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2232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国考行测:状语在言语理解的作用状语是句子重要的修饰成分,往往附加在谓语中心语或句子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语或句子进行修饰或限制。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状语修饰整个句子的情况最为多见,用来表示句子所描述情况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处所、程度等,我们了解和学习状语的目的在于两点,一是在状语之后寻找句子的主干部分,或者简单地说,状语之后找主语,而主语往往与文段的主旨关系密切,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二是与状语相关的内容不是正确的选项,要排除其干扰。我们先要了解下状语的分类,状语按其修饰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八

2、大类: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条件状语,原因状语,目的状语,结果状语,让步状语和比较状语。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文段中,往往是一些短语充当状语的成分,包括方位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等。考试研究中心将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早在汉朝时,湖南人就用腊肉制作佳肴。到了清代,此类菜肴已很出名。(“早在汉朝时”、“到了清代”都是表示时间的状语,用在主语之前。)2、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劳动人民凭借着聪明才智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与文化。(“在上”表示地点的状语,用在主语之前)3、保持书的清洁,你就可以把我的书借去。(“保持书的清洁”动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借走书的条件,用在主语之前)4、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无产阶级革命

3、将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是目的状语,用在主语之前)5、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与相比”是比较状语,用在主语之前)6、由于小王的粗心,我们还得再将数据核对一遍。(“由于”是原因状语,用在主语之前)7、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即使”是让步状语,用在主语之前)8、采用这种新技术,我们的生产成本下降了一半。(“采用这种新技术”表示方式,成为方式状语,用在主语之前)由上述几个例句,我们了解了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那么,下面我们来看几道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例题,加深理解状语的特点对我们做题的帮助。例 1、(2007 年浙江省考

4、)政策和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带有人们的主观意志,或者说是人们意志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行政调节方法运用得是否合理和科学,主要取决于人们主观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对客观规律和复杂的经济活动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行政调节方法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局限性B. 政策和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存在不科学性C. 应该用经济和法律等其他调节方法取代行政调节方法D. 政策和制度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制定者的主观因素这是道主旨概括题,结合“结论之后是重点”的方法,我们很容易找到文段的主题句是第二句话,而在这句话中“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在句中作状语,状语之后找主语,主语是

5、“行政调解方法”与 A 选项是一致的,后面说人的主观性问题,即是人的“局限性”,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有些同学回去选 D,而 D 选项的主语与文段不一致,所以不能选。例 2、(2010 年江苏省考)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状况同样如此。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短短几个月内,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呈现出风雨飘摇之势。而相对于危机来势之迅猛,危机消退则要缓慢得多。2010 年,世界经济注定将走在“病后初愈”的漫漫康复之路上。文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的“病”指的是( )A. 世界经济 B. 金融海啸C. 世界经济危机 D. 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这是道词语理解题,有很多同学选 B

6、 选项,“金融海啸”出现在文中“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这一分句中,而这个分句在句中作状语,因此,不能选择 B,而在状语后“世界经济危机”是主语,所以正确答案是 C。例 3、(2011 年国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7、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B。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根据第二句话的转折之后分句判断,“与发达国家相比”是句子的状语,状语之后的“它”是主语,根据文意“它”指的是“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力”,即是文段的主要内容。文段的最后一句话用“务必”引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正确答案是 C,其它选项的主语与文段的主要内容都不一致。此外、状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例 4、(2011 年国考)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

8、可以忽略人体各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B 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C 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D 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文段中第四句话“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其中“与不同”在句中作状语,也就是说“西方的立体剪裁法”并不重要,仅仅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它之后的内容才是重点,因此我们可以排除 C 选项,正确选项是 B。综上所述,状语具有修饰句子的作用,往往位于句首,可由状语之后寻找主语,与状语有关的选项是干扰项,不能选,这就是状语给我们理解文意和选择答案带来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