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605062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3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也要讲究_(自动保存的)(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辨证论治有境界,看看你到了哪层I导读:看金庸的小说,武功分境界,武林人士也在追求更上一层楼。中医讲辨证论治,也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检押,对号入座”,第二境界是“圆机活法,医者意也”,第三境界是“非法为法,协辨开新”,各位,你们到哪个境界了?辨证论治的境界辨证论治作为临床的操作体系,是理论用诸于实践的过程。临床疗效取决于医生辨证论治的水平,辨证论治水平的高低又是医生的理论功底、临床经验、思维感悟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从学术而言,辨证论治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检押,对号入座”,即是把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规范相比较,对号入座,看与孰相应,就从其证的范式名证,立法,处方。如病人

2、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者,与伤寒论首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相一致,就可判为太阳病,以辛温解表法治之。灵枢逆顺肥瘦对这种辨证模式进行了概括,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这里所说的“法式”即是规范,“检押”即是核对、对号。被习用的辨证论治范式主要是经典著作、名家医案及论述、教材和国家及学术团体公布的医疗规范。利用规范进行辨证论治具有易用性,便于掌握,但有时却疗效不显,究其原因多与方药应用不当有关。一种是“有方无药”,本草衍义说:“方可持者药也”,虽是运用成方,但药物用量不足,亦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如补阳还五汤之黄芪得

3、用到 120g 才行,又如泻心汤大黄得用到 30g 才见功效。另一种情况是“有药无方”,处方之药全合证候,药量也不轻,但各药之间全无组织,不分君臣佐使,是“凑合方”,也往往无效。可见,用药规律也是治疗有效的关键。第二境界是“圆机活法,医者意也”,乃是对常规模式的突破。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自序中说:“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正因为疾病有不确定性,才需要辨证论治。对病证,不仅需要从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相关因素进行本质辨证,还要发挥医生思维的能动性,古人称之为悟性,在没有规范可循的时候,以己之意,通古人之意,切合医理,作出证候的判别或活用治法,以用意

4、之奇、方药之巧而获取疗效。古代医家把这种治法的活用称为“法无定法”或“圆机活法”,素问至著教论称之为“愈悦意而已”,灵枢九针十二原言此为“以意和之”,即后世医家所崇尚的“医者意也”。这是对“有是证,用是方”的突破,以治法方药的活用,解决“古方新证,安能相值”(朱丹溪语)的问题。第三境界是“非法为法,协辨开新”。素问天元纪大论言道:“神用无方谓之圣。”达到此等境界的人,在辨证论治时,能敏锐地捕捉病证的要害而直指病机,突破“因名识病,因病识证”(朱肱语),压缩思维程序而察脉证之真,从标志性的症状体征就能“但见一证便是”,突破四诊合参,从病证的关键点上执简驭繁,以“不辨”为辨。在运用治法时,如释家之

5、言“非法法也”,以“非法”为最高境界;或如王应震所言“见痰休治痰”;或如徐灵胎之“用药如用兵”,以“一病而分治之”,设计套路,先引病邪入彀中,以次除之;或上工治未病,能“因象识变,见微知著”,治未发、治萌芽、防传变。在临证中,“不治之治,见症求本”者亦属上工。特别是能够升华古今辨证论治理论而有创新者最可贵,此等协辨开新乃是创新,是认识的最高本质。例如有人读习伤寒论97 条,以“休作有时”为小柴胡汤证之“方眼”,又据此把小柴胡汤发挥用以治过敏性疾患,之后在临证中对该方施以创造性筛选,研制了抗过敏的新方,使治一证之方发展为治一类病的新方,此等协辨开新当是辨证论治更高层次。如果说“法式检押,对号入座

6、”是必然王国的界域,那么,能够达到“圆机活法,医者意也”者,已步入到自由王国的界域了,而“非法为法,协辨开新”者,已登入创新王国的门庭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顽固性咽炎的体会2016-01-05 中医书友会中医书友会第 842 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作者/王冬梅、高玉萍编辑/张亚娟 校对/霜石I摘要:咽喉痛楚,不论新旧,只要服清凉无效或加重,或用抗生素 3 天以上无效者,虽无明显虚寒证可辨,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试探之,服后咽部不适稍有加重者,则改弦易辙,另寻他法;若效,即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数剂多痊。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顽固性咽炎的体会慢性咽炎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多发且顽固难

