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846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现代西方政党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同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维护其阶级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政党政治的普及,政党便同宪法所确立的宪政体制不可分离,构成国家宪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法国政党制度与其政体演变的关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政党产生的前提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法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和巩固为前提条件。法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第三共和建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法国曾先后于&(&年月至&(!年.月,&.&#年#月至&.%“年(月和&.%“年(月至&.#.年!月三次建立了君

2、主立宪制政体;于&.“#年*月至&.&*年,月和&.*!年&!月至&.(“年月两次建立帝制;于&(!年至&.“#年,&.#.年至&.*!年推行共和制政体。也就是说,在第三共和(&.(*&#“)成立之前,法国政体尚未最终确立,政治体制处于经常的变换之中,一旦王朝复辟或恢复帝制,就要实行专制独裁,取缔和禁止政治团体组织。如列霞白利法禁止公民结社和&.%#年的法律对结社进行了镇压。第三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法国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实行议会制和普选制,政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才有其土壤。第三共和国议会制的健全和发展,普选制的扩大,为政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受议会左翼多数议员支持的

3、“保卫共和国”政府为限制和打击保皇派和教权派等右翼保守势力,于&.,&年(月颁布了一项关于结社的法律,允许自由建立政治党派和民间团体(但宗教团体必须得到当局的批准)。法国各政治派别由此纷纷组成政党,如激进党、共和民主联盟等。法国社会党和法兰西社会党于&“*年按第二国际的要求合并为统一的社会党。统一后的社会党发展很快。&“%年组成了以温和派为主的共和同盟。在&“!年选出的众议院中,各个政党按其对共和民主制度的观点和立场初步划分为左、右翼两大阵营。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法国政党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许多新政党。其中多数为左翼政党,一些为中间政党,少数为右翼政党。另外,由于第三共和国不断变化的选举

4、制度,尤其是采用比例代表制的计票方法,使中、小政党有可能获得议席,在议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从而使中、小政党得以生存和发展。正是在这些政党和处在变换中的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第三共和国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的突出特_点是政党林立、软弱涣散、变化无常。同时这也是这一时期政党制度的弊端,它最终导致第三共和的灭亡。第四共和国时期仍然实行这种多党制。此间,第三共和国政党制度的弊端不仅没有克服,反而使这种弊端更加严重。林立的各政党因大小不同,在议会中所占有的席位各异,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议会中保持绝对多数。因此,往往由几个政党结成政党联盟,共同组织政府,联合执政。第五共和国与第三、四共和国相比,虽然其

5、政体并没有改变共和制的面貌,但从微观层面上看,其共和制政体在权力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从议会制过渡到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政体在微观层面的演化,对法国政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世纪#“、$“年代,随着法国经济势力的增强,法国资产阶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稳定和强有力的政权来推行内外政策,特别是%&#年,旷日持久的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加速了国内政治和财政危机,使法国国内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经济的变化和政治财政危机的加深使得第四共和国束手无策,以致于法国总统科蒂在%&#年元旦献词中被迫承认:“从基本上说,我们的政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了。”%(()!&*)法国迫切需要对共和制政体加以改革,重新组

6、合权力结构,平衡总统、立法和行政之间的权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戴高乐上台后,对第四共和国政体所确立的权力结构进行了调整。主张总统的权力是新制度的关键和基石;“政府绝不可以从议会产生出来”,“应由全国人民直接委任的一个超党派的元首遴选出来”;!(()+)“行政权与立法权必须切实分开”;,(()%“)变化多端的多党制应为新的多党制所取代。在戴高乐的亲自参加和指导下,制定了第五共和国宪法,在政体上选择了半总统半议会制的权力构架方式。半总统半议会制引起了法国政党制度新的变化,其突出特点是法国政党左、右两极化。一面,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中“两者必选其一”的选举机制促进了法国政党的两极化。在总统选举中,法

7、国政党及其选民必须在第二轮剩下的两名总统候选人中任选其一,而这两位总统候选人往往分属于左翼和右翼,所以投候选人的票就是对候选人所属阵营的选择,就是对左翼或右翼的选择。唯有%&$&年总统选举例外。!公民投票也是如此,公民在投票时不仅是对投票对象的选择,也是对左翼或右翼政策的选择,最终表现为对两大阵营的选择。另一方面,第五共和国长期使用的“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也是法国政党两极化的原因之一。虽然,戴高乐及其政府采用这种选举制度的直接目的在于限制左翼,改变议会的组成和政治基础,造就一个稳定的议会多数派。但它客观上促使法国各个政治派别纷纷向左翼或右翼靠拢,从而形成两大对立的阵营。“在竞选中形成的选举联

8、盟不会因为选举告一段落而消失,它们往往维持下来,改头换面为政党联盟,在法国议会中和法国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在客观上促进了第五共和国党派格局朝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投票制对法国政党两极化的影响早已被法国著名的政党专家所指明。莫里斯迪韦尔热说过:“两轮投票制能够促进联盟两元制的形成,在多党中引进类似的两党制。”#(()%*“)二政体演化对法国政党的产生及其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绝非单向度的。法国政体在权力结构的转换方面也与法国政党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政党出现以前,法国已经存在着许多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并开展活动。第二共和国期间,法国

9、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有了较快的发展,它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议会和政府范围内。%+&年#月议会选举使法国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进一步壮大。直至第三共和国成立初期,法国政治生活中仍然是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在发挥作用。正是由于各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在选举中通过角逐所形成的政治格局“ 巩固了第三共和国民主共和制度,推动了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三共和国成立后,现代意义的政党及政党制度得以在法国确立和发展起来。自此,法国不断变化的党派格局,不仅构成了法国政治的基本内容,而且也决定了法国政治演变的根本走向。第三共和国和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确立了议会内阁制,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共同选举产生,总统的地位受到议会的牵

