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839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2007184136 07 旅游管理 林昱宇摘要:西双版纳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西双 版纳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认清七个观点,即价值观、道德观、资源观、经济观、人口观、 全球观和参与观。这七个观点,基本上可归纳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构成。关键字: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一、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构成可持续发展理论,是 1987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来的,在她公布我们共同的 未来一书以后,世界各国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的浪潮,并逐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何谓可持续发展理论?即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

2、后代的发展需求 作为前提。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环境对人类发展的供应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要 持续发展,要求环境具有持续发展的供应能力。当人类的发展要求超过了环境的供应能力, 或者人类过度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都会使环境结构失调,功能减退,供应能力 下降,从而影响人类的持续发展。要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环境的持续供应为保证。西双版纳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西双版 纳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认清以下七个观点,即价值观、道德观、资源观、经济观、人口 观、全球观和参与观。这七个观点,可归纳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构成,笔 者作如下浅析。 1.价值观

3、传统的价值观将人类与环境对立起来,片面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征服和掠夺。宣传 “人定胜天”、 “向大自然索取财富”、 “把资源变成财富”等观点。无视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利 用而导致人地关系的失调,最终还是限制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西双版纳 50 年代后期、60 年代中期、70 年代的过度开发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演变、资源 的退化、自然灾害的频繁,这种历史的教训,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则追求和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既要求人类把自然作 为人类自身的生存空间予以保护,又要求自然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下,为人类发展提 供良好的环境、充足的物质和能量,从而使

4、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进化在一种制衡关系中相 互促进,共同发展。 2.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求人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平。 一方面要实现代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福利共享,决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以牺牲 长远利益换取当前利益,以牺牲生态平衡来满足“肚子平衡”;另一方面要实现代内公平、 地区公平,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山区与坝区、穷人与富有的人之间实现公平,走共同富 裕之路。3. 资源观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 传统的资源观是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盲目开发、过度消耗,使人类陷于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面临资源短缺,物种灭绝的“

5、两难”境地。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是走资源节约型、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坚持在保护资源的 前提下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资源退化了,资源破坏了,旅游业怎能持续发展?西双版纳 是世界大叶种茶的原生地, “普洱茶”的故乡。然而由于只顾利用而缺乏保护,导致格朗和 800 年的大茶王树的枯死。结果“99 昆明世博会”展出思茅地区的大茶树,树龄仅有 400 年, 而西双版纳大茶树却无展品,这种教训何等深刻? 4. 经济观目前,西双版纳山区和部分半山区还存在着经济上的粗放低效益和经济结构的落后状 况,盲目的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为求眼前的高速发展而不顾后代的持 续发展,为求眼前的繁荣兴旺,为快速

6、发展交通运输、电力工业而毁林、占用耕地,使耕 地、植被日趋减少。这种置后代人而不顾的经济发展观点是不可取的,必然要影响地区的 可持续发展。 5. 人口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人口发展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人口基数 大,但人口素质低;我州人口基数虽然不很大,但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分布很不平衡,流 动人口已超过本地区的人口基数。所以作为发展主体的人,自身首先需要持续发展。必须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采取一切措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迅速提高人口的思想、文 化、道德、身体、技能、科学素质,开发一切人为、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才能保证可持 续发展的起始源泉和根本动力。 6. 全球观 人口、

7、资源、环境不仅是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共同关心、解决的问题。中 国的发展,西双版纳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可能没有中国的参与。在治理、 保护西双版纳环境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国际间,特别是参加东南亚国家间环境问题的研 究、旅游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共同保护好人类的家园,共同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21 世纪。 7. 参与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关系到当代人和后代人发展的宏伟事业, 必须要人人支持,个个参与。把“政府行为”变成“公众行为”,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事业 应有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节约水电、节约粮食、爱护一草一 木一花,植树造林,种花

8、种草、清理垃圾,不乱砍滥伐森林,不猎杀野生生物,不破坏旅 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一切设施和自然、人文景观,人人都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者、保卫者。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美学条件和社会条件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学条件和社会条件,分述如下: 1.优越的自然条件 西双版纳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与其优越的区位、资源两大优势分不开。西双版纳位 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后区,地处北纬 21 08至北纬 2236,东经 9955至东经 101 50。东部距离太平洋北部湾约 400 公里,西部距离印度洋孟加拉湾 600 公里,距海洋较近。 每年 5 月下旬至 10 月下旬,受海

9、洋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热量充足,雨季长达 5 个月 左右,为热带作物、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双版纳地处云南省南部边陲,东西宽 188 公里,南北长 143 公里,北部西北部与思 茅地区相连,东侧以海拔 1001500 米的山地分岭与老挝毗邻,南侧的西半部在澜沧江以 西,以海拔 10001400 米的分水岭与缅甸接壤,西侧以南览河为界与缅甸隔河相望,距离 泰国较近。与外国接壤的边界线总长达 966.29 公里,成为我国与老挝、缅甸、泰国等邻国 往来的主要通道,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的南大门,为发展国内国际的旅游业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10、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种类之多,数量之全,质量之高,堪称“云南之冠”。西 双版纳融五项“桂冠”于一身:动植物王国、孔雀之乡、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西双版纳以珍贵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和傣族等多民族文化 为主要特色,拥有以热带森林为中心的自然景观和典型性与多样性,有傣、哈尼、拉祜、 布朗、基诺、瑶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独特性与多彩性,构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旅 游资源。主要有七类旅游资源,即气候旅游资源(全天候旅游) 、热带动植物资源、岩溶地 貌(山峰、洞穴)资源、峡谷地貌资源、湖库水景资源(温泉、水库、河流、瀑布) 、人文 景观资源(村寨、竹楼、佛塔、佛寺

