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指南共识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6152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指南共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最新指南共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最新指南共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最新指南共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最新指南共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指南共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指南共识(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20152015)要点)要点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1.11.1 高血压流行现状高血压流行现状1.2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我国高血压控制现状极为严峻。2002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高血压控制率仅为25%,较低的控制率与基层医生的用药习惯、药物选择等也有一定关系。提示,国家和行业组织应进一步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基层医生开展培训,使基层医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现行指南,提升高血压防治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治技能。1.3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

2、物治疗现状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我国对不同城市的等级医院高血压或伴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现状以及用药状况的调研的TRIP研究纳入32 004例高血压患者,结果显示,全部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仅为26.8%,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卒中的控制率分别为27.7%、30.0%、25.4% 及21.3%。总体血压控制率不足30%,调查发现,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11.7%未接受治疗,69.3%使用单药治疗,30.7%采用联合治疗,其中CCB、ARB是单药治疗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但在未达标的单药治疗中增加剂量的很少,联合治疗的比例不足40%,这些都限制了血压的达标率。高血压确实是一种多种因素并存的疾病,血压控制不

3、良及控制率较低在某种程度上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关。因此,合理和规范化使用降压药物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1高血压药物分类2.12.1 利尿剂利尿剂 肾小管是利尿剂作用的重要部位,可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部位分为以下4 类:(1) 碳酸酐酶抑制剂:该类利尿剂作用弱,现已少作利尿药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抑制远曲小管的 Na+-Cl-共同转运载体,影响尿液的稀释过程,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根据分子结构又可分为噻嗪型利尿剂(如吲达帕胺、氯噻酮)和噻嗪样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苄氟噻嗪)(3)髓袢类利尿剂:选择性地阻断髓袢升支粗段的Na+-K+-2Cl- 共同转运载体,抑制肾对尿液的浓缩过程,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

4、(4)保钾利尿剂:螺内酯通过拮抗醛固酮,间接抑制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段的钠通道的K+-Na+ 交换,排钠保钾而产生低效利尿作用;氨苯蝶啶则直接抑制该段的钠通道而利尿。阿米洛利可抑制该段的H+-Na+ 交换而排Na+。2.22.2 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RAAS)抑制剂)抑制剂 主要包括ACEI、ARB和肾素抑制剂3 类药物。ACEI 降低循环中血管紧张素水平,消除其直接的缩血管作用;此外,其降压作用还可能与抑制缓激肽降解、促进Ang1-7的产生有关。ARB阻断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和其他旁路途径参与生成的Ang与Ang型受体相结合,发

5、挥降压作用。肾素抑制剂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原分解产生Ang,降压疗效与ACEI、ARB 比较无优势,应用受限。直接肾素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肾素的活性发挥降压作用,但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2.32.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二氢吡啶类CCB: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L 型钙通道,发挥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非二氢吡啶类CCB: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处的钙通道具有选择性,其扩张血管强度弱于二氢吡啶类CCB,但是负性变时、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作用是二氢吡啶类 CCB 不具备的。2.4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4.12.4.1 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

6、 通过选择性地与受体结合产生多种降压效应,如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肾素释放及中枢交感神经冲动等。根据对1受体的相对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可分为: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作用于和1 受体的阻滞剂。还可分为脂溶性或水溶性,以及具有或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等类型。2.4.22.4.2 1 1 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 通过扩张血管产生降压效应。2.52.5 交感神经抑制剂交感神经抑制剂 2.5.12.5.1 中枢性降压药中枢性降压药 以可乐定和甲基多巴为代表,激活延脑中枢2 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交感神经冲动而降压;因降低压力感受器的活性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2.5.22.5.2 交感

7、神经末梢抑制药交感神经末梢抑制药 利血平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向其储存囊泡的转运,减少交感神经冲动传递,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消耗脑内儿茶酚胺。2.62.6 直接血管扩张剂直接血管扩张剂 代表药物为肼屈嗪,直接扩张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肾血流量,但有反射性交感神经激活作用,由于新的血管扩张剂的出现已很少使用。2用药原则及规范3.13.1 利尿剂利尿剂 利尿剂用于降压治疗已逾半个世纪。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此类药物降压效果好,价格低廉,且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噻嗪类利尿剂。以此为基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依从性,因而受到越

8、来越多的关注。3.1.13.1.1 分类分类 本指南仅对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以及保钾利尿剂进行阐述。3.1.1.1 袢利尿剂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3.1.1.2 噻嗪类利尿剂 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又分为噻嗪型利尿剂和噻嗪样利尿剂两类,后者持续作用时间更长。噻嗪型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和苄氟噻嗪。噻嗪样利尿剂化学结构不同于噻嗪型利尿剂,包括氯噻酮、吲达帕胺和美托拉宗。噻嗪样利尿剂具有扩张血管作用,且为降压的主要作用。33.1.1.3 保钾利尿剂 分为两类,一类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H+ 共同转运体,抑制Na+ 重吸收并减少K+ 分泌,其作用不依赖醛固酮。代表药物包括氨苯