10、制,政府从属于议会,行政权力严格地受到议会的限制。在议会、总统和政府之间,议会至上。议会制导致了第三、四共和国时期政党的产生和政党格局及政党制度的形成。反过来,这种政党制度也影响着第三、四共和国政权结构的演变。政党斗争的根本目标是夺取、巩固或影响国家的统治权。“政党之间的斗争都是以该国宪法确认的宪政体制中掌握国家统治权的核心部分为中心的。”!(“#$%$)议会至上的议会制致使议会和政府尤其是议会成为各政党斗争的焦点。第三、四共和国时期,各政党的软弱和涣散决定了它们在议会中从来没有一个政党拥有过半数的议席。为了在议会中占据优势,进而组成政府,往往几个政党组成政党联盟,轮流组织联合政府,实现控制国

11、家政权的目标。然而这种政党联盟和联合政府只是各政党在争夺权力和瓜分肥缺中暂时妥协的产物,是极端脆弱的。由于这些党派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和派别的利益,有着各自的政治纲领。一旦发生意见和政策的分歧,不是有关政党撤回阁员酿成内阁危机,就是通过议会推翻政府。在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党分化组合和政府更迭的频率比第三共和国时期更高,加深了政局的动荡。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府像走马灯似的更换了$&届,而每届政府的平均寿命不超过!个月,其中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只有两天,比第三共和国政府的平均寿命还要短。甚至连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也看穿了这种政治体制的弊端,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年来,党派政权始终飘浮

12、在一个处在极端危险的世界中心、严重分裂的民族上面,它表明自己无力管理事务。”( (“#!)第三、四共和国的灭亡就是这种党派政权发展的恶果。“旧政党制度适应了第三和第四共和国议会制的政治制度的需要,也符合$&世纪上半叶法国政治力量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客观情况。但也正是这样一种党派林立、软弱和多变的政党制度断送了第三和第四共和国的前程。”)(“#!*)第五共和国的半总统半议会制将国家权力在总统、议会和政府以及司法机关之间进行重新分配,使得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第五共和国宪法在确认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前提下,提高了政府对议会的独立性,议会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政权结构的新变化丝毫没有削弱第五共和国政党制度

13、对法国政治体制一贯的影响和渗透。如果说有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只是表现在政党斗争的重心发生了战略转移由争夺议会的控制权转向争夺总统职位。第五共和国总统权力大大增强从而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元首和向导,谁登上总统的宝座便意味着达到法国权力的顶峰。因而在总统选举中,法国政党都要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并力图使自己的候选人取得胜利。在自己的候选人当选总统后,法国政党力促总统实施自己所制订和提出的施政纲领,并在议会中组成多数派,以保证总统权力的行使。第三、四共和国由于实行议会内阁制,政党对政府的影响极大。第五共和国政党对政府的影响力不如第三、四共和国,它无权过问政府的组成和政府成员的任免,但是总统在组织政

14、府时,也要考虑议会多数派的支持,并从多数派政党中挑选总理和政府成员。当总统与议会多数派同属一个政治派别,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时是如此,当总统与议会多数派不属于同一政治派别,在政治上不能保持一致时亦是如此。进入议会或控制议会从而执掌立法权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是第五共和国政党影响政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第五共和国政党充分调动自己的一切财力、物力和人力,在议会选举中赢得选票,大量涌进议会。法国政党通过议会党团决定议会的组织形式和议会的各项工作,通过本党派的议员参加辩论,发表谈话,提出立法案和修正案,投票表决。可见,第五共和国政党对政体的影响可谓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第五共和国总统不是“超党派性的”和“站在一切政

15、治斗争”之上的“中性总统”,而实际上是“党派总统”;第五共和国政府也不过是一个“党派政府”,它不是由右翼政党控制就是由左翼政党控制;第五共和国的议会同样也是一个“党派议会”,它大都是由党派议员和有政治倾向的议员组成,无党派议员和无政治倾向议员只占极少数。“今日的法国只能是一个由政党控制的国家,而不能是一个中性的机构。”%(“#(%)另外,如前所述在第五共和国时期,法国政党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这种两极化的趋势对第五共和国政制的影响有其积极作用。两极化克服了第三和第四共和国党派林立、软弱多变的弊端。在议会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多数派和组成一个同议会多数派保持一致的政府,杜绝了第三共和国那种左翼占多数的议

16、会和右翼政府并存的不协调的现象发生,从而保持了政府和政局的稳定,保证了总统权力的行使,保证了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法国政党的两极化有利于“政治替换”:要么右翼上台执政,即右翼总统、右翼占多数的议会和右翼政府,左翼是反对派,伺机替换;要么左翼上台执政,即左翼总统、左翼占多数的议会和左翼政府,右翼则成反对派,也要争取替换;或左、右翼“共处”。中间派政党不起主导作用,不参与“政治替换”。与第三和第四共和国经常以中间派政党为主体拼凑中左或中右内阁致使政局动荡相反,左、右两极轮流替换上台有利于第五共和国政局的稳定。!(“#$%$)总之,第五共和国实行的半总统半议会制受到议会多数派的相当大的制约,随议会中政党力量的消长而变动。如果说总统和议会是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尖拱”的两个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议会中的多数派则构成“尖拱”的“拱顶石”。虽然总统是第五共和国国家权力的中心,但其权力、地位、作用与议会多数派的变化密切相关。政党制度和党派格局对第五共和国的深刻影响使半总统半议会制成为一种“可变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