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837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袁伟袁伟 周浩周浩 马涛马涛2010/11/8本文以中国农业年鉴为基础,结合湖北省当地实情,描述并分析了湖北省近几年 农业发展的概况。前言前言湖北省农业简介湖北省农业简介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 分明,既有山区丘陵,又有平原湖区,适宜种养的动植物品种繁多,品质优异,历来是全 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基地;湖北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经过多年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主 要农产品产量位于全国前列,淡水水产品产量位于全国第一,粮、棉、油、猪、禽、蛋、 菜、果、茶、中药材、食用菌、魔芋,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湖北有各类大专院校 50 多所,居全国第 3 位,国家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 20 多个, 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的高级人才达 1600 多人,农业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 5 位;湖北九省通衢,具有完整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以特大城市武汉为中心,公路四通 八达,铁路纵横交错,长江、汉江横贯东西,长江湖北段为世界罕见的黄金水道,可承担 万吨巨轮的运输,空中航线更是密集而发达,农产品进、出口快捷、高效。 天赐沃土,泽被苍生。正是在湖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育出中华最古老的农耕文化。 炎帝神农氏被奉为华夏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行走于长江汉水一带,遍尝百草、教化稼樯、 播种长谷,推动了中华文明由蛮荒的原始文明向农耕

3、文明进化。至今湖北尚有“神农架”这 一地名纪念这位农业始祖,更有五谷台成为绵延数千年的祭奠之地。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 谒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以 畅风俗。 ”曹植的意思是,神农的功绩不仅仅在于发明了农业工具和指导人们按季节收种, 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民风、教化了民众。如今,湖北农业借天时和地利,正以无比的优势 发展前行。 楚天烟波,湖山壮阔;江汉平原,物产丰饶。湖北,是一副层层点染的泼墨画,描绘 着鱼米之乡的圣景;千湖遍布的湖北省,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犹如一首婉婉转转的抒情诗,唱着物华天宝的旋律。 湖北农业,传承着神农的精神

4、,映照着时代的进步,在户户农庄、在亩亩稻田、在座 座茶山,谱写出一曲悠扬山歌,久远而深情。 “湖广熟,天下足”,天下粮仓,重在湖北。2008 年省粮食总产 445 亿斤,居全国第 10 位,其中稻谷总产 307 亿斤,居全国第 5 位。丰收在于产量,也在于质量和品牌。京山桥 米、监利银凯、黄梅香玉、枣阳银针、东坡玉粒、广济桂米株株稻飘香,粒粒米似雪。 更有中国水稻研究所 15 年精心研究的成果中国香稻,加盟湖北优质稻工程,使我省优 质稻品种发生崭新变化,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优质率,湖北优质大米闯开了一条品种之路、 品牌之路。21 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大米认证的品牌,使湖北米制品不仅吃的

5、香甜,更吃的放心、吃出健康。湖北省农业发展详细分析湖北省农业发展详细分析资源概况资源概况耕地面积耕地面积: 湖北省现有耕地面积 4924.65 万亩(328 万公顷) ,其中水田 2636.40 万亩(175.8 万公 顷) ,旱地 2288.25 万亩(152.6 万公顷) ;可养水面 876 万亩(58.4 万公顷) 。19782006 年湖北省耕地资源变化情况 劳动力:劳动力: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的自觉选 择,转移规模日益扩大,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劳平负担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 增加。统计资料显示,1990 年至 2007 年,我省乡村

6、劳动力每年递增 0.74%,农林牧渔业劳 动力却每年递减 1.91%,劳平负担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每年分别递增 1.50%、2.10%。 肥料投入:肥料投入: 2009 年,全省化肥使用总量 339.5 万吨(折纯,下同) ,其中,氮肥 153.4 万吨,磷肥乡村劳乡村劳 动力动力农林牧渔农林牧渔 业劳动力业劳动力耕地面积耕地面积农作物总农作物总 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劳平负担耕劳平负担耕 地面积地面积劳平负担播种劳平负担播种 面积面积万人万人万人万人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万人万人千公顷千公顷/万人万人2007年年2030.611047.673226.627552.173.087

7、.212006年年1967.121085.813201.667480.492.956.892005年年1931.151101.293131.177391.302.846.712000年年1781.701159.133282.967584.072.836.541990年年1791.301453.963476.777361.142.395.06耕地 面积 万 km2地区生产总值耕地面积67.2 万吨,钾肥 28.5 万吨,复混肥料 90.4 万吨。较去年化肥总施用量增加 3.6%,氮肥增 加 2.7%,磷肥增加 1.0%,钾肥增加 3.0%,复混肥料增加 7.5%。每亩耕地的化肥使用量 68.42

8、 公斤,较上年增加 3%。2005 年以来,农业部启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经覆盖我省 所有农业区县和农场,共 105 个项目单位,到今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补贴资金 21585 万 元。五年来,全省各地开展了“测土、配方、生产、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服务, 2009 年全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8000 万亩次,实现节本增收 32.5 亿元,同时农民施肥 水平逐步提高,化肥施用结构逐步合理,由 2004 年 10.530.23 改善为 2009 年10.530.32,复合肥和配方肥比例大幅增加。然而,长期以来的习惯,盲目施肥、过量 施肥现象还十分普遍,肥料施用量逐年攀高,肥料利用率仍然低下,

