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13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5957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说史13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经济学说史13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经济学说史13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经济学说史13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经济学说史13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说史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说史13(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说史第十三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经济学说史本章主要内容 凯恩斯经济学说概述 主要理论 经济政策主张 经济学说史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说概述经济学说史一、凯恩斯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场危机导致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贸易 量空前萎缩,商品大量积压,物价暴跌,失 业人数猛增。 这次危机波及范围之广是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它不仅席卷了工农业和商业,而且扩展 到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制度等领域。 这次危机持续了五年之久,是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世界性经济 危机。 经济学说史西方国家增加了预算支出。 西方国家的国有财产在增长。西方国家加强了对国民经济活动的

2、调节。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学说史 1933年以前,传统的经济学家一贯主张采取自由 放任的经济政策,其理论依据有两个:一是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认为只要听任市场上“ 看不见的手”的指引,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会自动 趋于均衡;二是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自己创造 自己的需求,一个社会无论其生产能力如何,它 在提供产品的同时也就为自己创造了等量的购买 力,因此,不可能发生全社会性的经济危机。然 而,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这一 传统理论不攻自破。3、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破产经济学说史二、凯恩斯生平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最有影响 的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

3、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奠基者。 凯恩斯出生于英国一个学者与文官相结合的家庭。 凯恩斯的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毕业于剑桥大 学,曾任剑桥市市长。 1897年:考入伊顿学院,以数学神童出名。 1902-1906年期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905年,凯恩斯开始向剑桥学派的创始者马歇尔学 习经济学。 1906年:通过了文官考试进入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 任职,两年后因不愿做行政事务而辞职。经济学说史 1908年:凯恩斯到剑桥大学任教。 1911年:担任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征召到财政部 工作,负责动员财政和金融力量以支持

4、战争 。大战结束后,他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 份参加英国代表团出席1919年的巴黎和会, 因所提出的不要战败国支付赔款的建议未被 接受而辞职,返回剑桥大学任教。 经济学说史 凯恩斯不仅在政治、学术方面成绩卓越,而且还是 一个经商天才。 1919年:从事大量的外汇期货买卖,以善投机活动 著称。同年,他又加入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 会,两年后任董事长,创办过三个投资公司。 1924-1937年13年间,他的资产总额从58000英镑增 加到506000英镑。他和李嘉图一样在西方世界被认 为是善于经营并获得成功的两位经济学家。经济学说史 印度的通货和财政(1913) 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 货币

5、改革论(1923) 货币论(1930) 劝说集(1932)。 通向繁荣之路(1933)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 如何筹措战费(1940) 三、凯恩斯的著作经济学说史 共分6篇24章: 第一篇:引论,包括第1-3章,批评“经典学派”的两 个前提:工资等于劳力的边际产物,以及当就业量不 变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并阐述 了“有效需求原则”; 第二篇定义与观念,包括第4-第7章,说明了预期、所 得、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并探讨了使用者成本问题; 第三篇消费倾向,包括第8-第10章,分析了消费倾向 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以及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 关系;四、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介经

6、济学说史 第四篇投资引诱,包括第11-18章,论述资本边 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利率与灵活偏好、资 本性质、利息与货币的特征; 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包括第19-21章,考察 货币工资的改变、就业函数、物价; 第六篇通论引起的几篇短论,包括第22-24章, 研究商业循环、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 印货币以及诸消费不足说;最后在结论部分略 论通货引起的社会哲学。经济学说史五、凯恩斯革命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创立,被 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凯恩斯革命”,而有人 甚至把“凯恩斯革命”誉为象哥白尼在天文 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 学上一样的

7、革命。既然称之为“革命”,就 意味着变革和否定,凯恩斯从理论、方法和 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变革和否 定。经济学说史 1、在理论上,凯恩斯否定萨伊定律,用有效需求 不足理论代替了传统的供给理论。萨伊定律认为“ 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据此,传统经济学断定资本主义经济可以通过市 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境地 ,因此不可能发生普遍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 恩斯从理论上推翻了这种观点,从而抛弃了“储蓄 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的传统思想。他认为“需求 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所谓“凯恩斯定律”) ,供给是需求的函数。由于三大心理规律,即边际 消费倾向递减、

8、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的作 用,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学说史 2、在方法上,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 即总量分析,用宏观分析代替了传统的微观分析。 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 ,以及单个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交换过程及 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 凯恩斯关心经济中的总量,如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 量、消费支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量,特别 是关心总支出如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 出等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他认为只有需求增加了, 特别是投资需求增加了,才能刺激生产。经济学说史 3、在政策上,凯恩斯否定传

