貌得到了 很大的改观。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教育的主体学 生的思想动态、内心世界、需要和兴趣等 了解的不够深入,关注的不够具体,在教 学细节方面有时会出现与学科教育和新课 程理念背道而驰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 有效性的发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细节是透 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

6、细节,就是 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 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 塑造;关注课堂细节,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 、智慧化、精确化,也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 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 ,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 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 学质量。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 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 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 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 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等都属于细 节。(一)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 虚化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

7、实的不实。 2010年9月,在杭州宗文小营实验学校召开了浙 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 决”研训会,主题是“基于生活逻辑理念的学 情研究”。温州、湖州、杭州四位老师开设了五堂课。我为这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赞 叹,但觉得遗憾的是有些教师脱离了教材, 只有一位老师叫学生看书本。如果课前没有 提供教案,我不知道她们上哪一框内容。第二,过过程、方法目标标,出现现了“ 游离”的现现象 师:小朋友,怎样记“菜”字? 生:菜,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采字,合起来是“ 菜”字。 生:菜,上面草字头,下面彩色的彩去掉三撇。合起来是“ 菜”字。 生:菜,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

8、三撇 ,合起来是“菜”字。 生:菜,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 合起来是“菜”字。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数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的教学,教材先设计 了教学情境:一只蜗牛在一条直线上爬行,现在的位置在O点,如果 蜗牛每分钟向左(或右)爬行 2cm,问3分钟前(或后)在什么位置?同样这节课我听了几次,几个教师处理方式大体上都是:教师读一 遍题目,问数学中如何表示向左和向右?如何表示 3 分钟前和 3 分钟后?学生说:用正、负数表示,教师表示完后顺势列出乘法算式, 再问 3 分钟前(或后)在什么位置时,学生的回答是 6(或6),写出了四个算式的答案,继

9、而得到四个等式: (2)(3)6,(2)(3)6, (2)(3)6,(2)(3)6,紧接着按课本的 顺序让学生填空:正数正数 数,正数负数 数,这节课的教学教师急于的出四个等式,不明白课本给出了问 题情境后,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蜗牛的位置:在O 点左侧(或右侧)6cm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然后建立数学模型(由文字转换为四个等式建模意识的培养),再通过思考、类比、分析、归纳出乘法的法 则(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产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不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 生回答6或6的肯定可以看到),也没让学生经历由问题情境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更没有经历探究、分析、

10、归纳法则的过程,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导致教学目标 (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着落。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一位教师在讲“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为启发学生 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说:“大家认为掩耳盗铃的 人聪明吗?为什么?”学生:“不聪明,铃一响就会被 人发现。”教师:“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盗得铃,又 不被发现呢?”学生:“拿一块棉布捂上铃,就不会被 人发现。”老师:“不错!你很机灵!”学生:“趁主 人不在,爱怎样拿就怎样拿!”老师:“很好!你更聪 明。”学生:“老师,我可以大摇大摆地在主人面前 取走铃。”老师:“这是为何?”学生:“我带一大帮 人,他还不乖

11、乖送上吗?”第四,三维目标设计缺乏具 体全面 在教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课时教学总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个数 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数学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 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感受创造和发现的乐趣;2.体 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二)(二)课程资源开发的误区课程资源开发的误区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 第二,缺乏课课程资资源的识别识别 和开发发。 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第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第五,关注资资源生成,却不够够突出主题题。 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在2004

12、年台州市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先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比一比,在生活中有没有比学习更苦的事情?”“说一说,残疾人在生活中会碰到哪些困难?”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又没有加以引导。这样的问题设计、资源的开发,与主题“学习中的苦与乐”有关吗? 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更换。如一些学校大量增加民族文化或乡土文化的内容,删除了不少反映现代文明成果和大都市的题材;有的山区学校回避大海和繁华的城市,教材中那些有关大海和城市的美丽词汇和精美插图本可以唤起学生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但却被教师狭隘的“生活教育观 ”所限制,

13、学生失去了一次感受和认识认识 世界的机会。 第二,缺乏课课程资资源的识别识别 和开发发 。 开学初,我们到一所偏僻的农村乡级中学进行新课改调研。我们听了一堂思想品德课,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中的“创建新集体”。任课教师按照习惯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解法进行授课,20分钟就讲完了,剩下时间只好让学生看课后练习,直到下课。课后评课时,任课教师说自己原来是教语文的,由于学校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只好让他改行教思想品德。这儿的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教室,只有投影仪,学生基础较差,对学品德没有兴趣,所以他总觉得课改难,难课改。第三,联联系实际变实际变 成了一种装饰饰。 数学课上老师

14、对学生说:“数学推理是不容怀疑的。”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建造一间房屋如果需要12天,那么12个人一齐动 手,这间房屋一天就可以完成了。”一个学生依据老师的推理说:“如果24个人一齐动手的话,那么半天就可以盖好”另一个学生说:“照这样推算,一条轮船横渡大西洋要6天,如果6条轮船一齐开航,一天就可以横渡大西洋了。”第四,搜集和处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义。一是动不动就让学生搜集材料。 二是总总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材料。 三是只重搜集而不重处理、利用。材料搜集到了,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读一读,而没有加工、分析。出现了为搜集材料而搜集材料的形式主义。第五,关注资资源生成,却不够够突出主题题。 一位教师

15、思想品德“在竞争中合作”的教 学片断。 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在 此基础上,兔吸取了第一次教训,兔子开始 就拼命,半刻也不敢休息,然后提问:乌龟 在竞争中如何再次取胜呢? 一个同学回答:“乌龟不慌不忙地打了电话, 不久一辆出租车开来了。乌龟没几分钟就超 过了兔子。”教师却表扬学生很聪明。 其实乌龟“打的”是一种不务实的雕虫小技, 是一种违背生活逻辑的瞎编乱造。(三)学习方式的误区第一,自主学习成为放任自流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我们 的座右铭时,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 ,设计班徽和座右铭。同桌对话,四人 小组交流,嘻嘻哈哈。然后,放手让学生“作 画”。

16、面对五花八门的画,同桌笑。四人小组笑,全班笑,笑声一片。一堂课几乎在笑声中 开始,又在笑声中结束,气氛当然活跃!下课铃铛响了,最后带回去设计。第二,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进行水稻生产对居民生活和文化产生影响的教学 时,这位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录像“湄南河风光” 后,然后教师说:“请前后两排同学互相讨论一 下:水稻生产对湄南河平原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产 生了什么影响?”当老师的话音刚落。第一小组 的情形:每个人都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每个人 都在张嘴发表,没有人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也 没法听清。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懂,就不再参与 讨论。另外一个小组的情形:当老师布置好任务 ,组内的一个学优生就将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而同组的另几个女生就坐在旁边听他说,看他做, 一会儿,组内就没有其他人发言了。其他小组正 在热烈的讨论着学生讨论大概进行了3分钟 后,这时候教师担心课堂余下的时间不够,就要 求学生停下来,进行小组交流汇报。汇报一开始 ,第一小组的一位男生一开口就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