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199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探析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探析【摘要】本文概述了选拔和加强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的五项原则,针对目前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后备干部选拔管理的新机制:改革后备干部的产生形式;对后备干部实施分类及动态管理;建立科学的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形成有特色的人才使用制度。【关键词】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机制;探析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影响到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企业经营, “人才”都是作为社会各项活动的有形载体,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如何

2、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以及与外界争夺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共同课题,这也对如何选拔和管理后备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加强后备干部管理的重要意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还要他们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市场经营理念,要把他们培养成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干部队伍。所以,对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效合理地使用和管理好后备干部。有效合理地管理后备干部,不仅有利于良性人才机制的构建,还有利于培养一大批既能适应社会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又能担当起重任的领导人才,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有长远的战略

3、意义。二、电力企业选拔后备干部应遵循的原则1、择优培养为了能够顺应时代步伐,结合电力企业当前现状,重视对技术型人才、全能型人才的培养,冲破电力企业一直以来论资排辈的不良现状,在企业内部建立良性的激励竞争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择优培育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达到择优培养。并且致力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择优工作机制,使电力企业后备干部储备工作能够逐渐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2、公开选拔当前的电力企业大多都属于集团公司,下面会有很多个子公司、分公司,要达到储备干部能够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规划,那么就需要在整个集团公司、或者针对社会人才开展公开选拔工作。公开选拔能够达到择优录取的目标,能够有效提高

4、储备队伍质量。要做好公开选拔工作,需要集团公司将相关信息全面公布,并根据岗位制定选拔标准、培养目标、考核内容公之于众,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并吸引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真正做到公开选拔。3、公平公正公平公正的开展选拔工作是择优培养的关键,也是公开选拔工作的基础,如果做不到公平公正,那么公开选拔也没有多大意义了。电力企业的后备人才储备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必须突破以往电力企业论资排辈用人机制,真正实现公平公正,要进一步杜绝内定、特定等不公开行为,公开条件和程序,倡导并鼓励干部踊跃竞聘,对一些竞聘形式和结果要进行公示,提倡全体员工监督举报,形成企业与干部的双向流动机制。三、构建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的新

5、机制通常情况,后备干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情况产生:一种是通过社会招聘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内部培养、选拔产生,这种方式是我们积极推广并加强研究的形式。为什么要将内部选拔培养作为企业储备后备干部产生的主要方式呢?这是因为,从企业内部选拔培养干部,所选拔的干部熟悉企业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人才优势。做好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改革后备干部的产生形式电力企业应该是包括发电、配电、输电、供电及相关辅业单位企业。对于电力企业的后备干部产生形式,就应该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远景目标所规划的人才需求,注重后备干部的产生方式。后备干部的产生方式包括社会招聘方式

6、和企业内部选拔培养,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产生,电力企业后备干部都应具备德与才两个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做好对后备干部德与才的考核与选拔工作需要企业人事部门从以下几点出发:(1)按照后备干部岗位要求对各类后备干部资质标准全面公开。如果从社会招聘的方式产生,那么选拔标准应该面向社会人才,对相关的学历要求、政治面貌要求、资格资质要求、工作年限要求等形成具体的条件限制,使得符合岗位的广大社会人才能够进入单位。如果从企业内部选拔产生,要结合企业内部每年员工考核,结合员工的业绩与员工的德育考核,力争将合适的人用于适合人才发展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岗位上。 (2)按照后备干部岗位要求对各类后备干部进行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进

7、行测试。测试工作的开展要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也是为了达到择优录取的原则。测试工作主要是掌握后备干部是否了解和掌握电力企业今后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是否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相关岗位要求的具体工作能力。对于测试合格的由干部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要求,从年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初步确定为后备干部人选,提交党委集体讨论,经上级干部部门审定后确认后备干部名单。2、对后备干部实施分类及动态管理(1)分类管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备干部的管理也是如此,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并且大多存在有分属公司,而对于后备干部的管理都实行的是统一管理。要做好电力企业后备干部

8、分类管理,首先应该进行正确的分类,只有进行正确分类才能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应该将企业后备干部按照岗位、从事工作类别、性质等进行分类管理。比如,我们在具体的分类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后备干部按照干部潜质、梯次、技术型或者管理型等进行分类管理。(2)动态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是确保后备干部能够在正式成为相关干部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确保干部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相关测试、综合选择之后然后再进行的动态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后备干部的能力水平。要做好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电力企业应根据后备干部分类,制定专门针对后备干部的管理计划,对相关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向、具体岗位要求等进行具体化,并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另外,注重对后备干

9、部的考核,考核应做到全面、公平、公正,不仅注重上级部门的考核评价,还应考虑下属对后备干部的评价,最终通过各方评价、分阶段评价等确定最终考核。3、建立科学的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是指企业为开展业务或者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以后备干部为对象,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后备干部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达到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提高后备干部的德与才。是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了能够后备干部能够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手段。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要做好电力企业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10、必须建立科学的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1)必须具有较为明确的培训目标。后备干部的培训,应该结合电力企业特点、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培训目标。比如对于侧重管理型的干部,就注重培养其管理能力;对于侧重于技术开发型干部,应注重对其技术水平进行提高。最终达到优化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水平、管理水平、工作绩效和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2)进行分类培训。不同的后备干部,结合企业需求,对其进行分类培训,设置与后备干部培养方向相适应的培养教育内容。根据不同类型的后备干部上岗所需要的理论功底及知识结构,确定具体培养目标。同时,还要根据各个后备干部的具体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

11、”的原则,从组织需求与个人潜能相结合的角度,有计划地提出具体的教育计划。如对即将走向领导岗位的干部进行岗前思想和必备知识的培训,对需要加强理论功底的要进行较系统的政治教育培训等。(3)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从企业对后备干部的需求状况及个人发展情况,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情况,以及企业发展动态等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同时,还应注重将长期培训计划和短期培训计划相结合,短期计划指针对每项不同科目、内容的培训活动或课程的具体计划。4、形成有特色的人才使用制度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和前提,用人是育人的目的和结果,两者辩证统一。要用好人才,必须做好育人工作,要做到这点,应充分结合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特点

12、,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机制,在选拔过程中、用人过程中注重人才给企业带来的贡献,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持证上岗”为核心,在遵循党管干部、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实事求是四大原则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别的后备干部的使用应当采取不同的路线、途径。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可以侧重实行择优竞争上岗。具体的办法是以党委从后备干部中推荐人选为主,以上级指派为辅,致力改“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形成竞争上岗的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由人事董事部进行公开聘任,并根据其工作绩效及时予以调整。对专业人才而言,主要运用由公司党委从后备干部中推荐、企业行政领导选优使用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做好后备干部的推荐使用工作,上

13、级部门要切实减少行政干预。在后备干部工作中,上述五个环节环环紧扣,抓好这五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形成一套科学、有序、完善的内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才能使后备干部真正纳入注重企业良性循环轨道,才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四、结束语总之,后备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我们电力企业而言,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开创新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为实现企业远景目标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与保证。【参考文献】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2萧鸣政:现代人事考评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4梁能.公司治理结构: 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