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191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信技术“涌现”的机理分析东北大学信息学院 博士后 郑文 大 连 民 族 学院 副教授 郑时电信技术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同时带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电信技术的发展超越了传统的自然垄断范畴,技术的多样化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引致了更多思考。以复杂系统观认识电信技术标准化的路径特征,分析电信技术标准化的“涌现”机理。在企业的适应性作用下,传统经济垄断的电信技术市场化倾向增强,在标准化确定上,表现出复杂系统的“涌现”性,具体为:技术机会与技术路径的非线性、非遍历性,区域发展的带动功能。一、电信技术路径纵向而言,技术供给是技术路径的历史描述;横向而言,技术供给是技术机会的表达,是

2、可供选择技术的可能性的增加。无论是技术路径还是技术机会,电信技术的演化都表现出动态性、多样性、与技术分形结构的特点。 电信与电力、能源有着不同的产业特征,消费者需要与指定对象进行双向通信,而不是单向接收。电信产业具有网络外部性,既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的价值随着连接到网络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管制和竞争必须确保网络的互联互通,利用网络外部性,并能够迅速适应技术进步。技术路径,一种时序性的技术描述方式,这种描述方式以技术的自然演化过程为内容,对技术的演化规律加以分析、概括。对单一技术演化路径的描述,如,对电信技术扩散过程的分析;电信产业的每一种核心技术或组网技术的分析。技术路径的三种特征:1外生性

3、技术路径的内生性特征形成技术的扩散,技术路径的外生性特征形成技术选择(technological choice) ,外生性形成的原因在于外在条件的可控性,在电信技术路径演化中,技术的供给特性和市场的需求特性构成外生技术路径的两个条件,投资支出与收益是技术的供给特性,而消费者收入差异是市场需求特性。2选择性 是电信技术路径的刚性特征,一旦技术的选择性得以体现,则技术的市场锁定同时出现,而且选择性还具有超越特征,即落在后面的技术要想被企业选用,需要越过扩大的差异,技术路径的选择性是电信产业技术的独特之处。在技术路径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是选择性形成的原因。3非遍历性 在描述带有网络经济

4、特征的产业时,这种技术选择性特征是存在的,而且带来潜在的结论,就是经济必定被锁定在两种技术之一的垄断,但是哪一种技术是不能事先预测的,同样行为者的选择序也不是“平均分开的” 。相反,他决定了最终的市场结果。该过程的非遍历性特征表明,选择的结果取决于采用建立的方式,取决于过程所取的道路,即道路相依的。过程称为刚性,一旦锁定发生,主流技术就继续被选用;从而它得到了继续改进的机会,而使技术的排他性增加。二、电信技术的“涌现”机理分析纳尔逊和温特(1977 年,1982 年)用技术规范和技术轨迹来归纳在任何时候,某一领域里指导技术进步的知识结构和促使技术发展的相应内在动力。多西(1982 年)用技术范

5、式一词归纳于特定技术规范有关的知识结构。以技术的物理特性来定义,有“内涵的”和“外延的”技术机会,当一种技术具有性能上可以被提高的运行范围,这种特征被称为内涵的技术机会,而当系统在各种产品或过程中具有应用的可能性并且性能特征很有价值,这种特征被称为外延的技术机会。依据技术的可选择性也可以把技术机会划分为“现实的”技术机会与“潜在的”技术机会。对电信技术的现实的技术机会加以分析的,包括 Arnbark 在内,有日本的 S. Kano 他们给出了电信技术的现状,三网融合是电信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管制的研究视角之一,这种融合趋势即以技术的现实机会为特征描述的。尚未进入市场,但是已经表现出应用趋势

