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31677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213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农业专业知识讲义(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现代农业的内涵一、现代农业的内涵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 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物

2、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源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现代农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发达农业B.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C.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D.以政府调控为导向答案D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2类,土地、劳动力比

3、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第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第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例题单选题】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提高土地生产率 B.提高劳动生产率C.提高资源利用率 D.

4、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答案A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特征是商品化(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产业化(产供销和贸工农的一体化产业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第三,农业生产经营市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市场化。第四,流通与消费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期货交易。第五,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资源节约和环境3友好。第六,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协作、专业分工、商品化经营

5、。【例题单选题】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农业可持续发展 B.一体化产业体系C.发达的农产品市场 D.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答案A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摸索和起步阶段(1949-1978年)。1957 年,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同义语,被首次提出。第二阶段,基础和展开阶段(1978-2000 年)。第三阶段,攻坚与实质阶段(2001-今)。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种源农业和能源农业。生态农业是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农业中的一种新农业,具有生态合理

6、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精确农业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以及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数字农业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作物发育生长、病虫害发生、水肥状况变化以及相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获取信息,建立动态空间多维系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种种现象。4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

7、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观光农业是指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种源农业,是以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通过良种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新兴农业。能源农业是有目的地生产生物质能含量大、利用价值高的农作物,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凝结在农作物中的生物质能开发出来,将其转化为可供直接利用的能源。【例题 1单选题】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是( )。A.生态农业 B.精确农业C.能源农业 D.都市农业答案D【例题 2单选题】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类型是( )。A.都市农业 B.种源农业C.观光农业 D.生态

8、农业答案C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第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第二,科技水平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第三,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许多设施5陈旧老化。第四,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五,要素市场,特别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足。六、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与任务六、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与任务第二节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推广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推广考试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特点与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和职能

9、,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一、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与特点一、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与特点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按技术进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技术进化是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例如新品种的育成和使用、施肥方法的改进、灌溉技术改进等;技术革命是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其结果往往是原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杂交水稻技术

10、、转基因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第一,综合性:涉及多方面领域。第二,渐进性:研究开发周期长,渐进式的技术进步。第三,区域适应性:农业科技应用因区域自然条件而不同。第四,应用的不确定性:农业科技应用存在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例题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农业科技领域内的技术进化的技术有( )。A.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使用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C.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 D.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答案A6【例题 2单选题】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时也应因地制宜,这使农业科技进步具有( )特性。A.综合性 B.应用的不确定性C.渐进性 D.区域适应性答案D二、农

11、业科技进步的内容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科技进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品种改良、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第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基础设施、农用能源的进步;第三,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第四,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技术进步:劳动技能、管理技能的进步。【例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科学有( )。A.农业技术科学 B.农业工程科学C.农业经济科学 D.农业文化科学答案 D三、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三、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内部动力:产

12、量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产品竞争力目标。外部动力: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城镇化发展、农业外贸、农业现代化。【例题单选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源于( )。A.产量目标的追求 B.利润目标的追求7C.质量目标的追求 D.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答案 D四、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四、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其作用表现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例题多选题】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农业发

13、展的作用有( )。A.提高土地生产率 B.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C.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 D.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答案ABCD五、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与职能五、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与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是指使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实践转移和扩散,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联系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生产技术开发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基本职能:第一,催化职能。包括传达式推广和教育式推广,前者是简单地把新技术信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的使用者那里;后者不仅包括信息传达,还包括帮助推广对象掌握怎么样使用新技术。第二,反馈职能

14、。反馈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信息,利于更好的研究。【例题 1多选题】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 )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活动。(2006 年考题)A.示范 B.培训8C.营销 D.指导E.合作答案ABD【例题 2单选题】把新技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使用者手中,这属于农业技术推广中的( )。A.传达式推广 B.教育式推广C.讲解式推广 D.普及式推广答案A六、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六、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五个阶段:第一,选定推广项目:推广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来源:科研成果、引进技术、农民生产经验、推广部门技术改造。第二,推广试验:

15、小区试验、不同地区推广试验。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环节。第三,示范:选择示范田和示范户,直接向农民传授操作方法。第四,推广:通过示范证明该项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价值后,进行大面积推广。第五,反馈和改进研究:将试验、示范及推广的信息反馈给科研部门。【例题单选题】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经过( )环节证明某项技术在当地的推广价值后,便可以在当地进行大面积推广。A.示范 B.选定推广项目C.推广 D.推广试验9答案A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体(推广组织和技术潜在使用者)、内容(农业新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客体(农业科技成果)。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条件:公共部门支持、全国统一

16、化组织、专业化推广人员、推广体系与研究体系的密切联系。【例题单选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推广主体是( )。A.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 B.实施技术推广的组织机构C.制度设计 D.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答案 B八、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八、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建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目前已形成了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省级到绝大部分乡镇都设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政府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专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林业和水利技术推广体系等五大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采用的主要是传递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项目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