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152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论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着重点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王冲 王冲(1969 年 4 月-)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作者联系方式: 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路 3008 号,深圳市委党校办公楼 1504,王冲,邮编:518034;电话: 13302914966,075582768958;邮箱:【摘要摘要】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是从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民生这一深层次问题,营造我党执政兴国的良好社会环境。 其着力点是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强基固

2、本等。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管理能力 必然性 着眼点 着力点2011 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作重 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 大意义,明确了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随后的“七一”讲话中,他又强调了 “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 展的基本矛盾和阶段性特征,适应时代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方 面和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我党促进科学 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非常重大。一、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

3、能力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目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创新社会 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必然性。(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特征决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特征决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历史必然性的历史必然性新中国成立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党领导国家和人民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 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1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工业 化、信息

4、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带来 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公共安全事故频 繁发生;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也发生着变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增多,等等,都给 社会管理带来了新课题、新要求。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带有阶段性的特 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党领导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中的必然现象。从党的崇高事业这一角度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性,能加强我们 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增强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自觉性和主动性。1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http:/ 然性然性我

5、国既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中, “社会建设”提出较晚,在建 设实践中显现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 体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1)我国社会保障网建设缓慢、覆盖面较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与人 民群众实际需求差距显著,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进 程。 (2)政府社会管理的理念及方式与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形态及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不相适 应,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且改革滞后,政府责任缺位和包揽过多同时并存,市场机制、社 会资本和民间组织

6、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社会事业的发展活力不足。 (3)城乡差距、地区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各阶层之间利益摩擦及冲突增多,社 会公平与正义问题日渐突出,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尽快缓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头就难以保持,甚至步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覆辙。因此,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创新社会管理 能力。(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理党的各项建设,最终的归结点,就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这关系到我们党能否继续 长期执政、执

7、政地位的巩固性等重大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能力,是党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体现,也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的体现,与 党肩负的使命和任务紧密相连。当前,在推动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要通过改革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党的任务中,推进科学 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联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成与社会稳定相联系;经 济、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相联系的。 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临着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同时也面临着 随改革进程加深而越来越凸显的社会整体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新形势下,能否处 理好改革发展稳定

8、问题,能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维护好社会公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成败,任务十分艰巨。正因如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眼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该从党的执政需要出发,着眼于解决民生问题,营造良好执 政环境。(一)解决民生问题(一)解决民生问题民生对群众而言, “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1; 民生对政党而言, “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2。按照唯 物史观和我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9、,是执政党的1 孙中山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802 页。2 孙中山选集 ,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825 页。3社会基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始终 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衷心地支持和拥护。而民心向背的深刻基础是民生状况,毕竟,“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党必须高度重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 本权益保护状况,通过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改善社会民生,从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和 支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维护

10、人民利益,是党的制定路线 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党所提出的社会管理, “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 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 当前,我们应从维护群众利益角度出发,加强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药卫生、食 品安全、住房政策、教育体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领域的研究探索,探讨新形势下全 力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共享改 革和发展的成果。(二)实现(二)实现“三个最大限度三个最大限度”的目标,营造党执政兴国的良好社

11、会环境的目标,营造党执政兴国的良好社会环境党执政兴国需要有利的社会环境。对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的执政 党而言,良好社会环境最基本方面的是社会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活力迸发,人 民群众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动力,才能推动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社会和谐稳 定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社会环 境的营造需要有效的社会管理。 “三个最大限度” ,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 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3,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又一着眼点。创新社 会管理,要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

12、,维 护人民群众权益;通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保持社会活力,密切党群关系。社会秩序保持 良好,社会风险应对有效,社会和谐稳定长久保持,党和国家的事业才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所谓着力点就是大力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目前,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解决社会管 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一) )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社会管理工作是做群众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 责。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 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4。目前

13、,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存在着与创新 社会管理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来看,对社会管理重视不够,还没 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 上“一手硬” 、 “一手软”的现象,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的观念还未根本改变。从方式1 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82 页。2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ttp:/ 3 同上。4 同上。4和方法上来看,还存在着相对滞后问题。由于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刻 把握,往往不善于化解矛盾,不知道消灭矛盾和纠纷于萌芽和基

14、层,甚至习惯于采取行政 强制措施,动辄调动警力,不善于运用法律、道德约束、舆论引导、心理疏导和信息技术 等手段。从能力上看,由于缺乏社会管理的相关知识,往往处置方式不当,处理方式失准, 应对危机能力欠缺。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以转变思想,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不 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二) )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社会管理需要机制体制的保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科学发 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1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委担负领导责 任,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15、政府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办好主要由政 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稳妥吸收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管理和服务,逐步建立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机制。 2加强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共产党人不仅承认和肯定人民群众利益追求的合 理性,而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们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因此,必须 在多样化的利益格局中做好利益协调,实现每个阶层的利益追求。这就需要进行体制机制 建设,出台并逐步完善政策法规,运用经济杠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科学调控初次分 配和再次分配,提升劳动报酬的份额以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并推动垄 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造和谐的收入分配格 局,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3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 社会矛盾固然有不同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但绝大多数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应在把 握社会矛盾性质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人民内部矛盾演变的规律,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以和 平的方式加以解决。目前,要以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矛盾为重点,继续推进多渠 道与全方位相结合、法治化与柔性化相结合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建设。要继续健全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 手段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