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967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扬工业兴市大旗加快工业经济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扬工业兴市大旗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2007 年,在市场变化大、制约因素多,特别是电力供应相对紧张,原燃料价格上涨,资金周转较为困难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工业经济亮点纷呈:经济运行质量较好,支柱产业加速壮大、骨干企业实力提升、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园区发展势头迅猛、企业改革稳步推进、节能降耗取得进展。截止 11 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58.6 亿元,同比增长 15.3%。完成工业增加值 18.79 亿元,同比增长 10.3%,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预计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指标增幅均在 10%以上,为实现“十一五”工业规划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在

2、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1、电力供应走势凸显不利。目前我市的工业格局仍然以高耗能企业为主体,随着电力供应和高耗能企业运行情况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电力价格的调整,电力资源优势日渐衰退,电力供应日趋紧张, “”形势日显严峻,已经成为影响全市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工业经济结构层次偏低。我市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企业比重低。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冶金、汽配等初级产业拉动,且这些行业的增长对市场变化依赖性较大。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23、融资困难严重制约工业经济发展。受信贷

3、政策和体制影响,我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有产品、有市场的企业亟需扩大生产规模,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一些重点工业项目因缺乏资金难以推进,一些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经营受到影响。4、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承载力不强。我市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电力、道路、供水、生活设施配套等依然滞后,致使招大引强比较困难。工业园区因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新的一年,全市敲定了八项新的工业经济工作目标,对企业和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和任务的圆满完成,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以更大的力度(一)以更

4、大的力度实实施施产业产业培育、培育、结结构构调调整,增整,增强强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发发展的支撑力。展的支撑力。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高科技与传统产业的对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产品换代。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加快提升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加快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以传统支柱产业为支撑、以生产服务业为配套的产业体系。三是扶优壮强重点企业。研究确定 2008 年度市重点保护企业名单,对有市场、有效益、贡献大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和倾斜,

5、全力支持等一批新建企业,力争 2008 年新增规模企业 10 家以上。大力实施“亿元企业工程”3(销售收入过亿元),在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技改等方面实行个案式扶持、个性化服务,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二)以更好的(二)以更好的办办法推法推进进科学建园、科学建园、规规范管理,增范管理,增强强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发发展的聚集力。展的聚集力。一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运作规范”的原则,提高投资建设工业园区的吸引力,不断扩大工业项目进园区的规模,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推动同业集聚、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二要按照“设施条件好、行政效率高、社会服务优、交易成本低”的标准,努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建

6、立事前承诺、事中跟踪、事后检查的管理制度,从整体上提升工业园区的综合素质,优化工业园区的创业环境,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代表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三要通过工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城镇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工业园区建设成市域经济发展的重头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投资的聚集区、体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重点抓好工业园建设,力争 2008 年新入驻园区规模企业达到 10 家以上。(三)以更快的速度(三)以更快的速度实实施科技施科技创创新、名牌新、名牌创创建,增建,增强强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发发展的恒展的恒动动力。力。一是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引进、消化

7、、吸收和再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和前端环节发展延伸。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促使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坚持名牌带动战略,支持重点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品、争创名牌。重点支持4(四)以更多的精力抓好招商引(四)以更多的精力抓好招商引资资、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增,增强强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发发展的后展的后发发力。力。一要突出重点。主要依托我市丰富的水、电、农产品资源招商引资,以此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二要明

8、确方向。把招商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到港澳台和“长三角”、 “珠三角”等地区。三要注重策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环保安全要求,立足市内资源秉赋,收集、包装和推出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益明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项目, 、技术、资金、管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前来发展特色工业。四要借力发挥。充分发挥市工业设计研究院的智力优势,认真调研、广泛收集、精心准备,全面完成“四大一新”产业专项发展规划;五要确保效果,要围绕签约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率和投入产出率,认真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协调解决资金到位和投产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

9、使资金如期到位、项目如期建设,效益如期达标。认真抓好新建技改项目的服务工作(五)以更新的(五)以更新的举举措建措建设设改造改造电电网,网,精精细细管理管理,增,增强强工工业经济业经济 发发展的拉展的拉动动力。力。 一是探索新的电力建设投资渠道,尝试采取合资、合作或先建后付等方面的投资建设模式,通过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改革,着力推进电网建设,促进电网发展。二是坚持推进电源建设工程。完成 110 千伏 220 千伏站连线工程,为我市提供更加坚强可靠的电源保证。三是抓好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右岸水都 110 千伏变电站建设和新城区线路建设,积极跟进 110KV 电站建设,四是坚持科学调度精细管理,落

10、实电网调度预案制,确保电网经济5高效运行。(六)以得力的措施(六)以得力的措施实实施施节节能减排、清能减排、清洁洁生生产产,增,增强强工工业经济业经济发发展的促展的促动动力力(1)抓好对标竞赛活动。组织全市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行业先进水平能耗对标竞赛活动。(2)建立专家评审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对重大工业项目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重大工业项目能耗情况建立事前专家评审制度,提高高耗能产业市场准入门槛,对达不到能耗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不予核准、备案。(3)加强能耗源头控制。加快高能耗设备更新换代,坚决淘汰一批能耗高、效率低的生产设备,培育一批适应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骨

11、干企业和优质产品。对电石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新的产业准入要求,要求限期达到规模,对达不到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4)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测,着力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循环经济企业。几点具体建几点具体建议议: :1、出台园区优惠政策。宜昌市政府已经出台了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和支持城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前者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升产业层次的发展理念,完善了市场运作建设机制;郑重承诺市级审批 5 个工作日内办结。后者设立专项资金 1 亿元,对工业园区项目投资进行补贴;工业园部分税收市级留成部分全额或部分返还;新引进的企业

12、税收的市级留成部分 5 年内全额返还;对新上项目 14 项规费予以全免,18项按最底标准减半收取,4 项按成本或工本费收取。这两份文件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对工业园支持力度之大,政策优惠幅度之大,6前所未有。建议我市结合实际,尽快出台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以大手笔、大气魄、大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推进工业园区发展。2、实施“扶优促强”战略。确立一批重点企业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努力在培育重点税源、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实现新突破。3、充实技改贴息资金。去年市政府拿出 100 万元专款,专门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为充分发挥技改贴息资金的“杠杆”作用,建议提高额度,逐年递增。4、出台节能降耗奖励办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建议我市尽快出台节能降耗奖励办法,以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5、加大对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投入,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6、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治理“三乱”行为,努力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