9、蝶啶和阿米洛利。另一类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与醛固酮受体结合,竞争性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代表药物包括螺内酯和依普利酮。该两类药物利尿作用弱,属于弱效利尿剂。3.1.23.1.2 用药原则用药原则3.1.2.1 主要适应人群 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1)老年高血压: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盐更敏感,且常表现为低肾素活性,因此利尿剂更适合老年人。(2)难治性高血压:美国心脏协会(AHA)2008 年发表的难治性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声明指出:未应用利尿剂或利尿剂剂量不足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

10、之一,增加利尿剂剂量是控制难治性高血压的主要手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液体容量负荷重,利尿剂尤其是长效利尿剂对血压控制至关重要。(3)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特别是轻微液体潴留的患者,各国指南均推荐噻嗪类利尿剂作为治疗首选。如单独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不能控制液体潴留,则改用或加用袢利尿剂。(4)高盐摄入人群的高血压:盐摄入12g/d 的高血压人群可以考虑优先使用低至中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由于高盐饮食可激活局部组织RAAS,因此也可联合应用ACEI 或ARB。(5)其他适用人群:低肾素型高血压、黑人高血压、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也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3.1.2.2 临床用药

11、注意事项 禁忌证: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高血钾与肾衰竭患者禁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此外,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单药治疗时还需注意其导致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利尿剂较少单独使用,常作为联合用药的基本药物使用。研究表明,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与其他降压药物(如ACEI、ARB或CCB)较足量单药治疗降压效果更明显,且不良反应小,临床获益多。如两种药物联用时血压仍不达标,则需换用另外两种药物或联用3 种药物,此时推荐选用有效剂量的ACEI 或ARB、CCB 及利尿剂联用。严重肾功能不全,特别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时降压效果差,此时可选用呋塞

12、米等袢利尿剂。3.1.33.1.3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对于适于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以中小剂量(如氢氯噻嗪12.525mg或吲达帕胺1.25或1.5 mg)作为初始治疗。若中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治疗不能使血压达标,不建议继续增加剂量,应在此基础上加用ACEI/ARB或CCB。由于少数患者接受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时可能发生低血钾,故需注意监测血钾水平的变化,可在开始用药24周后检测血液电解质。若患者无低血钾表现,此后每年复查12次即可。联合应用利尿剂与ACEI/ARB治疗可降低低血钾发生率。痛风是噻嗪类利尿剂治疗的禁忌证。对于无4痛风病史的单纯性高尿酸血症患者

13、,虽然不是利尿剂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但不建议将利尿剂作为首选药物,可作为其他种类药物治疗后血压不能达标时的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3.23.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CCB作为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已用于临床多年,其卓越的降压疗效、广泛的联合降压潜能、优越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使其在当今的抗高血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3.2.13.2.1 分类分类3.2.1.1 根据与血管及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根据CCB与动脉血管及心脏的亲和力和作用将其分为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3.2.1.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根据CCB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不同将其分为L 型、L/N型或L/

14、T 型(双通道)、及L/N/T 型(三通道)。(1)L型CCB:二氢吡啶类、苯烷胺类和苯噻嗪类CCB均能抑制L 型钙通道的开放,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动脉血压。(2)T 型CCB:具有T 型钙通道阻滞的CCB可以同时扩张出/入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力,作用类似于RAAS 抑制剂。(3)N 型 CCB:(4)多通道阻滞剂:同时能阻断L 型钙通道与T 型钙通道的马尼地平和同时能阻断L、N 型钙通道的西尼地平均为双通道CCB,而同时能阻断L、T、N 型钙通道的贝尼地平为三通道CCB。3.2.1.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将每一亚型的药物分为第一、二、三代。3.2.23.2.2 用药原则用

15、药原则3.2.2.1 适应证 CCB降压疗效强,药效呈剂量依赖性,适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其中二氢吡啶类CCB优先选用的人群包括:(1)容量性高血压:如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低肾素活性或低交感活性的高血压患者,而这些药理学特点更符合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CCB 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影响,尤其适用于生活中习惯高盐摄入及盐敏感型高血压患者。(2)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如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合并周围血管病。非二氢吡啶类CCB 的药理特点包括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作用及负性肌力、负性变时作用,故此类药物更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高

16、血压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2.2.2 禁忌证 二氢吡啶类CCB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用于各年龄段、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只有相对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1)二氢吡啶类 CCB 相对禁用于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5(2)由于非二氢吡啶类CCB的心脏亲和性及其对心肌、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的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维拉帕米与地尔硫禁用于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并相对禁用于心力衰竭患者。3.2.2.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1)由于CCB扩张血管降压,必然出现反射性交感激活,心率加快,使血流动力学波动并抵抗其降压作用,故应尽量使用长效制剂,其降压平稳持久有效,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高。(2)CCB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均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应避免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3)非二氢吡啶类CCB有明显的负性传导作用,存在心脏房室传导功能障碍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维拉帕米、地尔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