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055044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章第 二 节第 三 课 时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考点一创新演练 大冲关设计1设计2考点二设计3课下30分钟演练课堂10分钟练习课堂5分钟归纳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溶剂溶质调零左右(3)实验室欲配制下列溶液。请填空:配制100 g 40%的NaOH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 g NaOH,然后加入 g水,搅拌均匀即可。配制1 L溶液中含有1 mol NaOH的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量 g NaOH,然后加入水至溶液体积为1 L。4060 40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用来表示 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 的物理量。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 ,常用单位为 。

2、单位体积物质的量cBmol/L(或molL1)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试写出计算结果:n(NaCl) ,m(NaCl) 。0.1 mol5.85 g(1)仪器: 、 。(2)准确称取NaCl固体5.9 g。托盘天平药匙(1)仪器: 、 、量筒。 (2)溶解,冷却至室温。烧杯玻璃棒100 mL容量瓶 玻璃棒23 100 mL容量瓶操作: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12 cm胶头滴管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1 L溶液中含有

3、1 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 ( )(2)用1 L水溶解40 g NaOH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 ( )(3)从1 L 0.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5 mL,NaCl溶液的浓度仍为0.1 mol/L ( )(4)1 mol/L的H2SO4溶液中H的浓度也是1 mol/L ( )答案:(1) (2) (3) (4)2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温度、浓度、容积、压强、刻度线这五项中的 ( )A BC D分析: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三项内容。答案:D3硫酸镁和硫酸铝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铝离子浓度为0.1 mol/L,硫酸根

4、离子的浓度为0.3 mol/L,则混和溶液中镁离子浓度为 ( )A0.15 mol/L B0.3 mol/LC0.45 mol/L D0.2 mol/L答案:A4思考:(1)将1 mol NaCl分别溶于1 L水中,溶于一定量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到的溶液浓度相同吗?(2)为什么要洗涤烧杯和玻璃棒?(3)配制过程中转移时不慎将溶液洒到瓶外,有什么误差?如何处理?答案:(1)不相同,将1 mol NaCl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 L,而后者为1 L,故浓度不相同。(2)将沾附的溶质洗下转移至容量瓶中,防止溶质损失。(3)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洗净容量瓶,重新配制。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

5、根据定义式简单计算(1)已知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量,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若已知溶质质量:若已知溶液中某粒子的个数:(2)一定体积的气体(标准状况)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若已知溶液的体积:3溶液的稀释或混合计算(1)将浓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存在等式:c(浓)V(浓)c(稀)V(稀),m(浓)w(浓)m(稀)w(稀)。(2)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两溶液相混合,混合后,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或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和(或质量之和)。存在等式:c1V1c2V2c(混)V(混),m1w1m2w2m(混)w(混)。例1

6、密度为d g/cm3的溶液V mL含有摩尔质量为M的溶质m 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不正确的是 ( )Ac1 000m/VM BmdVW/100CdcM/10W DW%(cM/1 000d)%.解析 用定义式检验A项:cn/V,其中nm/M,V的单位需要调整,即c1 000m/VM,A项正确;用定义式检验B项:m质wm液,其中m液V,得mdVW%,B项正确;用公式c1 000w/M检验C项和D项:即c(1 000dW%)/M,dcM/10W,C项正确;W%cM/1 000d,D项不正确。答案 D 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时的误差分析1容量瓶的构造(1)标注:

7、温度、容积、刻度线。(2)常用规格:100 mL、250 mL、500 mL及1 000 mL。2容量瓶的使用(1)检漏: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检查的方法是:往瓶内加入一定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2)使用容量瓶注意“五不”:不能溶解固体;不能稀释浓溶液;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长期贮存溶液。3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1)误差分析(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过程分析对c的影响m

8、V称量过程误差分析称量时间过长减小偏低用滤纸称NaOH固体减小偏低物质、砝码位置放反(使用了游码)减小偏低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过程分析对c的影响mV配制过程误差分析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水不变不变无影响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洒落减小偏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减小偏低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定容减小偏高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减小偏低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增大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减小偏高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增大偏低(2)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俯视刻度线(图2)

9、。与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高。例2 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240 mL:(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称量 计算 溶解 摇匀 转移 洗涤定容 冷却 摇动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_。(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g NaOH。(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_。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

10、洒到容量瓶外面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 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解析 (1)配制1.0 mol/L NaOH溶液的步骤为:计算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洗涤烧杯及玻璃棒摇动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上下颠倒摇动容量瓶。根据实验步骤即判断出所用仪器还有25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2)该同学将砝码与烧杯放反了,所以称得烧杯的质量为(20 g10 g)2.6 g27.4 g,应称NaOH质量为1.0 mol/L0.25 L40 g/mol10.0 g。(3)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

11、操作为查漏。(4)A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B、C使体积减小,浓度偏高;D多加了水,体积偏大,浓度偏低。答案 (1)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27.4 10.0 (3)查漏 (4)B、C(1)选择容量瓶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配溶液的体积等于或小于容量瓶的容积。因为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配制溶液时要根据溶液的体积选择匹配的容量瓶。(2)转移溶液时若有液体遗失,要重新配制;定容时加蒸馏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制。(3)定容后必须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下降是由于一部分溶液附在了管壁和塞子上而浓度是固定的,不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否则浓度偏低。 (3)溶液稀释或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用公式表示为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