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243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99年国际传播学会第49届年会述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年国际传播学会第届年会述评 【原文出处】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原刊期号】199904 【原刊页号】1926,32 【分 类 号】G6 【分 类 名】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001 【 标 题】传播学的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年国际传播学会第届年会述评 【 作 者】陆晔/潇湘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邮编: 200437 【内容提要】本文对 1999 年国际传播学会第 49 届年会作了全景式描绘。其中包括大会一 般情况,主题会议的讨论,17 个不同分部专题报告的内容,而全文最后概括的 4 个特点代 表了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最新趋向:针对现实,崇尚深

2、化而有新意的研究。多学科知识 交叉、融合与共论,形成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的传播观。对海外媒体是否“妖魔化”和如 何“妖魔化”中国的多层次思考。注重差别、张力、对话,这是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向,也 是大会主题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即将传播与对立相联系,倡导接受差异;不把差异仅仅看 作是一种对立、冲突,而是借对立而显现各种转折,在对立中有新的发现。这是一种研究 的思想方法的转变。 【关 键 词】国际传播/社会学研究/多元视角与多维框架/妖魔化/对话/ 差异张力地带 【 正 文】对于人而言,传播无所不在。当代,传播以它千变万化的面孔、话语、姿态、渠道、 技术、观念和理论,在我们的外界存在着,在我们的身内存在着

3、。作为会传播的个体,作 为传播界的学人,我们对传播学的一点认识,无不始自我们切身参与传播的体验。1999 年国际传播学会第 49 届年会是我们经历的一次充满了听与看的传播,一次我们 非常想传播的传播。为了特别了解这次传播的意味,冲破简单的归类与描述,我们先试取 一个全景,然后,再发议论。大会的组织者这次大会是由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SSOCIATION,简称 ICA)组办的,会期五天(1999 年 5 月 2731 日) 。大会在旧金山湾区的希尔顿饭店举行。ICA 成立于 1950 年, 现有会员 3000 多人, 是一个非盈利、纯学术性团体。它

4、集合全世界高等院校的学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旨在交流 思想,共同探讨人类传播领域的重要问题,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其会员的三分之二为世界 各地高等院校的教授和研究者(包括研究生) 。ICA 的经费部分源于会费, 部分源于会议 注册费和各方的捐款。学会历年的当选主席在任期间主要精力放在协调与组办年会上。本 届学会主席是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传播系以语言与小团体互动研究见长的 Howard Giles 教授。年会就像 ICA 一项很大的学术工程,需要精密安排与分工合作。 协助主席工 作的是各分部(divisions)的负责人,他们分别在自己负责的领域,通过互联网,向学界 各领域提出论文的详细要求,接受提交

5、给会议的论文,通过组织“匿名评审”(blind review) , 筛选一定数量的论文,拟定参加会议者名单及安排发言,同时,也帮助主席设计大会整体 格局,分配会议各部分时间。参加会议者必须在半年前向会议提交论文及论文提要,发言 有一定时间限制,时间长短由会议主席根据所在会组论文数量决定,以保证发言时间的公 平分配。通常,会组还会特别邀请一个对该领域有所建树者,作为评论员列席参加他们的 讨论会。评论员得此殊荣,便可对该会组发表的论文评头品足,无论被评者是否资深历久, 评论员都可言辞激烈而无所顾忌。人们对有建设性的批评则乐于洗耳恭听。ICA 大会已有中国香港学者入选,作为会组“评论员”(discu

6、ssant) 。另外年会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 是提供一个“集合点”(venue) , 让这些平日埋头于教学、忙于课题的教授、学者们,在此 轻松愉快地会友,自由沟通业内的各种信息,甚至话话家常。一边,人们在不同议题的会 场内紧张穿梭,倾听各种学术之争;另一边,饭店的酒巴、快餐厅里,高朋满座,弥漫着 友爱与温馨,气氛可人。 总之, ICA 的年会与全美传播学会 NCA(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和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 AEJMC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COMMUN

