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605793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4届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思网校 1苏州市景范中学苏州市景范中学 2013-2014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学年第二学期 初三年级历史学科二模考试试卷初三年级历史学科二模考试试卷2014.05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 4 大题,共 32 小题,满分 50 分,考试用时 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姓名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卡和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卷指定的 位置上,不在答题

2、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和答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1937 年 4 月 5 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 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2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 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唐

3、朝李白的古风诗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车轨 D统一中国 4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据此,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6如果为下表所归纳的

4、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事件人物活动鸦片战争关天培英勇抗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壮烈殉国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A中外友好交往 B侵略与反抗 C近代化的探索 D近代思想解放考场号_ 座位号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 装订线 学而思网校 27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它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提出了“自强” “求富”的主张,这次探索是指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太平天国运动 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按 先后顺序排列正

5、确的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A B C D 9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 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10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 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1在建国

6、 60 周年阅兵式上,传来一位伟人的录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 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位“伟人”是 A邓小平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周恩来 12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 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1492 年 10 月 12 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 一支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 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请问这“一支船队”是指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麦哲伦船队 D哥伦布船队 14

7、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 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15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的重要舞台。下列 一段与世博会相关的资料中,画线部分共有几处错误? 1851 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纺织机械、蒸汽机、汽车等各 种工业技术成果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1876 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美国历史上第 一次世界博览会,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的飞机。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16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经验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

8、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学而思网校 3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不同的办 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17读右图(20 世纪 30 年代兴建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 ,它与罗斯福 新政所采取的下列哪一项措施关系最为密切? A稳定金融 B振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181943 年 2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 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这一“转折点”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 19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 重

9、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阴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德国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争霸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20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 继续前行时,他却走向了一条创新之路,并 最终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根本性变革。他就是 A达尔文 B法拉第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 A,错误的填涂 B(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 2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刘邦、项羽发动的大泽乡

10、起义。 2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3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无产阶级革命纲领。 24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2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美英等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26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2 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27唐朝时出现的新式农具是 和筒车;宋代从越南引进的 在江南推 广。 28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这幅春联中的两次“分 田”分别指 1950 年开始的 和十一届三

11、中全会后开始在农村实行的 。 29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英国的 ,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的 。学而思网校 4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 3 小 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30 (6 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 治意义。 “避讳”是与名字有关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 相带来许多麻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家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 261) 、李克让(卷 270) 、陈从

12、 信(卷 277) 、赵安仁(卷 287) 、钱端礼(卷 385) 、张忠恕(卷 409) 。 材料二 20 世纪50 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 跃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 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 21 世纪,父母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 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 材料三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 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 缺笔等方法代替

13、。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 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古代中国人的起名深受哪一学派思想的影响?(1 分) (2)据材料二,请举出一例影响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人起名的重大政治事件。 (1 分)20 世纪 80、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国人的起名反映了 1978 年党作出的哪一 项伟大决策对社会思想的影响?(1 分) (3)据材料三,请从古代政治制度或传统美德的角度,分析“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 象形成的原因。 (1 分) (4)苏州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某文献时发现一则史料:宋时

14、有州官田登,自讳 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 三日。 ”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为什么田登将“点灯”改为“放火”?(1 分)这种做法或历史现象对历史研究 造成了什么影响?(1 分)31 (6 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 梦想。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而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 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图一 南京静海寺中英议约 图二 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图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学而思网校 www.xueer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