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细胞学作业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45404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细胞学作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细胞学作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细胞学作业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答题:问答题:1、细胞有哪些基本共性?(1)相似的化学组成,C、H、O、N、S、P;(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膜(3)相同的遗传装置:(DNA 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RNA 指导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几乎所有细胞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2、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有哪些不同的基本特征?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由 1 个(少数多个)环状 DNA 构 成染色体,DNA 不与或很少与蛋 白质结合由线状 DNA 与蛋白质组成 2 个以 上染色体核仁/核膜无

2、有细胞质膜有(多功能性)有核糖体70S(50S、30S)80S(40|、60S)膜质细胞器无有核外 DNA细菌有裸露质粒 DNA线粒体和叶绿体 DNA细胞壁主要成分是氨基糖和壁酸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 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骨架无有细胞增殖方式无丝分裂(直接分裂)有丝分裂(间接分裂)为主3、试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其他质体(2)动物细胞独有的细胞器:如中心粒(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比动物细胞表现明显的体积增大与成熟的过程,这点比动物细胞明显。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

3、分辨率:是指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其大小取决于光源的波长,物镜镜口角,介质的折射率。2、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二、问答题二、问答题 1、各类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显微结构时各有何特点(用途)?各类光镜用途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单细胞生物体或体外培养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显微结构的细节微分干涉显微镜适于研究活细胞,观察并记录活细胞中的颗粒及细胞器的运 动荧光显微镜对细胞内特异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及某些离子等组 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研究亚细胞结构与组分的定位及动态定位(构出样品的三位 结构)2、电

4、镜制样技术主要有哪些?各有何适用性?电镜制样技术适用性分辨率 D超薄切片技术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并可完成蛋白质 与核酸等组分的定性、定位和半定量研究45nm负染色技术显示细胞组分或结构(核糖体、蛋白颗粒、 细胞骨架纤维甚至病毒)的精细结构,1.5nm冷冻蚀刻技术观察膜断裂面上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形 貌特征2.5nm快速冷冻深度蚀刻技术主要观察胞质中的细胞骨架纤维及其结合 蛋白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尤其适用于分析难以形成三维晶体的膜蛋 白和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大的复合体的 三维结构低温电镜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真 实展示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表面与内部 的空间结构)0.3nm扫描电镜技术

5、得到样品表面的立体图像信息,但还不可 用于观察活的生物样品0.4nm(透射电镜 达到 0.07nm)低压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技术可用于观察核孔复合体等更精细的结构0.7nm3、有哪些实验技术可分别对细胞内特异性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定量?蛋白质核酸定性细胞内: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 细胞外:免疫印迹、放射免疫沉淀、蛋白质芯片、质 谱分析原位杂交技术定位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米伦反应、重氮反应、 格莫瑞方法原位杂交技术、福尔根反应定量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福尔根反应第四章细胞质膜第四章细胞质膜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细胞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

6、膜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莫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磷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膜脂的不对称性:指同一种膜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膜骨架: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问答题:问答题:1、膜脂有哪些基本类型?有哪些运动方式?基本类型甘油磷脂、鞘脂、固醇运动方式 (与脂分子类型、脂分子与膜蛋白及膜两侧的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温度等环境因 素有关)侧向运动(沿膜平面) 、自旋运动、尾部的 摆动、翻转运动(双层脂分子之间)2、膜蛋白有哪些基本

7、类型?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脂双层膜相结合?(1)基本类型有三种: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跨膜蛋白) 、脂锚定蛋白(2)内在膜蛋白在结构上分为 3 类: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胞质内结构域;主要方式:(1)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相互作用(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 Arg、Lys 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部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 Ca2+、Mg2+等阳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磷脂极性头部相互作用(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胞质一侧的 Cys 残基共价结合到脂肪酸分子上,后者插入到脂双层中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3、生物膜的

8、基本特征是什么?生物膜的不对称性是如何体现的?特征:(1)膜的流动性;(2)膜的不对称性(3)细胞质膜相关的膜骨架生物膜的不对称性的体现:(1)同一种膜脂在脂双层中的分布不同(2)同一种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分布都有特定的方向或拓扑学特征(3)糖蛋白和糖脂的糖基部分均位于细胞质膜外侧第五章第五章 物质跨膜运输物质跨膜运输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对底物具有高度选择性,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既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地抑制,又可被某种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 pH 有依赖性的多次跨膜蛋白。离子通道:由 4 个

9、同源亚基组成的通道蛋白质,是通道蛋白的一种,介导被动运输时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只有大小和电荷适宜的离子才能通过,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具有 3 个显著特征: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即使在很高的离子浓度下它们通过的离子量依然没有最大值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即通道的开启或关闭受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或压力刺激的调控。被动运输(协助扩散):是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ATP 驱动泵:是 ATP 酶直接利用水解 ATP 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2、问答题问答题1.试述小分子物质跨

