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186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2][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姓名:姓名: 陈陈 晓晓 元元目录目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摘要摘要.3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正文正文1.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形成概念.42.抽象概括抽象概括,建立概念建立概念.53.运用比较运用比较,理解概念理解概念.54.恰当渗透恰当渗透,掌握概念掌握概念.55.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巩固概念巩固概念.66.以旧引新以旧引新,弄清概念弄清概念.77.发展概念发展概念,选例开放选例开放.8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小结小结9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0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试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摘要:摘要: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

2、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给出了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建立、理解、掌握及巩固等几个重要因素,揭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进行积极复杂的心理加工活动,不是教师的简单灌输和学生的死记硬背所能凑效的。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概念,才能运用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习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学中还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中,真正地进行主体性教学。一、创设情景,形成概念创设情景,形成概念求知欲和兴趣是学

3、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动力。因此,在引入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又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所学问题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准备一只量杯,里面盛半杯清水,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发现:放进一块小石块,水面升高一些,取出小石块,水面降低到原处;再放一块大一些的石块,水面比第一次升高多一些面对这一情景,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很快就会发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小的物体占空间小,大的物体占空间大。所以,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又如在教学“倒数”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口算下列各式:2/33/2=1,5

4、/1010/5=1,41/4 =1,又1/22/7=1 让学生感知“乘积是 1 的两个分数,分子分母刚好调换位置”这一现象后,通过教师的引导,理性概括出“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上面列举的几组算式很有代表性,它包括了乘数是整数、假分数、真分数、和带分数等情况。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寻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和正方体,通过动手、观察、触摸等方法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使他们直观形象地认识和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样既为后面要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概念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像这样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5、,能使学生全方位地感知概念的内涵,为学生理解概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抽象概括,建立概念二、抽象概括,建立概念概念的抽象过程是人脑对事物进行取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必须通过直观教学手段来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概念。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依次贴出红花的集合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感性上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什么意思,并知道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增加相同加数的个数,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多,算式越来越长,长的算式学生会感到计算麻烦,且容易出错,而用乘法计算就比较简便。这样就

6、可促进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建立了乘法的概念。又如乘法分配律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对(5+8)3=53+83, (3+5)4=34+54 等一些相类似的等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启发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共性,即从个别的事例中总结、概括出来乘法分配律这个一般的规律来。如在给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时,我指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在第一行摆 2根小棒,第二行也一一对应地摆 2 根小棒,教师交代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一倍。在第二行上在摆上 2 根小棒,引导学生说出: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3 倍。在此基础上教学例 5。教学时依然进行操作活动:第一行摆 4 个

7、圆片,第二行摆 8 个圆片,使学生直观看到,8 里面有 2 个 4,因此第二行圆片的个数就是第一行的 2 倍,这样,就很自然地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个数里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把新知识转化成就知识,便于学生形成和建立“倍”的概念。然后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倍的认识。三三、运用比较,理解概念运用比较,理解概念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一定的适合范围,而一个概念常常有一些相关概念与之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要重视概念的运用范围,可把相近概念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使学生把握住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出现混淆概念的现象。例如,学生常常将“整除”与“除尽”相混淆。教学时,

8、可让学生计算一些式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找出“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清楚地认识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进而准确掌握“整除”的概念。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概念,教师可以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在圆的周围绕一圈红线,把圆的周长鲜明地显现出来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用手沿着圆周边缘摸一圈,在触觉中突出“周界”的形象,使学生感知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与长方形、正方形呈折线状的周长不同;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的表面,获得平面的感觉,使学生感知圆的面积是指封闭曲线内部平面的大小;最后再要求学生在实物圆上用彩笔描绘出圆的周长,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在以

9、后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学生头脑中就会浮现出“圆周”和“圆面”的相应形象,不至于使二者混淆。四四、恰当渗透,掌握概念恰当渗透,掌握概念根据心理学原理,理性的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而且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以表象为支柱的。针对这一心理特点,采取渗透发进行概念教学,比较合理。例如,行程问题中的“同时出发” 、 “相向而行”与“相遇” 、 “相距”等概念,讲起来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可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做一些渗透这方面知识的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行程问题中的这些术语,明确概念。有些概念往往具有几个属性,这些属性共同构成概念的本质特征。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些属性,逐项剖析,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概念。如

10、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学单位“1” ,使学生明确单位“1”不同于通常所说的“1” 。它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筐苹果、一个学校等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强调“平均分”使学生明确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理解若干份。若干份是指根据需要分成的任意多份。这样就使分数意义的种种属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从而为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俗话说“教无定法” 。概念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感知具体事物、观察图表、演示教具、操作学具、游戏活动、利用旧概念等。其中“变式法”就是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并改变其表现形式,使非

11、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恒在的一种教学方法,变式教学在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在学生初步理解概念后,我常采用变换概念叙述形式,让学生从各个侧面及各种不同的说法中,加深对概念的辨、理解。如在学习了数的整、倍数、约数等概念后,接着学习能被 2、3、5 整除的数的特征。在进行“能被 2、3、5 同时整除的数”的练习时,将其变式为能被2、3、5 同时整除的数;既含有约数 2、3,又有约数 5 的数;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和 5 的倍数;既是 2 的倍数,又含有约数3,还能被 5 整除的数。说法不同,而本质相同、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所学概念理

12、解的更透彻、掌握的更牢固,而且还为后面学生学习利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题打好基础。五、寓教于乐,巩固概念五、寓教于乐,巩固概念在概念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在概念的形成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概念的巩固和应用。然而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就是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因此,更要在巩固运用上下功夫。比如,在讲解了质数、合数的概念以后,为了让学生明确质数和合数的区别,可设计一个游戏:先在同学间找自己学号的约数,再根据所找的约数的个数,分辨出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接着也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的分类很明确的分辨出来,并且对“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来源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对概念死记和与

13、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当然,在初步形成的概念巩固程度较差,此时,从反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防患于未然,把可能要发生的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巩固阶段可以画出图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线段,或通过圆的直线,让学生判断哪条是直径。通过这样的练习,从正反两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思辨,就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圆的直径的意义,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小学数学概念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 多的到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机会。如教学“米、厘米”的概念后,让学生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进行观察估测,再动手量一量。学习了“三角形的稳

14、定性”后,让学生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将家里和教室里松动的桌凳修理好。这些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每个概念,我们都要深入挖掘它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创设真实可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掌握的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制作圆柱体茶叶盒需要多少铁皮,制作一节出水管需要多少铁皮。因为是对照实物测量、计算,学生对这些物体的形状、用途十分清楚,所以对有盖无盖,以及两个底面都没有的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就能正确区分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

15、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死搬硬套概念和公式。并达到了巩固概念的目的。 六六、以旧引新,弄清概念以旧引新,弄清概念数学概念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在建立新概念的过程中,如果注意分析新概念的已知部分,就能为学生理解概念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还为学生组建知识结构留下伏笔。如,讲最大公约数,可以先复习约数的概念,让学生在掌握约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公约数及最大公约数。约数是基础,着重理解公约数中的“公”字就可以了。而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最大公约数。如果教师教一个新概念都这样逐层分析解剖,以旧引新,新课的重点就不难突出,知识体系也就不难构建了。因此,在教学新概念时,要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使已有知识成为理解、建立新概念的条件。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由于学生已经正确建立了长方形的概念,我注意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进行比较,使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相同点:都是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不同点: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四个角都不是直角。这样,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这一本质属性就已突出来了,且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做了铺垫。七、发展概念,选例开放七、发展概念,选例开放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之标志。数学开放题正是着个时代的产物。在数学教学中引进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