6、的技术形式称为潜在的技术机会的话,那么电信产业的技术机会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已经出现应用趋势的技术机会包括:NGN、软交换技术、Ipv6、3G、无源光网络(APON、EPON)等。潜在的技术机会为技术供给、市场演化提供进一步发展的能量,也成为具有动态性、多样性的电信产业技术供给中需要重点研究的技术供给形式。1涌现机理 1技术选择突现的市场表现形式可能是“追捧效应” ,并造成“市场锁定” ,两种表现形式是技术数量选择的结果。技术的质量选择是在初始条件确定时期完成的。电信技术的外部性特征决定技术选择中的路径依赖性,不同的初始条件形成不同的路径依赖,并锁定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突变形成的前提条件一个是技

7、术势能的积累,一个是市场能量的积累,两种能量的复合作用构成突变点。电信技术具有网络型产业特征,提供给用户的服务价值随着在网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电信市场需求的特殊性在于网络外部性和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将消费者的需求以累积递推的方式,扩散在市场中,形成技术选择的“追捧效应”和“市场锁定” ,最终,技术选择是以市场形式表现出来。单一的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都无法合理解释技术选择所出现的突现现象。在电信技术发展演化的过程中,技术机会增加,电信技术以分形的方式,从总系统到子系统表现出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似一致性。在技术形态分形中,技术的分形子系统决定着技术总系统的演化方向,对子系统的把握与控制将决定总系统的锁定

8、状态。2涌现机理 2技术演进具有内在的阶段性和可能性,技术机会是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政策演进的一个条件,市场需求变化是技术演进的另一个可能条件。技术演进具有路径依赖,技术的市场锁定对技术的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两个方面加大了路径依赖程度。路径依赖的强化机制表现为以下方面:(1)初始成本,是电信技术投入市场的沉淀成本,这部分成本在网络产业中投资巨大,成为对路径依赖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2)跟进效应,是初始网络成本投入后,新加入的企业和消费者对网络的收益的影响;(3)协调效应,是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功能实现程度,不同的互联互通水平代表着不同的网络接入程度,因此成为影响电信产业

9、技术路径的又一个重要条件。创新技术投入市场后,变成市场中现实的技术形式,并以技术扩散的方式,在市场中经历起始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落期。当技术的市场化开始发展时,技术进步的特征转向了起始的技术规范的改进、分支和扩展,并指向过程变化。此外,当产业趋于成熟时,技术进步的微小结构都展示了需求模式变动的近似“轨迹” 。这种以一组技术轨迹表示技术机会的模式是产业动力非常稳定的特征,是技术进步方向性或路径依赖性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产业发展本身强有力的影响。3涌现机理 3管制政策是渐进性与突变性相结合的政策演变过程,在演变中,管制政策“时滞” 会时常起作用,同时管制政策具有政策的不可逆性。无论何种管制政策,都

10、是历史条件和现实理性选择结合的后果,具有演化性。它既代表了所属国家的文化、制度的秉赋特征,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客观的现实要求。运转良好的管制政策体制需要各个机构的职能分工、密切合作,欧盟、美国、新西兰、东亚电信行业的管制政策是世界电信产业改革的集中代表。传统上,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都是由单一政府机构集电信行业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甚至业务运营于一体,随着电信产业私有化改革的深入,开放垄断市场、全面引入竞争成电信产业的主要特征,管制政策的内、外部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加大,系统演变的突变性因素增多,电信市场的透明性和开放性要求有一系列的管制政策和管制机制以保证政策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和突变作用的相对可测性。“时滞

11、”指一个时点的冲击消失后,冲击的影响仍旧停留在系统内部,这里借用比喻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延后性。管制政策是渐变性与突变性的统一,政策的渐变性可以由稳定的产业结构形成,也可以由技术的稳定发展状态形成。在管制政策演进的一个世纪实践中,如同政策变迁的一般性特征,管制政策在稳定的产业状态下,表现为渐进的演变特点。在技术演进的非稳定状态中,受到电信产业的网络型产业特征影响,电信产业的管制政策具有较强的突变性特征。政策突变有时是政策指导者有意识造成的,政策变迁的不可逆性和技术演进的不可逆性可能造成管制政策变迁的突变性特征呈现明显的刚性。4涌现机理 4电信技术选择管制中,可以存在一个突变过程, “突