9、化肥流失依然严重, 肥料质量引发的作物受害减产案件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带来严 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影响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机械化水平:机械化水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发生翻天覆地的 变化。这60年,是湖北广大农机工作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60年,是农业机 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60年,是农业机械化事业长足发展与进步的60年。在隆重纪念新 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湖北农机化6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 对于促进湖北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0年来农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

10、历程年来农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历程回顾湖北农业机械化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一)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创业时期(1949年-1965年)解放初期,为了尽快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点是抓改良农具的推广。到1959年, 全省改良农具和制造各种新式农具共230种,推广774.8万件,为湖北农机化的发展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1953年到1954年,湖北省先后建立了6个国营排灌站和第一个国营襄阳县姜 沟农业机械拖拉机站。到1965年底,全省拖拉机站发展到123个,拖拉机3641台,国营排 灌站发展到449个。全省农机总动力由1950年的970千瓦发展到75.6万千瓦。新洲县刘集公 社从1957年就开始

11、办农业机械化,这在全省乃全国都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种依靠集 体经济办农业机械化的经验,是湖北的一个创举。(二)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较大发展时期(1966年-1978年)1966年7月,国务院在湖北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议,组织参观了孝感金 星大队,新洲刘集公社集体办机械化的现场,提出“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湖北农机化 因此名扬天下。随着集体机械的不断发展,国营两站相继下放给公社经营。这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工作 的重点是发展水田机械和大型排灌设施。在水田机械化方面,重点是抓“水田三机”(即机 耕船、插秧机、割晒机) 。1978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588万千瓦,比1965年增长 77

12、.8%.1978年全省机耕面积1889.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4%,机播水平达4.2%,其中机械插秧 水平达3.7%,机收水平达1.6%.大部分地方基本上实现了排灌、脱粒、加工、植保等方面的机 械化或半机械化。(三)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改革创新时期(1979年-2009年)改革创新贯穿30年农机化建设的历史进程。1980年初,当阳市、枝城市(现宜都市) 农民相继购买手扶拖拉机,引起了一时的轰动。1982年8月,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允许社员购 买农业机械的政策,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全省普遍出现了“农机热”。1994年,农村改革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随着湖北省37万吨平 价柴

13、油计划指标被取消,农机化开始进入以市场为导向阶段。2004年,湖北省借鉴跨区机 收的成功模式,5月20日在全国率先实行水稻机插跨区作业。从2005年起,湖北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迎来了农机化蓬勃发展的春天。2007年,湖北农机化法规建设取得重大 突破,农机化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促进的新时期。 60年来,湖北省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度增长。到 2009年上半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10万千瓦,比1950年的970千瓦增长3万倍,农业机 械总值(原值)207.34亿元。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湖北省机耕、机播、机收 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5%、13.4%

14、和70%,分别比1978年增长32.65个百分点、9.2个百分点和 68.4个百分点。农机科教服务成效显着。农机工业稳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 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农机产品质量鉴定工作顺利开展,农机化建设的保障体 系也逐步完善。农机化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以2002年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例:湖北省湖北省2002年农业机械化水平统计年农业机械化水平统计2002年12月31日采集机械铺膜机械铺膜机耕面积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播面积机收面积机收面积机械植保面积机械植保面积面积面积 (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千公顷

15、千公顷)全省合计1951.56257.58789.912513.6215.92武汉市131.2117.4927.79218.081.26武汉市郊区31.843.5310.1943.350.40蔡甸区20.841.575.3519.53 江夏区25.001.502.1338.330.86黄陂区28.003.073.0023.33 新洲区25.537.827.1293.54 黄石市31.601.506.9021.95 黄石市郊区0.60 0.15 大冶市19.00 3.6014.60 阳新县12.001.503.307.20 十堰市36.712.0510.0283.631.30十堰市郊区0.480

16、.240.051.90 丹江口市7.000.332.0016.33 郧县7.800.332.4018.00 郧西县5.330.351.4018.00 竹山县4.400.301.8010.90 竹溪县4.000.501.300.801.30房县7.70 1.0717.70 荆州市297.9533.4081.98388.251.30荆州市郊区37.10 15.1578.25 江陵县10.103.7012.5533.50 松滋市58.00 5.7956.000.80公安县66.001.307.30105.000.50石首市15.00 1.7416.00 监利县68.7523.4018.8329.50 洪湖市43.005.0020.6270.00 宜昌市92.1815.8243.30219.030.87宜昌市郊区4.867.270.558.830.87夷陵区12.40 2.6029.30 宜都市6.472.353.6519.73 枝江市25.953.7017.0069.74 当阳市32.102.5018.0036.00 远安县7.34 1.5012.00 兴山县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