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843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学校名称: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项目名称: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基于对重庆市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调研项目级别: 国家级国家级 重庆市级重庆市级创新训练项目创新训练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类型: 创业实践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 责 人:指导教师:重重庆庆市教育委市教育委员员会会二二一四年六月一四年六月填填 写写 须须 知知一、项目分类说明: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校内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2.创业训练

2、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申报该类项目需额外提交企业导师合作指导协议书作为附件。二、申报书请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三、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团队的人数含负责人在内不得超过 5 人。四、表格中的字体小四号仿宋

3、体,1.5 倍行距;需签字部分由相关人员以黑色钢笔或水笔签名。均用 A4 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五、推荐上报的计划项目由学校分管领导在申报书上签署意见、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一式三份(均为原件),报送市教委高等教育处。0项目名称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基于对重庆市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调研项目起止时间 2014 年 6 月至 2015 年 5 月姓名年级学院学号联系电话E-mail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姓名所在单位指导教师联系电话姓名无职务/职称无所在单位无校外导师联系电话无E-mail无1一、项目简介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通过对重庆市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法学专业

4、人才的就业现状,剖析法学专业人才就业难的原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寻促进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的对策,以期提高法学专业人才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二、申请理由二、申请理由1.1.团队优势团队优势本项目组成员共有五人,均为法学专业学生,密切关注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动态,及时收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形成了对当前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的初步认识,人员结构合理且调查研究兴趣浓厚,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王佳倡,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委员会主席,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策划并组织“招生宣传助理选拔活动” 、 “寻

5、找西政”等大型校级活动;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曾在院级刊物上发表两篇文章;参与重庆市大学生成长论坛的筹备工作,与重庆市其他高校的学生保持联系。王雪,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学生工作经验丰富,成功策划“执2梦起航”迎新晚会;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其他高校文艺部进行沟通,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曾担任团支部书记,采访革命老兵,撰写采访提纲,制作采访记录,积累了一定的采访经验,有助于对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及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采访。孙浪萍,学习成绩优秀,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逻辑思维能力强,数据敏感度高,有利于调查数据的分析;曾任职于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外联部,沟通能力较强,有利于联系调查对象;社会

6、调研经验丰富,负责“大学生身体健康调查”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推广调查”两项社会调查,设计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并完成调查报告。宋瑞,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第五十期党刊先锋编委,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擅长新闻报道与制作工作简报;曾担任团支部书记,善于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分析问题能力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荣获校级优秀;在党校学习期间任组长,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朱琳,已系统学习法学专业课程,分析问题能力强,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担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自我管理服务委员会副主席,善于运用 SPSS 软件分析调研数据;曾在武隆县人民检察院进行专业实习

7、,初步形成了对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认识。西南政法大学为重庆市各行业、各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法学人才,并与重庆市其他高校法学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有利于深入重庆市高校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指导老师孙长永教授与重庆市各高校、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等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以上条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2.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背景法学专业曾一度被公认为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但是随着我国法学专业的迅速扩招,法学专业毕业生人数随之增长,导致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严峻。根据麦可思研究院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分析,法学专业连续三年入选“就业红牌专业” ,被视为“高失业风

8、险型专业” 。当前法学专业人才就业难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法学专业学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又难以挑选到合适的法学人才。从表象来看,供大于求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是社会对高质量的法学人才仍有大量需求,从而造成供需脱节的结构性失衡。目前正值各大高校校园招聘会、双选会的举办时期,也是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的高峰期,既便于了解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又便于获取真实可靠的就业数据与信息。在此背景下,更有利于从社会需求的视域下对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从而3为法学专业人才就业提供具有指导性的参考意见。3 3前期准备前期准备(1)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有关法学

9、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著作、论文,有关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状况的新闻报道等) 。(2)根据重庆市开设法学专业高校的信息,确定开展调研的高校(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警察学院,共九所高校) 。(3)联系上述高校的学生、就业办负责人,并与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等用人单位,为确定调查对象做准备。(4)项目组成员系统学习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并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5)项目组成员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包括如何使用统计分析 SPSS 软件、如何开展科学的问卷调查、如何进行深度