7、愈。属于中医“喉痹”“虚火喉痹”“帘珠喉痹”等范畴。多因板兰根、抗病毒、金银花、连花清瘟胶囊等苦寒清解,长期攻伐太过,伤遏阳气,或不慎摄养,下元亏虚,命门火衰,邪著咽喉而为顽固之疾。对于清凉法乏效的顽固性咽炎,可试服热药,若效,即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用之对证,颇显神效。使用指征如下:风寒直中少阴,发热轻,恶寒甚,虽加厚衣被仍觉寒者;素体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偏稀,怯寒,易感冒;懒言少动,神疲欲寐;咽部红肿不甚、黏膜苍白,咽干喜热饮,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舌淡胖嫩,多有齿痕,苔白或水滑;脉沉,微细,或沉迟而弱。其中具+其他任何一项即可用本方治之。临床

8、实践中,上述指征未必悉具,甚至除了咽中不适、久治不愈,别无参证,可以此方试服,不意覆杯即效,让人颇感欣喜。兹举 2 例同钩其玄。病历资料例 1:患者,女,35 岁,2005 年 12 月 10 日,本地气候异常温燥,流感肆虐,晨起忽感咽痛干涩,全身略不适,即服银翘冲剂两袋(成分为银翘散原方),日 3 次,次日咽痛加重,吞咽时甚,咽部明显充血红肿,口微干,舌淡红,苔薄,脉平,加服阿莫西林;第 3 天仍不缓解,予银翘散汤剂 2 剂。第 5 天痛感更甚,毫无减轻,颇为痛苦,咽部充血红肿加重。思忖素体康健,甚重给养,无不良嗜好。此次唯咽痛,昼夜如斯,全身略感不适,此乃银翘散证,此方何以不效。考虑再三,

9、难得其因。只好再加服咽炎片,含服西瓜霜等,3 天后其痛更剧,令人愤而不解。有劝静滴大剂抗生素者,可清热疏风多日不效,再以大剂苦寒,更伤阳气,邪郁咽络,必当更为严重,缠绵不已。久思难决方药,何不逆向思维,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但细细辨之,竟无一证合拍。忽忆余国俊氏治虚寒性咽炎时,若虚寒症状不甚,无法施药时,建议用少量温药试探之:若非虚寒者,服后咽部不适稍有加重,则改弦易辙不致贲事;若确系虚寒性咽炎,服后咽部必感舒适,而无任何不良反应。故用:麻黄 6g,附子6g,细辛 5g,水煎试服。约服 50ml 后,咽痛略减。信心倍增,当日服 2 剂,至夜痛大减,次日咽痛全失,再服数剂告瘳,深感经方功效之神速。此

10、后,每遇咽喉疼痛,不论新旧,只要服清凉无效或加重,或用抗生素 3 天以上无效者,虽无明显虚寒证候,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探之,服后咽部不适感稍有加重者,改弦易辙,另寻他法;若缓解者,多进 3 剂即告全功。例 2:患者,男,2006 年 4 月 15 日初诊。5 年前卒感外邪,咽喉肿痛,伴高热、咳嗽、咳吐黄稠痰。经住院治疗 1 周,咽喉肿痛诸症显著减轻。但尔后反复发作,略受外感,咽痛辄加重,伴咳嗽不爽,声音渐渐嘶哑。应用西药抗菌消炎、输液及六神丸、板兰根、穿心莲、咽炎片、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无效,改服中药,多从火热论治,如翘荷汤、银翘马勃散、清咽利膈汤等 100 余剂,可咽痛不能根治,反发作愈频,月有

11、多次。3 个月前更医诊断为“火不归原”用知柏地黄汤加肉桂、牛膝,以引火归原,服 20 余剂,亦乏效。又更医,认为“火毒深入血分”予犀角地黄汤等数剂,连服月余,咽痛如故。又输液 1 周,仍无效。患者束手无策,极为痛苦。刻诊:昼夜咽痒干痛,吞咽更甚,苦不堪言,略咳,声音嘶哑,口干,喜凉饮,纳差,便软,小便略黄。望诊:体丰,质实,身高 180cm,体重 90kg,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查体:咽部重度充血,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乳蛾上有两处黄白相兼之凹陷性脓点,如黄豆大。因笔得有咽痛自服温药的经验,便也不畏热药,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 1 剂,嘱试服,并予地塞米松 10mg 以防不测。患