7、ICATION) 的年会,均是一年一度国际传播学界的重要学术会议。主题会议的讨论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传播与对立:通过对话接受差异”。主题会议的宗旨使人明显感 到“对立”与“差异”在传播研究中的方法论作用。ICA 大会的会议项目主席 Linda L.Putnam 女士将该主题概括为:“关注于我们生活中的相反作用,关注于逻辑困惑、对立和悖论形成 人类的发现与理解的那种方式。 ”本届会议的主题报告共 21 场。主题讨论的热点内容之一是“对话”。对话成为沟通对立 观点与接受差异的园地。其中“严肃对话:强调差异与创造共同基础”主要探讨了从公共领 域到儿童自我组织的公平对话原则。 “谈话是民主之魂吗?对民

8、主中政治交谈的对立性 认识”是一场传播学界知名学者的对话。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传播系 MichaelShudson 教 授在其挑战性的文章为什么谈话不是民主之魂中, 全面反驳了通常相信谈话是民主话 语理想形式的观点。在该小组对民主中政治谈话的意义进行评价时,学者们看到,人们在 理解谈话时,可能遇到了源自谈话本身悖论性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理论困境的状况。参 加讨论的还有著名媒介与文化批判学者 James W.Carey 的口语传统、 地方知识与政治谈 话 ;宾西法尼亚大学传播系 Elihu Katz 的精彩发言,以及其他人的政治谈话的技术性 、 政治谈话的特征 、 政治谈话与公共领域 、 公共

9、论坛的道德与情感等题目。在“传播 与对立:以比较的个案研究来接受差异”的论题中,与会者通过两个个案分析,关注在此间 出现的行为理论和文本谈话理论之间的异同,并在这两种理论的倡导者之间,展开对话。 从对话理论与实践中,探索对立与差异 ,这个小组的发言分为两部分进行,讨论的中心 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对话建立相互理解,形成共同认识的基础,以及对话在处理差异等问 题上的方式与方法。前半场的内容有,对话的实践与对话的情境,种族对话等。后半场没 有论文发言,而是自由讨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对话发生的基本前题;谈话与对话的区 别;对话的目的与结果等。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对话 不是

10、自然发生的,对话是有意识进行与安排的,它是在问题中出现的也是传播过程中的一 种选择。对话不是追求结果,对话不想将意见强加于他人,而是与他人交换意见的过程等。 有人提出要“创造对话”的观点。对话具有一种力量,它使谈话得以进行,因为对话能创造 一个使传播或交往得以发展下去的情境。华盛顿大学言语传播系的 John Stewart 教授指出, 对话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连接、联系(connection) 。对话理论的构架是人的构架, 因为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属于人的结构。对话不是一个人的独白,对话人离开人的关系 就无法得到理解。在众多讨论中,对话研究显然是对大会主题的一个特别响应。因为对话 的视野包

11、含了对立与差异,接受与理解的眼光。学者们提及的现代对话,其理论根源早自 柏拉图,晚至布伯(Martin Buber) 、巴赫金(M.M. Bakhtin ) 、 鲍姆(David Bohm) 、罗 杰斯(Carl R. Rogers)等人。主题讨论的其他要点是:“新闻学的主流:从理论到实践”。该小组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何为主流;市场与道德关怀如何驱动新闻业,并带来何种结果;其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应 用的双重配合,开拓媒介主流的概念。 “敌对的传播:比较协商与叙事在处理对立紧张关系 过程中的角色作用”。该题目探讨的传播现象是,在传播双方视为敌手的传播情境中,怎样处理对立双方的紧张关系。其目的在于通

