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4458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7月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9年7月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9年7月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9年7月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7月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7月广东省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祝您学业、事业成功!祝您学业、事业成功!学习提升能力学习提升能力 第第 1 1 页页 ( (共共 4 4 页页) )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20092009 年年 7 7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课程代码 8403840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30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2、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勒和梅耶 B、泰勒和韦伯 C、泰勒和配 D、泰勒和迪尔凯姆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 B )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考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 C )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杂劳动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的是( D ) A、品貌和气质 B、报

3、酬 C、相似和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哪个指标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的是( C ) A、劳动 B、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娱乐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 A )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 D、正式行为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 这类人属于“职业锚”的哪种类型?( A )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

4、下列哪个理论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B )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0、职业生涯管理中心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手社会行为 12、在功能论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 A ) A、涂尔干 B、帕森斯 C、格兰诺维特 D、摩尔 13、根据

5、年龄与职业流动的关系,下列哪类人在职业流动率上与其他三种存在显著差别?( B ) A、办事员 B、企业内的普通工人 C、主要负责人 D、商业人员 14、适用一般纺织企业的定额方式的是( B ) A、劳动时间 B、看管定额 C、时间定额 D、产量定额 15、把人们组合行为分为工作任务型和人际关系型的组织学研究专家是( C ) A、韦伯 B、巴纳德 C、贝尔斯 D、莫雷诺 16、强调企业是一个社会机构而不仅仅是赢利机构的学派是( B ) A、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B、正宗多元论学派 C、激进学派 D、管理主义学派 17、国际劳工组织行动的基本原则是( A ) A、三方协调原则 B、民主协商原则 C、少

6、数服从多数原则 D、独立自主原则 18、维持生存薪酬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D )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魁奈 D、威廉配祝您学业、事业成功!祝您学业、事业成功!学习提升能力学习提升能力 第第 2 2 页页 ( (共共 4 4 页页) )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19、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现实依据是( C ) A、要素所有权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按劳分配 20、导致行政垄断行业的员工和其他员工收入分配之初就处于不平等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C ) A、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 B、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C、非市场化的因素(行政垄断) D、机会不平等 21、政府在制定劳动政策的过程中要适当

7、地向哪一方倾斜?( D ) A、雇主 B、国家 C、工会 D、劳动者 22、劳动争议的主体必须是( C )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 C、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D、政府 23、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诉讼的必经程序是( C )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其他 24、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有关措施保证每个成员在遇到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的社会保障制度 模式是( B ) A、自助型 B、救助型 C、保险型 D、国家保障型 25、对那些因达到规定的年龄,按国家规定解除劳动义务后,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 平的保险制度是( C ) A、医疗保险 B、失业保险 C、养老保险 D、

8、生育保险 26、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是( D ) A、由职业病引起的病患者 B、由工伤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C、因其他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D、劳动者自身身体所致的病患者 27、就业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下列对劳动者个人来说是最基本的基础和前提的功能是( A ) A、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 B、劳动者自我实现的功能 C、劳动者自我发展的功能 D、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28、在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中,把发展乡外镇企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届三中全 会提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 B ) A、大力发展大中城市 B、大力发展小城镇 C、大力发展都市圈 D

9、、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29、社会弱势群体在遇到就业困难时最直接面临的问题是( B ) A、生活失业信心 B、经济收入减少 C、人际交往无能 D、难以自我调适 30、出现童工问题的背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法治意识谈薄 B、贫富差距的扩大 C、监管部门监督不力 D、缺乏重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

10、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劳动保护的意义包括( ABCD ) A、满足劳动者安全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重要保证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 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E、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32、下列哪些属于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内容?( ABCDE ) A、工作环境 B、同事 C、职位变化 D、 工作任务本身 E、工作时间 33、下列属于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的有( BCDE ) A、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内在积极作用 B、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C、对于增强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D、有利于个人过好

11、职业生活 E、有利于处理好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祝您学业、事业成功!祝您学业、事业成功!学习提升能力学习提升能力 第第 3 3 页页 ( (共共 4 4 页页) )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34、韦伯开创的社会分层理论中,三指标体系分析法所指的指标是( BDE ) A、地位 B、财富 C、社会贡献 D、权力 E、声望 35、下列属于正式组织特点的有( ACDE ) A、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B、较强的凝聚力 C、正式的阶层结构 D、成员的互动方式是正式的而又片面的 E、严格的规章制度 36、薪酬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BCDE ) A、使企业盈利 B、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 C、激发员人的创造更

12、高绩效 D、使员工能力不断得到开发 E、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协调 37、我国具体劳动模式的选择应该符合下列哪些标准或原则?( ABCD ) A、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反映人们的文化心理和价值模式 C、有可依托的物质技术条件 D、体现实用性、可操性和科学性 E、反映劳动者利益要求 38、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主要有( BCD ) A、保障的标准是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 B、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C、保障的目的是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 D、保障标准较高,项目齐全,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保障 E、福利支出由企业、政府、个人共同负担 39、从历史上看,劳动力转移的类型包括( ACD ) A、排挤型转移 B、压迫型转移 C、自主型转移 D、控制型转移 E、计划型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