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4605805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图文探究知能演练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2013年11月22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上海市 商务委员会承办的“2013年中西部产业转移交流研 讨会”在上海举行。 尝试探究: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经济、环境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答案: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 合作,同时也可能改变区域的地理环境,产生污染。情景诱思1.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以及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 因素。 2.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见附表目标导读第2步 课堂探究 突破重点 剖析难点 提升能力一、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

2、部交 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具体分析如下:【误区警示】 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区域上是由国内发达 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上是由发达国家到发 展中国家。 (2)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 集型产业。【典例剖析】 如图为某跨国公司企业转移方向和产品输出方向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实线箭头表示 , 虚线箭头表示 。 (2)图中A所示地区可能是 、 、 等地。 (3)图中所示企业转移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思维导图:答案:(1)企业

3、转移方向 产品输出方向 (2)新加坡 韩国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3)廉价劳动力【典例剖析】 图a和图b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 图c表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污染的控制费用包 括污染赔款、罚款和治理污染设备费用)与污染物排 放量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a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2)在图b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3)根据图c, 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是 。(4)在我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上图给予我们的启 示是 。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在图a中,日本、 北美和西欧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把污染工业转 向发展中国家。第(2)题,在图b中,通

4、过判读 等高线,识别图例,可以判断出污染工业的转移方 向是由城市转向农村,动态的箭头逼真地反映出了 目前污染工业的转移。第(3)题,由图c可知,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与农村的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相差很大,这也正是污染工业向外转 移的原因,即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4)题,引进外资不能盲目地进行,要注意保护生 态环境,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答案:(1)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3)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防止发达国家或地区以投资的形式把污染工业 转移到我国,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加重第3步 图文探究 捕获信息 培养技巧 启发思维图表解

5、读1.读教材图5.8 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 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据图回答: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 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试解释其原因。 (2)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5.8所示的产业转 移规律。 (3)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4)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答案:(1)工业化之初,劳动力价格较低,重点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积累资金和培养产业工人。 (2)根据图5.8结合东亚经济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劳 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经济

6、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梯度 转移的规律。 (3)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随着 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比较成本又会增加 ,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 区转移。 (4)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 转移,除了劳动力价格稍低外,还有资源开发、政策 鼓励等多种因素影响。2.读教材图5.9 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组织示意, 据图回答: (1)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 好的工业基础。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 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2)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 势外,还应做哪些工作? 答

7、案:(1)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 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原料、产品的运输,降低内 部交易成本。 (2)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 交易成本,如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创新环境、搭建 交流平台等。3.读教材图5.10 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 图5.11 我国和部分国家的乘用车普及率(2004年),据图回答 : (1)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为什么跨国公司要把汽 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对吸引国际产业转移有何作用? (3)汽车工业纷纷投资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汽车的生产虽然已实现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 输不便,运费偏高,并

8、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民族工业设置关税壁 垒。所以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汽车 市场具有广阔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中国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4.读教材图5.13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据图回答: (1)典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可分几个发展阶段? (2)如果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成第一级至 第四级,从国际分工角度看,处于不同级别的国家应重点发 展哪一发展阶段的产业? (3)联系东亚,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各发展哪一阶段的产业? 答案:(1)可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 展阶段。 (2)从国际

9、分工角度看,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处于第一级 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 (3)产品的开发期一般在日本,增长期在韩国及我国台湾、 香港地区,成熟期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衰退期在我国中西 部地区。5.读教材图5.14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据图回答: (1)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 环节,为什么? (2)按照图5.13和图5.14所示的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985 年韩国提出“技术立国”的政策,对此你作何评价? 答案:(1)加工环节的附

10、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 耗用的劳动量和资源量较大。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 究、开发环节一起引进。韩国的政策就是为了避免总 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而提出的。活动点拨一、教材第90页活动 答案: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 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 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力。 2.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 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多后,其在 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2美元以上。所以,以国际市场 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纷

11、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 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 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因进一步扩张而造成的对劳 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 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该国的南、 北部和海外转移。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工业在国内 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或者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 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或者向海外转移。二、教材第93页活动 答案:1.图5.16直观地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 利影响,形成

12、“产业转移出去多、转移进来少国内生产 投资不足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 的恶性循环。 2.(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 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 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 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在发展重化工业之前往往 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重化工业的 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重 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 境污染。第4步 知能演练 实战演练 锻炼技能 培养技巧随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如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

13、原料地、加工地 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分别是( ) A.a交通优势;b市场优势;c劳动力价格 B.a技术优势;b劳动者素质;c交通优势 C.a劳动力优势;b市场优势;c资源、劳动力优势 D.a技术优势;b交通优势;c政策优势 2.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共同 目的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利用廉价劳动力 C.接近消费市场 D.追求更高的利润解析:1.C 2.D 本题组考查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 。解题关键是看懂图,理解其含义。第1题,日本企 业投资的纺织厂属于来料加工型,首先考虑的是廉 价的劳动力,同时,该企业来料地和目

14、的地都是日 本,为了使利润最大化,最终选择在交通便利且距 离日本较近的地区来建厂,故选址青岛考虑的最主 要因素是廉价的劳动力;中国是汽车销售大国,中 国的北京更是重中之重,故韩国企业建汽车厂于北 京而不是中国的其他地区,主要是看中北京的市场 优势;某香港企业也属于来料加工型,在深圳有大 量的熟练工人且廉价,这是其选址的主要因素。第 2题,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厂,或是看中 市场或是看中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根本目的都是为 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 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 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据此回 答34题: 3.2

15、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产业开始向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为( ) A.技术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D.能源密集型 4.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 沿海地区拥有( ) A.资本和技术优势B.劳动力优势 C.交通、服务优势D.能源优势解析:3.C 4.B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许多 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日本转移,促进了日本经 济的顺利发展,以后又转向新加坡、韩国、中国的 台湾和香港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向我国东部 沿海地区、泰国、印尼等地转移。这些地区劳动 力资源丰富且廉价,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当 然也与这些地区实行开放政策有关。二、综合题

16、 5.(2014天津期中)读图,回答问题:(1)中国山东半岛食品加工业发达,分析其优势 区位条件。 (2)韩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等。 (3)分析产业转移给中国山东半岛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据图并分析可知,中国山东半岛 海陆交通便利;食品加工业原料丰富;人口稠密, 劳动力充足;距消费市场近。第(2)题,据图可知 ,韩国的主要工业部门中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工 业等。第(3)题,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影响可从 有利、不利两方面回答。答案:(1)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水产、果蔬等原料 (资源)丰富;中国山东半岛人口密度高,劳动力充 足;市场消费水平较高。 (2)汽车工业 电子电器工业 (3)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劳动力就 业机会。 不利影响:加大环境压力(城市污染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