12、者下咽约 100ml 后,咽痛顿减,日服 2 剂,次日痛失其半,3 天后症状消失,再查咽喉部光滑如新,滤泡、脓点全部消失。讨论中医乃实践医学,玄泯幽微,深奥难懂,临证应知常达变,方法灵活,逆向思维法实乃妙招之一。咽喉痛楚,不论新旧,只要服清凉无效或加重,或用抗生素 3 天以上无效者,虽无明显虚寒证可辨,皆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试探之,服后咽部不适稍有加重者,则改弦易辙,另寻他法;若效,即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数剂多痊。体用关系,是帮你学中医的一个切入点I导读:我国很多地区,冬季室内温度过高、饮食偏于温补,不仅导致不同疾病多发,也会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今天,小编分别请来中医呼吸热病科、脾胃科、皮肤科的

13、医生,谈谈在此时期中,临床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您只看到其中一篇,可在微信平台回复“太热”,阅读另两篇文章。浅谈对中医学体用的认识谈到“体”“用”,后世哲学体用观念的最初根源是“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下传),体指实际存在,阴阳交感,万物形俱,是实实在在的,可触可及的。体用的意义,明确始见唐代经学论述,包含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唐.崔憬)魏晋时代的玄学家,有人认为体是存在的意义,如韩伯、王弼所说。笔者认为他们对“体”的认识已跳过了体的本身,把体延伸了。但他们的确思考到了这么一层:体用体,周而复始,体中有用

14、,用中有体。这能与后来张景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互证。或有人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好理解,“善补阴者,阳中求阴”未免太过牵强,有故意对称之嫌。我倒是觉得可以这样理解:阴者,体也;阳者,用也。体的确为用的物质基础,但用也可以反作用于体,化生更多的体。只有体没有用,就是零、是灭亡;反过来也如是。只有体用相合,阴阳充盛和谐才算“合德”。要让身体物质基础充盛,得补充、调动机体的功能来使“体”动起来、活起来,这才是“水流不腐,户枢不蠹”的演绎。阳中求阴,具体到中医治疗上并不是让阳生出阴,而是佐阳、助阳推动阴来生阴。比如李东垣当归补血汤的药量,黄芪:当归=5:1,当归性温,本为补

15、血活血之品,因其暗和坎卦,阴中有阳,体阴用阳,故可补可活。而阿胶甘平,补而守,故善止血(但过补可使血盈化火而溢)。黄芪微温,性阳主动,补气固卫。在阴血亏虚,阳气外浮时,使用阳性如此重的药物,在当归补血同时,用黄芪补血、摄血、活血、运血,赋予新生之体(血)有足够的用(气),既可扶正御邪、托毒,又可生肌收口。这是我对此方体用结合的敝见。天人相应,天气在上欲降,地气在下将升,天气为阳,其用为升;地气为阴,其用为降,为什么能天地交感合德而生化万物?此地气中含有天气,天气中含有地气,正如坎水中有火,离火中有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地气得天气之用而升,天气得地气之用而降,因而阴阳交感。或问:君何以知坎中

16、之火原非来自于坎中,而来自于离中?我认为,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正因为阴阳中互有你我,才可能互相沟通往来;而正因为能够互相往来,才有可能阴平阳秘,而不阴阳离绝。所以,真正的中医并不是模棱两可,也不是强词夺理,更不是胡编乱造。这应该是我们每个学习中医的人的追求和自我要求,也是对我们中医体系的尊重和保护。清代唐容川对此领悟颇深:“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是以人参补气,以其生于北方,水中之阳,甘寒滋润,大生津液,津液充足,而肺金濡润。肺主气,其叶下垂以纳气,得人参甘寒之阴,内具阳性,为生气化水之良品,故气得所补益焉。”人参体阴用阳,以用(阳)布体(阴),而肺喜润恶燥,主行水、司呼吸,性动,亦为体阴用阳。故人参可补益肺阴肺气。至于肝的体阴而用阳。我认为,人体结构为体,生理机制为用,抽象后其性一左一右。如双手左右寸关尺,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从根部(尺)起内应人之先天阴阳(肾与命门),左手依次为:水生木生火,火转至右手接命门之火后:火生土生金,金转向左手又生水。如此往复,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