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970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地理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请将所选答案填入答题卡中相应的空格内) 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 B C D阅读下图,回答 24 题:2、图中所示 a 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3、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4、图中 a 所示国家,取得独立的方式是 武装斗争 政治运动 议会斗争 军事政变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 56 题作出选择。5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95 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 状况,其

2、中 014 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6与 10 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8%,65 岁以上人口 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3 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大量人力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国务院 特别强调对各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据此回答: 7.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 B. 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国内

3、自发的人口迁移大量增加 D. 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读下图,回答 811 题8.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A.美国、加拿大 B.澳大利亚、韩国 C.巴西、埃及 D.中国、新加坡 9.图中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根本的原因在于 A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出生率引起的 B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出生率引起的 C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死亡率引起的 D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死亡率引起的10.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A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11.“十五”计划中要求把我国人口控制在 13.3 亿,

4、为此我国应采取的人口模式是 A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读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 1113 题。11、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情况与图示类型相吻合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2当前,该国家城市化进程正处在、时期中的 A B和 C D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 B C D14.下列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自古至今起主导作用 B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C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起作用 D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15.下列有关人口迁移

5、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对环境无影响 B工业社会科技的进步削弱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大于对迁出地 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据此回答 1617 题 16.“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与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比较,正确的是 A从迁移方向上看,都是从北方迁向南方 B从迁移原因上看,都是战争因素引起的 C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自发性迁移 D从迁移结果上看,都加强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 17.新中国成立以来至

6、20 世纪 80 年代和 80 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 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 从迁移量来看,前者主要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 流动量大从迁移方式上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 A B C D下图是某地区 19501980 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 1819 题。1830 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 2000 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 500 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930 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

7、有下降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 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 1 回答 2023 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 (人/km2)人口生理密度 (人/km2)加拿大335美国30156埃及703503中国129934英国241963印度313559日本3363054荷兰4321601孟加拉国910135920 “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21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 1/2 以上的国家是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加拿大 22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

8、度为大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 23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美国、加拿大 D孟加拉国、美 国24、影响环境的最主要人口素质是A.身体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心理素质25、读图,判断下列四组选项中,国名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孟加拉国、墨西哥、美国、德国 B、德国、印度、美国、墨西哥C、墨西哥、日本、美国、印度 D、埃及、印度、德国、新加坡二、综合题26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 渐增加,某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 1.2 亿,读图并分析:某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

9、地区构成 某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1)某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流向是 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 从城市流向乡村 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27.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 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回答:(1)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 口问题: 。 (2)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 还存在的问题是:。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 人口政策是

10、: 。 28下图是我国 80 年代下半期务工 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8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表现为。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 ; 二是 。 (3)与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的是 。人口外出的目的 是 。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0.240.080.760.871998 年人均 GDP(美元)5020775315202300(4)原先人口净迁出地区变变为净迁入地区的省市是 。 (5)人口输出最多的省是 ,人口流入最多的省是的省 。最大的人口接收地是 、 等工业区 (6)促使这个阶段人口大量迁移的主要原因

11、有 。29读下图 20 世纪世界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时间上看,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这种变化说明人口增长 主要受 的制约。 (2)从地域上看,二战后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带来的问题是: 发达国家:是 ; 带来的问题是 。 发展中国家:是 ;带来的问题是 。 (3)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 ,世界总体的人口再生产 类型是 。 (4)解决目前世界人口矛盾的途径是 、。30、读“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图和“1982 年与 1996 年上海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图”,回答问题: (1)20 世纪 50 年代,上海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 ;自国家推行措施后, 1975 年人口自

12、然增长率降到 左右,199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 。(2)1996 年与 1982 年相比,上海市 014 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趋于 ,65 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趋于 ,这表明上海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 的趋势。(3)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上海上述人口问题将带来 等社会问题。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高二年级第一次统测 答答 题题 卡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 26 (每空 2 分,共 6 分) (1)某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流向是 。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 原因: 。 后果: 。 27.(第一题每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