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基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5834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公共管理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公共管理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公共管理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公共管理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基础(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基础中共丽水市委党校副教授 刘君龙一、概 述一、管理学试卷结构(管理学基础知识50分+实际问题分析50分)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2案例题(每小题2分,共30分)(3*5) 3简述题(每小题4分,共20分)(5*4) 4分析题(共10分) 二、行政学试卷结构(行政学基础知识60分+实际问题分析40分) 1选择题:30分(每题1分,共30题) 2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共5题) 3简述题:15分(每题5分,共3题) 4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共2题) 2案例分析题:20分(每题67分,共3题) 三、公共管理基础试卷结构(公共管理基础知识80分+实际问题分析70分)

2、 闭卷,笔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1单项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多项选择题:314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3案例题:4150题,每小题2分,51题20分,共40分。 4简述题5256,每小题6分,共30分。 5论述题:57题,20分。公共管理基础试卷结构(公共管理基础知识80分+实际问题分析70分) 闭卷,笔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314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案例题:4150题,每小题2分,51题20分,共40分。 四、简述题:5256,每小题6分,共30分。 五、论

3、述题:57题,20分。二、复习思路1、总括全书,建大框架 2、练习分析,顾小细节 3、寻找感觉,模拟测试公共管理基础教材结构解析第十章 政府工具第九章 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第二章 公共组织第三章 公共决策第四章 行政领导第五章 沟通与协调第八章 公共财政管理第六章 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公共管理基础公共管理基础管理学行政学主体行为总论第十一章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保障主体趋势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职能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演进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行政的含义 相关概念辨析行政学行政理论的发展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理

4、论概述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一、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1、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 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 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等社会活动。 2、概念理解: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 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 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职能主体 客体 环境目标 职能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理论的演进: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 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 计划、组织、领导

5、和控制等社会活动。计划: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选择性、调整性组织:合理性、有序性、规范性领导:权威性、主导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控制: 管理的特征:具有两重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的演进管理学的历史发展比较发展阶段管理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古典管理理论阶 段科学管理学派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差别计 件报 酬制、科学管理之父) 组织 管理学 派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韦伯社会和经济组织 的理论(三 种基本类型权威、科层制) 行为科学阶段人际关系学 说梅奥霍桑实验 、非正式组织需要层次理 论马斯洛人类动 机的理论 激励与个人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工作的推力工作与人性

6、 “X-Y”理论麦格雷戈企业的人事方面 现代管理理论阶 段历年试题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 B )(01) A管理的目标性和阶段性 B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C管理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D管理的组织性和行为性 2、管理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 D )(02) A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 B管理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C管理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性 DA项和B项行政的含义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行政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 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定义: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 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 部事务的活动行政

7、理论的发展原因:1、“行政国家的出现”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 3多种学科的形成和发展4专业教育和职业 教育的发展第二节 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形成时期(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成长时期(行为科学阶段)发展时期(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发展行政理论的发展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主要思想形成时期(科学管理时期)威尔逊行政管理学之研究(1887)泰罗科学管理原理(1912)古诺德政治与行政(1900)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 (1926)魏劳毕公共行政原理(1926)成长时 期(行为科学时期)梅奥霍桑实验 、非正式组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巴纳德动态 平衡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 发展时期(现代科学管 理理论时

8、期或新公共管 理时期)布坎南公共选择 学派科斯新制度经济 学派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概述:三次重大理论转变:传统的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对公共管理理 论的不同理解将“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把公共管理当做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将公共管理看作一种新的学科框架公共管理的学科特点 (与传统相比)研究对象与范围更大 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特点 研究焦点转为“外部取向” 涉及大量的新主题 更具现实性研究途径管理学 政治学 法学 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小测验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职

9、能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演进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行政的含义 相关概念辨析行政学行政理论的发展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和方法第二章 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概述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环境含义:构成要素:类型:生态环境基本构成因素两个概念:管理幅度与层次四种结构形式:我国政府的组织结构: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营利、非营利组织的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的类型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组织的共性是人们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有着某种特定目标 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 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 是一个开放系统人员目标 职能 机构职位 职权

