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7996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2015 学年下期高二适应性考试学年下期高二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第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32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的。 )1.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 186 具人殉,另有 3000 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说明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先进 B秦国政权聚敛资源能力强C秦

2、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2.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宫城附近。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 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 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3. 张居正成为首辅后, “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

3、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 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 C.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 D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4. “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 ”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5. 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 ”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 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 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6.“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

4、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7.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 33 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 3 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 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 6 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 3 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 B诸候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C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8. 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下车而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后人称为“下车佳政” 。由此可见,分封“杞、

5、宋”两国A扩大了西周的疆土 B旨在表彰大臣功勋 C维护了边疆的安定 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9.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这里描述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0. 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唐太宗旨意有利于A将纳谏引入中央机构中 B健全中央监察机制C解决中央机制上的弊端 D减少中央决策失误11.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

6、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12.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C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D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

7、一种光荣礼节而已“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13.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 。132 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 40 岁以上才得举“孝廉” ;(二)确定考试内容;(三) 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 )A人数太多的问题 B徒有虚名的问题 C拉帮结派的问题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14. 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被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A看似公允实则维护富人利益 B维护了平民的基本

8、诉讼权力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5.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判断,在雅典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16. 罗马法规定,要式买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如果做错一个动作,说错一个词语,买卖就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对此理解和评价正确的是僵化刻板的规定抑制了

9、商业发展 以严格的程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罗马法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 罗马法的特点是注重程序和形式A. B. C. D. 17.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 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18. 从雅典民主所处的时代来说,雅典民主制的真正缺陷是A把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外 B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运作C小国寡民,狭隘的城邦体制 D仅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9. 公元 61 年,罗马市政官

10、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元老院将死者家中 400 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元老院的这一判决A带有习惯法的色彩 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表明成文法亟待制定 D激化了与被征服民族的矛盾20. 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 ”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21.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11、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22. 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但是 19 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 。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 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 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23.“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

12、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24. 1883 年 1 月,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做法A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 B弱化了官员的党派化C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 D造成了政治日益腐败25. 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规定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其目的是A扫除英国国教的天主教残余

13、B把国王置于议会之上 C进一步确认议会主权的原则 D顺应宗教改革的潮流26.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 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27. 1789 年法国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全部主权的本原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任

14、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地来自国民的权力。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形成了近代立法规范 否定统治者的专制权力 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A B C D28.“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 ”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A联邦制 B共和制 C两党制 D总统制29. 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 1832 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由此可以发现 1832 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30.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 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使英国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