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32345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把锁练川小学 杨秀华中国日报网消息:中国和英国专家 2010 年 1 月 19 日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 1/3 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这项调查针对 9 至 12 岁的学龄儿童,在中国浙江省城乡的 9 所小学中抽样选取了 2191 个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显示,有 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这一庞大的数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深思: 如何才能保护孩子那脆弱而又单纯的心呢?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_“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

2、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再存在。”一一. .允许犯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允许犯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人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试验错误的过程.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着一双灵巧的手。他说:“这是因为我从小就破坏了许多东西,我的玩具几乎都是被我大卸八块,父母亲用的书也曾被我一页一页地撕开来。我对实验的兴趣,正是我童年破坏游戏的延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总难免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惧怕错误的观念在我们的教师心中生了根,不能允许孩子哪怕犯一点点错,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我们的教育者几乎全都

3、喜欢学生一秒钟之内答对问题,而且必须是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学生在课堂多讲几次话,老师就让你一个人坐第一排或最后一排;今天忘了写作业,罚你抄 10 次;今天忘了扫地,明天开始罚你扫地一周 所以当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总是想让他们刻骨铭心,永不再犯,甚至在孩子出错之前就加以提醒,这样做是对孩子们天性的扼杀。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因此我想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情境。所谓“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在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与众不同而受到嘲笑和干扰。更为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感

4、悟“出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将学生从对错误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学生“敢”出错,这样学生才不会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能够始终保持心情舒畅、情绪饱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课的结尾处我出示这样一道看图列式题:小明的左手中有 4 粒红弹珠,右手中有 5 粒绿弹珠。我巡视了一下,发现有两位学生的算式是这样列的:4 5,我让他把算式抄到黑板上,同学们看到算式大笑起来说:“错了,不好用乘法算,因为两只手上的弹珠不一样多。 ”这时,我没有很快下结论,而是启发说:“这位同学想法很好,今天我们刚学了乘法,这个同学就能利用了,这道题能不能用

5、乘法来计算呢?”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一位学生说:“42 是把两只手中的弹珠都看成了 4 粒,这样右手中少算了 1 粒弹珠,只要再加上 1 粒就对了。算式应该是:4 2+1。 ”另一学生说:“5 2 是把两只手中的都看成了 5 粒弹珠,多算了 1 粒,只要再减去 1粒就对了。算式应该是:52-1。 ”这样,顺着学生的“错误” ,及时点拨、启发,把错误改正过来,不仅保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会巧妙利用,因势利导,这里采用的“将错就错”方法,不是以简单方式轻易否定错误,而是充分利用错误中的合理的、可利用的因素,引导学生走向正确

6、。这就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 ,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这样处理既不会使学生由于思维偏差而产生自卑感,又可以使学生从简便方法中看到自己思维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错误”之所以是宝贵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是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我们的教师总是希望学生都能适应教师的教育,而不能转变观念使自己的教育适应学生的发展。二二减轻负担减轻负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淘气顽皮、好奇好问是孩子最典型的天性。孩子生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童年期的心理活动特点。孩子活泼好动,不仅爱玩买来的玩具,也喜欢戏水玩泥沙,还爱拿着彩笔涂涂画画,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孩子玩耍、描

7、绘和探索的对象;孩子会缠着你问“这是为什么” , “那又是为什么”但是现在的小学生不但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更背着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望。他们所处的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群体,大家好比赛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我们所处的大社会。他们的父母为了不使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煞费心机,让孩子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作文、学奥数、学英语,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今年读三年级,除了学校上课,中午、晚上都要跟老师学习,星期六、星期天还要跟老师学习。到了暑假,一、三、五早上学数学,二、四、六下午学语文,四、日早上学英语我时常在想:我们处心积虑要求孩子必需掌握的知识,他们终身受用吗?我们为孩子设计

8、、规划的成才标准和成长道路究竟对他们的发展有多大帮助?孩子们最感兴趣,并且一辈子受用的是什么?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知识渐渐淡忘了,还有一些是忘不掉的东西,这些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在告别自己的童年三十来年之后,回忆起儿时的经历,我的切身体验是:最受用、最有帮助的不单是那些定理公式概念、课文和成绩单上的双百,正像歌曲童年里面所唱的、孩子所向往的生活:“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更令人久久不忘、回味无穷的是弹玻璃球、玩泥沙、做游戏、捉迷藏、跳橡皮筋、踢毽子、参加舞蹈比赛,正是这些使我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竞争,学会了独立思

9、考,学会了面对挑战,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善良、诚实、友爱、勤奋的人,它们才是我一生享用不尽,最值得珍惜的财富。所以我想:源自天性的游戏、玩耍和发问是童年期孩子每天的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启发性,既是儿童学习的自然途径,又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真正的童年,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不仅会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智慧与创造的灵光也会时常闪动。所以我想我们学校要尽可能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三多元沟通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桥梁。三多元沟通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桥梁。每个人都以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特质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以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就每个人的特点来说,都是他那

10、个特征区域里的优胜者。 对一个正在发展着的人来说,其培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像工厂产品生产那样,只要按照图纸的要求去做就会制作出合格的产品。教育应该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多元沟通。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由此可见:每一个学生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最后强制撬开了,锁再也没用了.那么如何才能把自

11、己变成一把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孩子的心呢?我想惟有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才能顺利地打开学生心中的那把锁。然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仅靠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课后交流能促使师生间的情感得到升华,课后交流除了可以跟老师当面交流外,还可以请学生们有意见或者见解可以给老师写小纸条,夹在作业本里一起上交。这样可以避免有些同学觉得当面不敢的心理想法。老师改作业的时候可以看到小纸条,及时的跟学生沟通,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学生可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根据不同的学生写上留言,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法。例如:“你很可爱,老师很喜欢你!”“老师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如果能和 XX 同学成为

12、好朋友,就更好了。“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这次你有很大的进步,老师相信,坚持就会胜利!”“今天作业中出了一些错,老师发现你上课心不在焉,能告诉老师原因吗?”“你的方法很有创意,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大胆地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通过师生课后沟通,教育学生热爱生活,鼓励他们勤奋学习,解答他们的疑难与困惑,指点他们走出挫折,为他们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们的成功快乐等等,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人人得到应有的发展。四四. .体验成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源泉。体验成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源泉。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尔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

13、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了解学生,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位代课教师,那时候在村小都是复式教学,一次数学课她为了给四年级同学上课,课前在黑板上抄了 10 道数学应用题,告诉我们这节课进行数学比赛,结果我也奖到了一块橡皮,从此以后,我就认为自己很聪明,自己的数学成绩比别人好,甚至到现在我一直有一种优越感。当我偶尔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少,但能有几个老师,能成为伴随我终生,永恒而美丽童年生活的镜像

14、?对我来说,这位代课的周老师是我众多老师中记忆最深的老师,难道是她高超的教学水平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不!她仅教了我一年的数学,教我什么知识我一点也不记得。我只记得她奖了我一块橡皮,也就是这块橡皮给了我成功的体验,给了我欣赏,给了我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所以我想作为教师我们要打开各种渠道,要广开门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出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偿到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到幸福的感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孩子的世界是一块丰沃的田园,我们要站立在儿童的立场上,尊重儿童的需要。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用热忱去播种、用心灵去滋润这一方沃土,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童年时代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为孩子的一生抹上靓丽的底色。少一些责备,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苛刻,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批评,多一份表扬;少一些打击,多一份鼓励;少一些歧视,多一份爱心;少一些浮躁,多一份耐心。我想,如果我们能一点点的改变自己,我们的教育效果必然另有一番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