11、建筑、民族风情、民族历史文化、遗迹等) 、地热资源 等,可谓是“处处皆景,无处不美;每日可游、青春常在”。 2.美学条件 西双版纳从北到南,自西向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山青水秀,鲜花盛开、风情 万种、充满活力的绚丽画卷,被中外人士称誉为“北热带沙漠带中一块绿色的翡翠”,是一 处古老、神奇、美丽、迷人的地方。西双版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美,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归纳起来有“五美”,即形态美、色彩美、音乐美、结构美、嗅味美等。 (1) 形态美 西双版纳地质构造格局为“勐海隆、景洪断、勐腊拗”三位一体。形成由北向南、由两 翼向中心递降,南部相对略低具有缺口的似“马蹄形”地势

12、。具有“涧谷下切、山河纵横、各 山相邻、山水相依”的地形、地貌景观。大江小溪多穿行于峡谷之中,呈羽毛状向南、东南 部径流,水流湍急,呈断岸泉区飞直泻而来,气势磅礴,宛如万斗明珠沉于琼海。 西双版纳山地众多、岩石陡峭,具有雄险之美。昂首屹立在西双版纳西部山川大地上 的桦竹梁子,海拨 2429.5 米,为第一高峰,山势高大、雄伟、险峻。 西双版纳山脉蜿蜒曲折,植被优良,具有秀丽之美。大安后山、帮敢山、勐宋山、南 贡山、孔明山、黑水梁子、巴亮山、龟山、基诺山、安麻山、南联山等中山峻岭,蜿蜒曲 折,绵绵千里。热带、亚热带植被物种万千,郁郁葱葱、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无比秀丽、 迷人。西双版纳地形山环水复

13、,呈阶梯状递降,具有幽深之美。 西双版纳坝子星罗棋布,大小不等,像一颗颗绿色闪光的珍珠镶嵌在西双版纳活土上, 具有星辰之美。 西双版纳佛寺庭院比比皆是,形态独具风格,建筑雄伟、具有肃仰之美。屹立于景洪 市大勐龙曼飞龙后山之巅的曼飞白塔(笋塔) ,始建于公元 1204 年,塔由大小九塔组成为 雨春笋状、气势磅礴、工艺精湛、形态奇特、闻名天下。 西双版纳岩溶地貌,融山峰洞穴、热带雨林、民族村寨为一体,独树一帜,具有奇特 之美。勐仑绿石林、勐远溶洞群、勐醒洞溶洞群、易武花蛇公主洞、纳么田彩云洞等千姿 百态,变化无穷,由石山、洞穴、峰林、地下暗河、热带雨林、民族村寨、翠蔓挂石、山 花鸟鸣,共同构成了优

14、美、盎然的自然景观。 (2) 音乐美 西双版纳江河众多,河网纵横,大小河流 2000 多条,遍布全州各地:西双版纳森林密布、树种万千、动物繁多、珍稀少有;民族种类最多,居全省第一。民族风情、民族乐器、 歌舞独具风格。水声、林声、鸟鸣声、歌声、鼓声、锣声、乐曲声,汇成了一支“爱我绿洲、 爱我西双版纳”的交响乐。 (3) 色彩美 西双版纳拥有高等植物 5000 多种。保存有古老孑遗植物 30 多种,有花卉植物 1000 余 种,堪称为珍树、奇花、异草的“花卉王国”。树形美丽而挺拔的南洋杉、竹柏、色彩鲜艳 夺目的一品红、吊灯花、金凤花、变色花,一串串、一簇簇,形成一座座奇妙的“空中花园” 。(4)

15、结构美 以建筑而言,单体建筑,其构件组合,显得端庄严肃。如傣家水井、傣家“干栏式”房 屋;群体建筑,其巧妙布局,表现特殊意境。如大勐龙白塔(笋塔) 、景真八角亭、曼阁佛 寺等。以岩石造型而言,岩溶地貌溶洞中的钟乳石造型,逼真奇妙。勐腊县象明境内“天生桥” ,勐远溶洞中的钟乳石造型,栩栩如生,美妙无穷。 (5) 嗅味美 西双版纳被称之为“园艺家的乐园”、 “花的海洋”,上千种鲜花和数百种香料植物散发了 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肺。香溢沃野的依兰得,芳香沁人的香茅草、茉莉花、糯米香、吉龙 草、香夹兰等花卉植物香性清醇,香气千里、香满群山。 西双版纳群山蜿蜒,溪水潺潺、山泉甘甜、瓜果四季飘香。种类繁多的芒

16、果、肉嫩香 甜;挂满树枝的荔枝,肉白鲜甜;水果之王的蜜多萝、香满庭院;傣家米酒,甜蜜醉人。 不仅给人们以欢快、甜蜜和嗅味之美,而且为中华饮食文化增光添彩。 3.社会条件 西双版纳的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基本上是 8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产业,但 是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会议精神鼓舞下,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 重视、支持和州委、州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并逐步形成龙头产业的态势 带动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向前发展。 省政府先后于 1990 年 2 月和 1997 年 1 月在景洪召开两次旅游现场办公会议,制定了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加快西双版纳以热带雨林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业的发展,把西 双版纳建成全省旅游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而共同努力奋斗。 八年多的艰苦创业,西双版纳旅游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全州实现了经济发展观 念的转变,确定了“旅游兴州、生物强州、口岸活州”的思想战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1997 年,我州接待国外游客 4.69 万人,创汇 1537 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 198.76 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