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6026483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探索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探索摘要随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声乐集体课这种授课方式已逐渐成为音乐职业院校声乐教学的基本形式,这种授课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体现“师范性”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等,在高职音乐院校改革中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声乐集体课师范性可行性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已普遍将以往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授课形式,改变为“三位一体” ,即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相结合的新的授课模式。这种声乐教学形式,已经逐渐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这种教学

2、形式中,声乐集体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声乐教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具有能够缓解扩招压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利用师资等特点,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优势。在这里,我们就高等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一、声乐集体课有利于体现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性”与“职业性”首先,高等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与清晰,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音乐教学人才。在音乐技能课的教学方式上,声乐教学课程一直采取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 “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歌唱家模式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在生源择取、教材选用

3、、教学方法、施教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也都是以学生能上“舞台” 、成为专业演唱人才为标准的,而不是培养声乐教学师资为标准。这两种人才在素质与能力上有相通之处,但也有许多本质差异: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不同于音乐专业院校培养表演人才的声乐教学任务,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培养的是声乐演唱专业人才。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等学校音乐教师,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声乐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演唱能力,更要注重学生“会教”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其次,高师音乐专业的生源质量、高师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师学校的教学专业设备和教学环境等和专业院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于专业

4、音乐学院,而不完全适合于高师的声乐教学,完全按照“一对一”教学方式教授出来的学生,可能是好的歌唱者,但并不一定是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声乐集体课这种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能成为有效的补充。声乐集体课更加适合高师声乐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较好地把握声乐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真正以“师范性”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培养出适应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师后备军。二、声乐集体课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首先,在“一对一”的课堂中,有些同学因为声音条件不好或者是发声方法存在问题,会产生不好意思上声乐课或者是越上课越紧张、越上课越糟糕的情况,搞得教师和学生都非常头疼,而声乐集体课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同学们一起

5、上课,唱得好的与唱得不好的都可以上台表演,尽情展示,不仅使个别学生消除了“一对一”课堂的紧张心态,同学之间还可以通过讨论、模仿等方式相互促进,去领悟和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自我批评、自我审视和竞争意识引入了课堂,从而使声乐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另外,在声乐集体课中,声乐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做到统筹兼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并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声乐课真正地民主起来。三、声乐集体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根据高师声乐课程教学的目标,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授学生唱歌,还应该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演

6、唱技巧训练以及各种观摩演出等实践活动。声乐基础理论包括歌唱的生理、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咬字吐字与声乐作品的处理等声乐演唱的知识与理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以便于在学生演唱时具备正确的理论指导。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包括呼吸训练、换声区练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规范的演唱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演唱作品中的技术难点。观摩欣赏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外演唱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辨别声音的好坏、区别演唱的风格与流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声音的鉴别与欣赏能力,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区域的演唱风格与演唱技巧。观摩交流演出包括同学之间的观摩与交流、举办小范围的观摩音乐

7、会或者是观摩大师的现场演出等歌唱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登台演出创造机会,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演出经验,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协作能力。四、声乐集体课有利于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较之传统教学的一大进步,那么声乐课也是如此,在传统的“一对一”小课中,不可能大范围地运用电脑、投影仪、录像机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而声乐集体课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声乐集体课中,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课件,例如用电脑制作一张形象直观的发音器官结构图,对学生进行生动的讲解,这就

8、大大地提高了授课效率,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讲授引导下,接受较快,能够很直观地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声乐语言,像“位置高一点” “靠前一些”等,并锻炼自己的耳朵去辨别这些不同的音色。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声乐集体课中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著名歌唱家的现场演唱,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感受美的声音、体会正确的发音方法。五、声乐集体课有利于采用现代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声乐集体课中可以广泛地使用现代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采用微格教学,对学生进行将教育理论转变为教学的训练。学生可以上讲台当“老师” ,进行师生角色互换,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还可以培养“师范”意识,在声乐课上找到“教师

9、”的感觉。另外,声乐微格教学既要求学生现场表演,又有示范表演、现场直播等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它既是学习又是实践,既是声乐实践又是教学实践。声乐微格教学还能够使课堂情景十分的丰富、课堂气分活跃,且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充当一定角色。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六、声乐集体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即水平高的学生经常参加演出,上课时很有自信;而水平一般的学生几乎没有可能参加艺术实践,越来越缺乏自信。这样一来,一味地追求演唱方法和技巧,疏于培养学生登台演唱与组织演出的能力,舞台实践的缺失

10、,将会导致学生登上舞台演唱时表情呆板紧张、声音僵硬,甚至会出现音准问题,既不能达到从容地登台演唱的培养目标,又不能够很好地组织舞台演出活动。最终使高师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不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从而削弱了自信心,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力。音乐是一门社会学科,高师声乐教学需要艺术实践,演唱方法和技巧是否掌握恰恰要通过参加艺术实践才能得到锻炼与检验,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综上所述,声乐集体课对于体现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 ,实现教学内容、方法的优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高师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高师改革实践中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形成了声乐教学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缺一不可、互相弥补的关系。只要明确了“师范性”与“职业性”的方向,定位于对基础音乐师资的培养,就会对整体音乐教学产生良好的作用。我们应该“扬长避短” ,掌握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有效地改进高师声乐教学。参考文献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张敏.对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艺术教育,2005(3).3梁峻岭.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5(6).4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徐青茹.声乐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