10、访谈等。4.4.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1)本项目组成员共有五人,均为法学专业学生,结构合理,并形成了对当前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的初步认识,调查研究兴趣浓厚,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按时完成项目的信心。(2)本项目组成员均系统地学习如何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并且参加了专项技能培训,能够科学地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在已有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备推进顺利完成项目的能力。(3)本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研究思路清晰,前期准备充分,调查范围集中,研究问题明确,研究方法切实可行,采用问卷调查与人物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且并未涉及过多学理层次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4)西南政法大学为重

11、庆市各行业、各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法学人才,并与重庆市其他高校法学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有利于深入重庆市高校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指导老师孙长永教授与重庆市各高校、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等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以上条件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项目方案三、项目方案1.1.研究目标研究目标(1 1)理论目标)理论目标10收集并整理研究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论文、期刊及著作,了解法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和文献资料的分析,剖析法学专业人才就业难的原因,并对此提出针对性意见。以重庆市各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层次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之间的就业

12、差异,以及不同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差异,全方位地分析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与社会需求的差异。(2 2)实践目标)实践目标设计以法学专业学生为对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其报考专业时对法学专业的了解、目前对于该专业的评价、求职时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法学专业人才自身因素对其就业产生的影响。设计以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对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与其它专业人才就业现状对比后,分析社会环境对法学专业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采访重庆市各高校就业办负责人,了解当前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现状。通过对比不同层次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差异,分析学校

13、办学层次对法学专业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2.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基于本项目对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研究的需要,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论文、期刊及著作,认真阅读后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相关的文献综述。以此了解当前学界对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研究成果,把握学界对法学专业人才就业现状的分析,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2 2)实证调查法。)实证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等方式,选择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以及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在重庆市开展较为广泛的社会调查,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最新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聘用标准以及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分

14、析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现状。(3 3)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不同层次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差异,分析学校办学层次对法学专业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收集本、硕、博三个层次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方向等资料,与其它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对比,剖析法学专业人才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趋势。3.3.项目实施流程图项目实施流程图1(1 1)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选取符合调研要求的高校,查阅并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文献综述培训调查人员,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联系学校师生和用人单位负责人(2 2)实地调查阶段:)实地调查阶段: 完成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重庆市各高校毕法学专业毕

15、业生重庆市各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各高校招聘会进行现场采访与用人单位负责人沟通(3 3)数据分析及论文写作阶段:)数据分析及论文写作阶段: 分析问卷的量化数据信息整理访谈的文本信息运用 SPSS 软件分析处理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访谈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完成论文写作(4 4)实践反馈阶段:)实践反馈阶段: 为法学专业人才就业提供参考提高法学专业人才就业和社会需求契合度4 4调查途径调查途径(1 1)联系重庆市各大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联系重庆市各大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状况;参与问卷调查。(2 2)联系重庆市各大高校就业办负责人联系重庆市各大高校就业办负责人收集调查对

16、象的联系方式;收集相关的就业数据,就当前的就业问题进行采访;参与问卷调查。1(3 3)深入重庆市各大高校校园招聘会、双选会进行现场采访)深入重庆市各大高校校园招聘会、双选会进行现场采访现场采访招聘单位,了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状况;现场采访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了解其就业意向;对比社会需求和就业现状的差异。(4 4)联系重庆市用人单位负责人)联系重庆市用人单位负责人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聘用标准及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法学专业已就业学生的工作感受及对当前毕业生的建议;参与问卷调查。5 5项目组成员分工项目组成员分工(1)资料收集以及整理:王佳倡 孙浪萍 朱琳(2)项目计划拟定:全体成员(3)重庆市各高校的联系:王佳倡 王雪(4)重庆市用人单位的联系:孙浪萍 宋瑞 朱琳(5)调查问卷设计和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