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950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10级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导探式”第7周学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学生用)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溪一中高 2010 级第一轮复习“导探式”学案(经济生活部分)第 1 页 共 19 页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学科高三一轮复习第学科高三一轮复习第 7 7 周学案周学案一、本周复习任务和安排一、本周复习任务和安排【复习任务复习任务】:必修一:必修一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收入与分配【学习安排学习安排】 政讲课:政讲课:星期一 2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星期三 1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星期五 2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星期日 3、4 财政支出及

2、其构成;财政收支平衡;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种类 和作用;纳税人和负税人;依法纳税; 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处理讲评星期二、四作业 政学(晚)课:政学(晚)课:星期一 11、以考点为线索,对教材知识进行自主梳理,并完成优 化方案P19-22 填空任务、典型例析、P22 聚焦生活、P23 考能培养 星期三 11、经济生活高考题 P19-24 的所有高考题 星期五(增):优化方案课后作业 P249-250 政练课:政练课: 星期二 8:经济生活高考题 P14-17 货币的所有高考题星期四 7:优化方案第一单元检测卷星期五 12:优化方案课后作业 P251-252 二、考纲或考点解读二、考纲或考点解读 (一

3、) 、课标要求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1.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 展的影响和作用。 2.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 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 、考纲呈现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5.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2.财政与宏观调控 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4.财政收入的构成 5.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7.财政支出及

4、其构成 8.财政收支平衡 9.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种类和作用 10.纳税人和负税人 11.依法纳税 (三)高考重点和高考命题模式 【单元高考总揽】本单元高考命题由客观性题型为主转向主观性题型为主,将教材 中的基础知识和当前的时政热点相结合,在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试题立意看,知识立意较少,能力立意逐渐增多。主要南溪一中高 2010 级第一轮复习“导探式”学案(经济生活部分)第 2 页 共 19 页是体现类与措施类。体现类主要集中在对财政作用的考查。措施类主要集中在财政政策 上。选择题相对集中在对财政收支和税收特征及其作用的考查。2. 2013 年预计

5、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财政收入、支出的构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等。特别是效率 与公平的关系、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与宏观调控在历年高考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 【考向储备】 本单元围绕着收入的分配展开,具体研究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 的分配。既与前两个单元的生产问题、消费问题相关,又与后面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 观、小康社会等问题相联,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对于个人收入的分配,要依托我 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把握一对关系、两个概念、三种方式与三项措施,即处理好效率与 公平的关系,认识效率和公平两个概念,明确个人消

6、费品分配的三种方式,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的三项措施。对于国家收入的分配,要重点把握一项义务、两个概念、两对关 系、两个因素、三个特征、三种作用、四项行为,即依法纳税的义务,财政与税收两个 概念,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两个因素,税收的 三个特征,财政的三种作用,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命题方向命题方向】 1.运用我国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与措 施对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2.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角度,说明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是当前我国的重大社 会问题,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复习时要

7、重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注意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多角度思考。 3.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使得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重要性日渐突显。该考点与 现实结合较多,出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可能性都很大,多考查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重要 性,以及为当前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提供解决办法。 4、结合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有关措施,运用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 等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搞好宏观调控、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 调整等的积极作用。 5、运用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与税法的关系等知识,分析经济生活中违反税法的 行为,认识公民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 6、今后用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作为命题依据

8、的主观性试题将是命题重点,也是 解决当前我国现实问题的需要,应引起重视。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 1.对于本单元的复习,从宏观来看,一定要突出“分配”这一核心,围绕国家、个 人、集体三者的分配关系,认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在整合两课时内容的 时候,一定要落脚在社会公平。(国家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调节 社会收入分配,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公平这一目标)。从微观来看,需要结合高考考点,对 知识进行逐一梳理。 2对于本单元知识与其他单元知识的联系,处理好以下几点:复习各种分配方式 时,要注意与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相结合;复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要注意收南溪一中高 2010

9、 级第一轮复习“导探式”学案(经济生活部分)第 3 页 共 19 页入特别是社会收入差距影响消费、效率影响社会生产发展,要注意效率与公平符合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复习财政与税收的作用时,要注意与宏观调控的手段和作用结合。 3对于本单元知识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密切联系党的十七 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具体来说,注 意以下角度:结合新一轮的医疗保障制度等改革,认识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和意义;结 合“”有关财政促进民生的措施,认识促进社会公平的意义以及财政与公平的关系; 结合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认识财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结

10、 合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分析税收的特征、作用等;结合公民的日常行为,分析依法纳 税的义务、违反税法的表现等。 三、自主复习提示三、自主复习提示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2828、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依据、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依据(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工方式中占 主体地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 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 质基础;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

11、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其它多种分配 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我国分配制度的依据依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注意:(1 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2 2)农民承包集体土地所得收入也是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获得的收入)农民承包集体土地所得收入也是通过按劳分配的方式获得的收入 (3 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公

12、平的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公平的实现 (4 4)以上分配方式也可以分为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个体劳动者的)以上分配方式也可以分为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按个体劳动者的 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资本要素、技术要素、 、土地要素、管理要素等)、土地要素、管理要素等) 。 2929、理解收入分配公平及其实现途径、理解收入分配公平及其实现途径(1)收分配公平含

13、义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 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 制度是社会主义公平和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2)意义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注意注意分配不公的表现为“三个大差距两个低比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东西收入差距 过大、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 重过低。 (3)实现的途径实现的途径: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是我国

14、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南溪一中高 2010 级第一轮复习“导探式”学案(经济生活部分)第 4 页 共 19 页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标准,建立企 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 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 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

15、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3030、理解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二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 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 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 经济效率的积极性)。2)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2

16、)如果处理二者关系如果处理二者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 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 富。 注意注意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理论和三个举措: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理论和三个举措: 一个理论: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原理。一个理论: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原理。 三个举措: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三个举措: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的收入、扩大中等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