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605492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85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 会 主 义建设 第29讲 (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第29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黄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 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3)调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 ”。国家干预混合经济2.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

2、)实质:国家运用 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评价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 不堪重负。社会保障国家财政3.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的多样化。(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3)作用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消费需求4.“新经济”的出现(

3、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 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2)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3)特点:以 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概念阐释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2.“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了“滞

4、胀”阶段,重创了各国的经济。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 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措施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 。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此模式。农业集体化种植玉米斯大林模式图示总结 赫鲁晓夫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2)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注重发展 。(3)结果: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

5、担增加,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 时期。重工业停滞3.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动荡。(2)措施减少 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 结构,实行租赁制,开始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3)结果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成果,开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 ,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 。指令性所有制政治领域苏联解体归纳总结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教材断点补遗1.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

6、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2.货币学派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一文,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作了新的论述,为货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之中。3.“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后,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

7、派和货币学派。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也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4.苏共“二十大”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的中央工作报

8、告提出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新观点。国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国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恢复和加强法制;党的建设方面,赫鲁晓夫要求批判“个人崇拜”,恢复“集体领导原则”。苏共“二十大”表明,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批判斯大林,为推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道路。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

9、领域,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3)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进步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航空以及激光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经济“滞胀”、财政危机等新问题。(2)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不断调整政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接触中的借鉴。要求:

10、分析材料,以法国为例找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体现。材料 以政府开支或公共服务部门雇员人数来衡量,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发展得很迅速。但只有在法国,国家计划的理论热情才真正转化为实际事物。像英国一样,战后法国政府推行国有化,如航空运输、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矿产、军火工业、飞机制造业等领域。法国总体生产能力的1/5在1946年属国家所有。法国的计划从未超出“指标式”:它向来只设定目标,却不制定生产配额。在这一方面,它同苏联的计划大不一样,后者的本质特点(也是主要缺陷)是坚持按部门、按商品来武断地、严格地规定产品数字。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主要信息

11、:_n 获取材料信息答案答案 材料显示二战后法国对经济干预的方式是: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制定国家的计划,推行部分经济领域国有化。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是不同的。法国的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政府计划与市场结合;而苏联的计划是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调节。(2017课标全国,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

12、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直通高考 学会审选择题弄清题意 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切入点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面临“滞胀”的困境,题干材料内容实际上是美国解决经济“滞胀”的举措。技巧运用 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庞大”,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这与尼克松政府的目的正好相反,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实际上还是地方政府在干预经济,并非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排除。难点辨析 本题容易错选B项。尼克松虽然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

13、,实际上是美国联邦政府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让各州和地方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以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答案正解 根据材料信息“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希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以解决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的问题,即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选A项。(2016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

14、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直通高考 教你做非选择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答题思路 (1)准确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发展(比较)7分,需答3条左右。(2)规范答题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问题来源英国近代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概括比较发展(比较)材料

15、二济贫制度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所学知识无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从保障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参考答案 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考点二 “减速脱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改革1.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理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济改革,后期因困难重重而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劳动者态度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分配制度“大锅饭”现象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