10、 职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 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根据组织权限范围:中央、地方根据组织公共程度高低:政府、第三部门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文化、科技、教育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强制型、半强制型、非强制型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123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两个概念管理幅度:有效管理下级人员(单位、部门)数目管理层次:纵向划分的等级数成反比结构形式直线结构 职能结构 直线职能结构 矩阵结构 旁系结构(如经济学会、学术学会)我国政府 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中央行政组织地方行政组织两级制(直辖市-市) 三级制(直辖市-区-乡、镇) 四级制(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

11、州)-县级市、县、区-乡、镇)决策部门 执行部门 反馈部门 监督部门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首长制、委员会制 根据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层级制、职能制根据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集权制、分权制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 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完整制(集约制)分权制(独立制)第三节 公共组织环境概念: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P40公共组织的 生态环境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划分农业社会(融合)型 过渡社会(棱柱)型 工业社会(衍射)型行政生态学家划分微观环境(组织系统本身)中介环境(联系环节因素)宏观环境(外部环境)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

12、术环境舆论环境小测验第二章 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概述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组织环境含义:构成要素:类型:生态环境基本构成因素两个概念:管理幅度与层次四种结构形式:我国政府的组织结构: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第三章第三章 公共决策公共决策一、决策的基本问题二、行政决策体制三、行政决策程序四、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决策的含义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前提行政决策的含义行政决策系统行政决策体制问题界定 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 方案抉择群体决策及其利弊参与决策的特征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问题决策的含义含义:理查德-施奈德:1选择 2过程特征预见性 选择性主观性决策的类型根据重复程度不同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根据决策

13、条件的可控程度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根据决策影响时间的长短P48决策的前提价值因素事实因素区别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认定形成根据不同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含义P49行政决策特点决策主体的特定性:行政权的组织+个人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行政决策的分类:国家决策、地方决策二、行政决策系统三、行政决策体制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独裁制议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宗教领袖型 君主新政型 军人独裁型 议会总统制议会内阁制 议会委员会制第三节 行政决策程序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三个基本环节 四个主要方法特征(3) 必须遵循的

14、原则(5)主要经过环节(2)主要方法(5) 具体步骤(2)基本方法(3)主要步骤(3)主要方法(5)主要环节(3)主要方法(4)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统摄法(比喻法或集思广益法)经验判断法 “决策树”技术试验法模拟法第四节 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优势(3)劣势(9)抉择规则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满意度增加,易于执行加强人际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一票否决(全体一致)多数规则等级决定规则孔多塞标准(两两对比法)博尔达计数(偏好次序表决法)赞成投票制(同意表决法)淘汰投票制(否定表决法)正负表决法优势与作用(P60)应注意的问题:适合下属的成熟程度制衡、削弱集权式领导认同和接受的程度较高易

15、于贯彻执行决策的满意度较高 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和合法性第四章 行政领导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第二节:我国行政领导制度领导的含义公共组织领导者领导者的基本技能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者领导的含义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P66):1过程2艺术四个基本构成要素权力 对人的认识与理解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领导的风格公共组织领导者职务序列:五级领导来源内部外部法定选任制委任制 考任制 聘任制领导权力职务权力非职务权力(个人权力)领导者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T技能)人事技能(H技能)观念技能(C技能)领导者素质的层次性(罗伯特卡茨)类别技术能力(专业业务 能

16、力)人际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 能力)概念能力(抽象和决策能力 )高层领导183547中层领导274231低层领导47 3518第二节 我国行政领导制度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 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上下级行政领导者 之间联系的制度协调领导班子内 部关系的制度接待日制度对话制度咨询制度信访制度 通报制度评议制度第五章 沟通与协调第一节 沟通第二 节 协调沟通的含义信息与沟通沟通机制沟通类型与模式协调的含义协调的类型协调的方式协调中的若干关系第一节 沟通一、沟通的含义:P74含义的理解1沟通的实质:信息传递和处理过程2沟通的功用:整个系统的“神经”3沟通的目的:统一思想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