9、统经济学的“自由放 任”,用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代替了传统的经济自由 主义政策。传统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和“看不见的 手”的机理,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失业和生产 过剩的经济危机,从而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和 谐而完美的,国家没有必要干预经济,主张经济自 由主义政策;而凯恩斯则从理论上论证了有效需求 不足,失业和生产过剩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提 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即用宏观财政政策和宏 观货币政策,进行需求管理,解决失业和危机。凯 恩斯的反危机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国家调节和干 预经济活动是其前提,财政政策是其重心,举债支 出是其手段。经济学说史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革命”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

10、斯主义不仅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诞生,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经济学说史六、凯恩斯的方法论 1、总量分析法。他所要考察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 济体系的运行状况,为此他采取了国民经济总量分 析的方法,着重分析国民收入总量、就业总量、资 源总量以及社会利率、总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他所关注的是围绕社会商品总量所发生的供求关系 ,研究的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 2、流量分析法。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变动的数值,他采用了流量分析方法,着重对一定 时期内的总收入、总消费、总储蓄和总投资的变动 及其对其他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经济学说史 3、短期分析。短期是指当需求增加

11、从而价格提高 后,增加的供给不是依据增加和改良设备,而是依 据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工人和原材料而获得的 。凯恩斯理论的指导思想是试图使经济理论能解决 现实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就业这种紧迫的问题,所 以必须采取短期的分析,而排除长期分析方法。这 就使他撇开了总供给量与物质的变化,把总需求作 为决定国民收入、就业量和物价水平等国民经济活 动水平的唯一因素。经济学说史 4、比较静态分析法。是在分析在厂家有条件变动 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并把新旧 均衡状态进行比较。他把马歇尔的局部均衡方法运 用于各个对应的总量,在它们之间作不同均衡位置 的比

12、较分析。 5、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他沿用了新古典学派的 这两种分析方法,重视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 作用。经济学说史第二节 主要理论经济学说史主要理论继续充分就业 概念有效需求 原理乘数原理货币工 资理论经济学说史一、充分就业概念经济学说史 1、传统经济学认为只要让自由竞争在劳动市场上 充分发挥作用,总是可以通过工资的涨落和劳动力 供需之间的自发调整过程而实现充分就业。在对失 业的理解上,传统经济学只承认两种失业:一是“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暂时的 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如季节性停工、 机器故障、原料不足、工作转换等,都是引起“摩 擦性失业”的原因。二是“自愿失业”

13、,是指因种 种原因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面试而造成的失 业。传统经济学认为失业现象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经 济问题。经济学说史 2、凯恩斯接受了传统经济学的“摩擦性失 业”和 “自愿失业”两个概念,同时他还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第三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即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 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按照凯恩斯的主张, 解决失业问题并不要消灭全部失业,而是允 许保持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只要消灭非 自愿失业,也就是说消灭了非自愿失业,也 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经济学说史 3、“充分就业”就是不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是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充分就业并不等于没有失业,即使是实现了充分就业,仍然会

14、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返回经济学说史二、有效需求原理经济学说史1、有效需求概念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 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 效需求不仅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的需 求,而且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二是有效需求是就社会总需求而 言的,是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相交点的值,两 个函数值相交之前的总需求函数上的各点都可称之 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只有在交点上的总需求, 才能为雇主们提供最大利润。因此,在该点上的需 求,对决定就业量才是有效的。经济学说史雇主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就必须考虑供给和需求两 方面的情况。在供给

15、方面,需要考虑供给价格, 雇主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时,对每一就业量都有 一最低预期收益,即至少要保证收回成本和取得 最低利润。这个最低的预期收益,就是雇主对现 有就业量下所生产的全部商品预订索取的价格, 即供给价格。因此,所谓总供价格就是社会上全 体雇主所付出的生产要素的总成本加上他们所预 期的最低总利润。经济学说史在需求方面,需要考虑需求价格,雇主要预期社会上购买这些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因此,所谓总需求价格就是社会上全体雇主预期社会上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经济学说史2、凯恩斯指出,如果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雇 主们会缩小生产,减雇工人,因为这时雇主们预期 社会将要支付的价格小于他们所

16、要求的价格;相反 ,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雇主们会扩大 生产,增雇工人,因为这时雇主们预期社会将要支 付的价格大于他们所要求的价格。只有当总需求价 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雇主们才既不会扩大生产也 不缩小生产,既不增雇工人也不减雇工人,雇主们 预期的利润达到最大数量,于是生产和就业也就达 到了均衡状态,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经济学说史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与他们的收入存在函数 关系,以Y表示收入,C表示消费,此函数关系 可写作C=f(Y)。一般说,国民收入增长,消 费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这两者之间成正比例关 系。但是,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都用于消费, 习惯上人们总是把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消费, 那么,由于人们这种习惯而形成的收入与消费 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倾向,即C/Y。2、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经济学说史 他指出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虽然他们会增加消费, 但消费量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