10、膜运输的类型与特点。类型能量来源特点存在简单扩散不需要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无需 细胞供能,无需膜转运蛋白疏水性小分子, (不带电荷)极性小分 子被动运输葡萄糖转运蛋白 水孔蛋白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无需 细胞供能,需膜转运蛋白极性大分子 无机离子 代谢物主动运输ATP 驱动泵 协同转运蛋白 光驱动泵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需细 胞供能,需载体蛋白离子 多种极性分子 代谢物脂双层对溶质的通透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分子极性。2.说明 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工作原理:Na+-K+泵位于动物细胞细胞膜上,由 2 个 和 2 个 亚基 组成四聚体。在细胞内侧 亚基与

11、Na+相结合促进 ATP 水解, 亚基上的一个 Asp 残基磷 酸化引起 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 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 K+与 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 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 K+泵入细胞,完成整个循环。 意义:(1)维持细胞膜电位;(2)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3)吸收营养第第 6 章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线粒体与叶绿体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电子传递链:由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铁硫蛋白和铜原子 5 种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 过程中,接受和释放电子的分子和原子被称为电子载体。 )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被称为电子 传递链。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由内膜衍生而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与光合作用

12、功能相关。 原初反应:指光合色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 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即光能被天线色素分子吸收并传递至反应中心,继而诱发最初的 光化学反应,使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半自主性细胞器:功能主要受细胞核基因组调控,但同时受到自身基因组的调控的特殊的细 胞器 2、问答题问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动态性的细胞器?线粒体:(1)线粒体大小和形态可能随着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而呈现很大的变化(2)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与细胞内能量需求密切相关(能量需求集中的区域线粒体分布密集,反之分布较小;线粒体时刻处于依赖细胞骨架和马达蛋白的运动中)(3)细胞中

13、线粒体的数目同样呈现动态变化并接受调控(线粒体的数目收到物种遗传信息的调控,并会随着细胞分化而变化)(4)线粒体处于频繁的融合和分裂的动态平衡中(线粒体形态调控的基本方式,也是线粒体数目调控的基础)叶绿体:叶绿体在细胞膜下的分布依光照情况而变化(躲避响应和积聚响应) ,叶绿体的运动和位置维持需要借助微丝骨架的作用叶绿体之间的动态连接:内外膜延伸形成的管状突出,即基质小管实现一个不连续的动态整体叶绿体的分化和去分化叶绿体的分裂(分裂环缢缩)2.试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和标志酶。超微结构特点功能标志酶外膜通透性高,选择性弱参与膜磷脂合成,对将 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 化的物质

14、先行初步分解单胺氧化酶膜间隙含有可溶性酶、底物、辅助因 子催化 ATP 分子末端磷酸 基团转移到 AMP,生成 ADP腺苷酸激酶内膜高蛋白质/脂质=3:1,缺乏胆固 醇,富含心磷脂,决定内膜不 透性氧化磷酸化细胞色素氧化酶基质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质 物质,具有特定 pH 和渗 透压; 含有催化 TCA 循环,脂 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的 相关酶 含有 DNA、RNA、核糖 体以及转录翻译所必须的 重要分子催化线粒体生化反应, 以及参与线粒体内的转 录和翻译苹果酸脱氢酶3.试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超微结构特点功能外膜含孔蛋白,通透性大透过大分子物质内膜有很多转运蛋白是细胞

15、质与叶绿体基质间的通透屏障,选择性转运大 分子类囊体膜表面积很大;富含具 有半乳糖的糖脂和极 少的磷脂,糖脂中的 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 亚麻酸,类囊体膜的 脂质双分子层流动性 非常大(大的总面积)捕获光能,提高光反应效率;有益于 PS1、PS2 和 Cytb6f 复合物、ATP 合成酶在膜上的侧 向移动膜间隙基质可溶性蛋白质和代谢 活动活跃物质,丰富 度最高蛋白质是核酮 糖-1,5-二磷酸缩化酶; 含有固定二氧化碳的 所有酶类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类囊体腔第第 7 章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是高

16、度有序的体系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场所。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动态整体,因此称之为内膜系统。溶酶体: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行使细胞内的消化作用。2、问答题问答题 1、试述内质网的类型与功能。类型形态 功能粗面内质网 rER扁囊状,膜上附 有大量核糖体合成分泌性蛋白和多种膜蛋白及其修饰与加工(6 种) 和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光面内质网 sER分支管状合成脂质;转移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或脂质到高尔 基体(转运机制主要 3 种出芽靠磷脂转运蛋白 ) ;肝细胞:合成外输性脂蛋白颗粒的基地;解毒; 心肌细胞:储存 Ca 离子;其他:合成固醇类激素2、试述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及生物学意义。类型比较意义N-连接的糖基化起始于糙面内质网,在高尔基体加工,载体是磷酸多萜醇,与天冬酰胺 Asn直接结合的糖是寡糖链上的 N-乙酰葡糖胺O-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与Ser、Thr、羟赖氨酸、羟脯氨酸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