12、现”的形成可以由政策控制得出,也可以由历史的“小概率事件”引发。由历史的小概率事件引发的“突现”形成隐性的政策后果,并对以后的政策决策不具有影响作用,由政策控制得出的突变具有显性政策后果,并对以后的政策决策起作用。在考察各个国家的管制政策时可以发现,电信技术在演化过程中,是深受国家管制政策引导的,并反过来作用于国家管制政策。以美国为例,正是由于美国管制机构对于 AT&T 的管制保护,才使得 AT&T 成为具有产业与研发机构并存的超级企业,带动技术创新的发展,促进了微波技术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出现,政策突变与技术突变在 20 世纪前半期同时在美国发生,电信产业也就在同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影响,

13、直到 20 世纪末期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推广,都得益于这些历史上的“小概率事件” 。政策在技术选择中的作用是显性与隐性结合的过程,隐性特征表现在发达国家,而显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过程里。5涌现机理 5在电信技术选择管制中,发达国家政府与管制机构的作用是隐性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作用是显性的。电信技术选择管制作为一种实践的管制模式是有历史依据的。在电信产业发展和管制政策变革中,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政策形式有美国、欧盟、新西兰、日本、韩国等,美国和欧盟是作为发达国家的管制模式,技术选择管制政策的作用是通过管制机构和政策效果来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在技术管

14、制过程中,则要把国家的政策意图显性化的表现在政策目标和政策原则上。单一的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都无法合理解释技术选择所出现的突变现象。政策在技术选择中的作用是显性与隐性结合的过程,显性特征在发达国家表现突出,而隐性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过程里。6涌现机理 6技术路径可以是遍历性的,也可以是非遍历性的。在电信技术选择管制中,利用政策手段将技术路径设定为非遍历性的,从而使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根据遍历定理,技术路径的时间平均等于空间平均。电信技术路径的外在性和选择性决定技术的演化是非遍历性的,两个决策变量的选择对于非遍历性的电信技术路径的设定作用是显著的,在电信技术选择管制中,通过

15、政策调节,将潜在技术机会的应用设定在远离技术系统平衡态的区域,这样,技术系统的能量能够以最显著的方式作用在市场,由此形成技术的选择突变,进而达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目的。技术路径的非遍历性是技术发展演进的时间性、方向性、条件性和选择性的综合表现。当技术路径在演化过程中是“非均匀散开的” ,则技术路径是非遍历性的。三、电信技术“涌现”与技术管制有关电信技术管制的理论研究多从技术政策的角度加以分析的。如,G. R. Faulhaber 认为,电信技术管制的发展是由政策引导形成的,他以美国的电信技术管制政策发展趋势为研究内容,探讨了近百年来美国电信技术政策的演化过程,在美国电信管制的过程中,技术政策经历

16、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次,是贝尔系统的兴起,时间从 19151960 年。这一时期是技术、市场和技术政策的制度反馈期。在 A. G. Bell 发明电话以后,由贝尔电话专利权时效期内,确立的垄断特性,构成了建立电信产业的最初技术管制政策。Faulhaber(1995)认为,在电信技术管制过程中,技术和市场推动着技术管制的进程,而技术管制政策经常起到阻碍作用。在其后的研究中,Faulhaber(2003)修正了原有的观点,指出在技术政策实践中,政策的作用往往是积极的、共生的,对技术的演化与发展起到了引致作用(induce) 。早期的技术形式单一,因此技术选择的政策相对易于确定,各国采用的技术选择管制模式更多的关注于电信技术所带来的服务特征,对比各国的电信技术管制的政策模式,会发现在政策实践中存在着“矫枉过正”的政策特点。矫枉过正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市场,例如,美国的最后裁定案(MEJ) ,也可能来源于企业,如 AT&T 的 Theodore N.Vail 策略。企业整体经济实力与技术的管制强度成正比关系,电信技术管制的强度越大,则对企业保持经济实力越有利,这一结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