12、过协商对叙事传播作用与差异的比较,探讨发生 在这种环境中的传播对策。例如人们如何运用协商与叙事的方法,使传播双方在敌对的传 播情境中,能欣然接受差异。 “家长控制、产业自由以及政府对儿童接触娱乐的管制”。该讨 论以圆桌会议形式进行。讨论的要点在于家长、产业和政府三者间,在对儿童接触如电视、 英特网、电影的娱乐管理上,所出现的诸种矛盾及背谬。专题报告的讨论本届年会的专题报告 300 多场, 分别属于以下 17 个不同分部(divisions):1.信息系统:该分部旨在从事信息、语言与认知系统的综合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信 息的流动;人与传播技术的互动;信息传播过程以及信息社会的生活形态等等。在本次

13、年 会中,该分部的论题主要是信息系统的精神过程;人际间的信息沟通;组织信息交换与决 策中的冲突、合作与信息分享;媒介信息的记忆;叙事的真实与虚构;等等。2.人际传播:该分部的主要研究包括家庭关系与小团体关系等在内的人际传播过程; 传播规则的建构;对话的形式、功能以及讯息的多重效果。其关注点是人们用怎样一些方 式创造、表达、解释和协商相互间的关系。讨论的话题有印象管理,谈话规则,社会支持, 冲突冒犯,隐私,欺骗,人际关系的发展、保持、终结和自我暴露等。大众媒介与人际传 播之间的关系;新媒介使用者与传播者的关系;不同文化个体之间的沟通、冲突与竞争; 人际冲突中的性差异;计算机在人际传播中与人的互动

14、作用;性关系、婚姻关系中的传播 行为;离婚的社会支持;劝服传播与社会影响,等等。3.大众传播:研究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介讯息传输方式的差异,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 检测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评估大众传播的政策,同时也包括对国际大众传播发展的探 讨。本次年会的主要论题有:新闻商业化的内容、竞争与所有权;新闻中组织文化的效果; 地方报纸内容变化对发行的冲击;新媒介与市场竞争;新闻与社会问题的结构;新闻报道 与社会公共事务;信息社会的文化权力与全球贸易协定的冲突;新闻、广告与娱乐的认识 过程;广告与公共关系;成人使用媒介的问题;社会的人际信任;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媒介 使用与传播;家庭传播模式与父母使用媒介;

15、新闻受众的认知取向;犯罪政治的媒介影响; 新闻框架对受众认知的作用;电视新闻的框架效果;国际冲突的媒介管理;性与暴力的电 视内容分析;媒介与社会变迁的受众经验分析。其中,媒介全球化与文化同一性的问题,引起较普遍的关注。来自丹麦、荷兰、比利 时、苏格兰等地的欧洲传播学者对于美国战后的文化外交、文化帝国主义、文化的再造与 趋同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均涉及到国家媒介政策以及相关的组织、政治、经济策 略,乃至社会文化的历史传统。在当今全球市场趋向一体化时,探讨传播和文化的同一性 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组织传播:其研究对象为信息在组织行为中的角色和意义。综合性的组织传播研究 还广泛地涉

16、及到信息环境、社会文化趋向等组织符号和话语的研究,信息技术和跨文化传 播在组织建构中的作用研究等。本次年会的成果体现了在组织传播的行为、过程与效果方 面,所出现的新的研究取向。如传播与组织变化的结构关系、网络上的组织传播、技术作 为组织传播的环境等。5.跨文化与发展传播:主要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理论与实践,比较不同文化、国 家、种族之间的传播系统,并着眼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在本届年会上,该领域所关 注的焦点有 3 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包括信息时代的国际传播;90 年代进口电视 对中国改革的影响;国际信息流向与世界系统理论;国际媒介报道的内容比较分析;公共 和私人广播业主关注点比较;全球信息系统中的议程设置的效果:5 个国家的电视新闻, 等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研究,包括伊斯兰社区的传播、政治与宗教;外国媒介在亚 洲、欧洲的影响;多元主义或帝国主义网络连接国家的语言权力等。种族与政治实践,包括美国拉丁妇女杂志研究;北非英特网的扩张;民主非洲的传播;发展中国家的信 息技术策略;人际冲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