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53874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职业学院2017年毕业生就业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职业学院 2017 年毕业生就业方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院就业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2017 年毕业生工作的实际,以”辽宁省教育厅提出的双 90”即就业率 90%,辽宁就业率 90%和我院的就业要求 “提升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强联合”的就业措施,强化就业援助,提升择业素质等,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特此制定我院 2017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方案如下:一、2017 届毕业生基本情况2017 届毕业生共有 29 个专业,毕业生总人数 2245 人。二、就业方案实施背景:

2、1、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就业指导建设利国利民毕业生作为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就业局面。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型人才的重要责任,是我国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基于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展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窗口,同时它更标志着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各项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水平。2、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堪忧,强化就业指导刻不容缓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情况的调查,有很大一部分的同

3、学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企业从事基础工作;不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业和发展,个别同学甚至只把目标锁定在某一个城市。还有不少的同学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这样的情况发生主要是学生普遍认为 “专业不对口,不能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或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三、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来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以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学生,以就业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1、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运行模式为加大保障就业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4、长效机制,学院建立了“学院领导包院系、院系领导包专业、教师包学生。”形成“领导主抓、教研室配合、就业辅导员统筹、班主任主体落实、全员参与”的院内就业组织运行模式,四级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强化就业指导,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教育多样化,指导程序规范化,促进毕业生实现为振兴辽宁、服务辽宁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学院就业工作指导中心各院系辅导员指导教师学生做到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相互支持、运转有序,实施目标和量化管理,落实奖惩措施,形成层层有人抓就业,方方面面有人服务就业的局面。就业指导课是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

5、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全程化指导,对毕业生和非毕业生都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职业体验、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升学指导等全方位的、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采用课堂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专题讲座法、实地参观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教学形式,使课程增强针对性,富有创新性。另一方面,开辟就业指导“第二课堂”。通过组织成功人士职业生涯访谈、优秀毕业生回访、就业指导报告会、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

6、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技巧与规划意识;通过举办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职场训练营等拓展实训活动,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素质;通过开通朗途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导航等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测评与规划,拓宽对学生的就业服务领域。2,行业互动+实践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基地的四方联动就业市场运行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资源,加强与信息行业、电子行业等单位的合作交流,巩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市场。院领导亲自带队,积极与企业走访互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重点建设,强化实践基地依托,加强与就业企业互动交流,使实习基地(企业)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每个校企联盟每年要举办不少于 3

7、场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型系列招聘活动。2017 年要新筹建 10 个校企联盟,加快扩大就业创业供需双侧覆盖面。强化网上就业指导,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建立创业基地。形成行业互动+实践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基地的四方联动就业市场运行模式,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1)巩固行业市场,促进行业互动一是充分利用学院学科优势,通过“辽西北职教联盟”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与辽宁企业单位的合作交流,巩固原有的行业阵地,依托企业联络各地校友会,拓宽就业渠道。二是构建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的就业市场开拓模

8、式,实行校企合作教学、合作培养。即与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合作培养毕业生,企业提前 1 年选拔在校毕业生并签订就业意向书,为签约学生提供住宿费和生活费等资助,孕育良好的实践教育条件,让学生走进企业,有机地将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专业特色工作室,提高自身竞争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过程能够将课堂教学、课题、实践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强化了以过程教学、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更注意学习的过程和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凸显实践能力强,备受企业青睐。四是重点推荐行业一线单位。计划每年举办多场行业推介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单位负责人来

9、校,重点推介知名企事业单位,鼓励毕业生到行业一线建功立业。五是要从分发挥“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基层就业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主动服务,扩大区域合作以调研服务促就业,由院领导带队,分赴辽宁各地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问卷,跟踪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广泛参与沈阳、大连、铁岭等地的大型人才交流会,深入了解区域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健全毕业生推荐反馈机制。(3)有形与无形并重,拓展网络途径学院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阵地,实现有形市

10、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引进职业测评网络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系统引进了职业测评网络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系统,实现就业信息、就业咨询、数据统计、职业测评、职业指导的网络化。职业测评系统主要由职业兴趣测验、职业价值观及动机测验、职业能力测验等部分组成,利用职业测评软件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对职业的兴趣,了解个人在职业发展中所重视的价值观以及驱动力,了解个人的基本或特殊的能力素质,了解个人与职业相关的个性特点等,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意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展个性,明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促进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校友资料信息库,建立健全“校友资源信息系统”收

11、集并建立校友信息库,在校园网上设立校友论坛, 构建一个在校生、校友、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校友联系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推动学院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技术服务、就业指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信息系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就业质量评价工作。实施“校友帮扶”计划,开展“一名校友提供一个就业岗位”的活动。推进网络化管理,举办网上招聘会,强化网上就业指导。建设开通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集教育、管理于一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查询与发布、数据统计、政策咨询与指导等实现网络化。吸引实习生、毕业生成为网站会员,招揽企业单位注册来招聘实习生、毕业生上岗。通过网站发布就业信息,指导毕业

12、生在网上投递电子求职材料。计划每年开展“网上招聘周”活动,定期举办网上招聘会,使学生通过网络招聘顺利就业。计划建立大学生职业促进服务站,通过网络视频直播为大学生进行职前辅导,开通“毕业生网络绿色通道”,定期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鼓励创新,培育创业市场各院系要建设以专业为单位的创业孵化项目;每个专业一个创业孵化项目。再由多专业联合制定创业孵化项目。争取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支持引导下,积极争取、开班。学院的创业培训班,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团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对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加强对信息学院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3、鼓励毕业生升本,考公务员,参军入伍积极

13、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策略(1)鼓励学生升本、考公务员、参军入伍拓宽就业渠道。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升本率,考公务员率,学院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针对选择升本、考公务员、参军入伍的学生,由专业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搜集传递信息,召开各种讲座、交流会等。(2)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策略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振兴辽宁的有力武器。鼓励和引导他们到辽宁边远地区和基层就业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人才资源优化配制工作,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及振兴辽宁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落实政策,为大学毕

14、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造良好条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科技活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创业基地。同时,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问题,首先应该对他们进行“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自己的人生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同国家的需要相结合,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国家的利益相融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面向辽宁,面向基层就业,正是把自己的人生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的最好结合点,是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最好选择。应引导他们树立留到辽宁就业到基层就业的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四、各院系 2017 年预期就业目标 总体目标:各院系 2017 年 4 月 30 日前,就业率达到 30%左右;2017年 5 月 15 日前,就业率达到 50%;2017 年 5 月 31 日前,就业率达到70%;2017 年 6 月 15 日前,就业率达到 85%;2017 年 6 月末,就业率达到92%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